【HiHi大爆炸.專訪】佛系是荒誕中的王道 狄以達:香港人太善忘

撰文:彭嘉彬
出版:更新:

一個舞台劇的誕生,或多或少也是想透過戲劇來帶出一些問題讓觀眾思考。每每經過一段時間,因應社會的變遷,部份題材還可以有更廣闊的討論空間,故此可以把該劇目改編重演,發掘更多可能性。
去年狄以達、火雞姐丁可欣、鄧智堅、楊樂文、方詠琳合作演出舞台劇《HiHi大爆炸》,揉合街舞、喜劇、Mean Talk的手法,以社會的稀奇古怪現象為主題,劇中各人飾演社會上不同的小眾,引起觀眾共鳴。事隔一年,《HiHi大爆炸》將於10月5至7日重演,更以「憎多Joke少」為題,其中一環要突出的,是年輕人的「佛系」心態。
攝影:陳順禎

《HiHi大爆炸》經過一年後再度重演,主題除了日常的荒誕事以外,更會將重心放在「佛系」態度上。 (陳順禎攝)

「佛系」態度 唔洗勞嘈

作為今次重演的一個中心思想,「佛系」態度其實早已存在於社會上多年,只是今年才開始有人冠以如斯美名,令一種不積極的處事方式變得日常,也變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話。劇中演員除了會身穿袈裟跳舞之餘,還會在不同的場口現身說法。

創作主腦鄧智堅表示:「我哋喺劇入面對『佛系』嘅理解,會係比較平和嘅一種心態,去追求自己嘅目標。呢方面同網絡上嘅理解會唔同,因為網民會話『隨緣啦!我咩都唔做㗎啦!』,呢種現象點解會產生,某程度上可能係香港人覺得自己無能力去改變一啲嘢,打個比喻可能而家連買張演唱會飛都會發生好多事,生活明明有好多應該好簡單嘅事情,而家都會令大家有壓力。所以今次就係想透過『佛系』嘅想法同大家去睇返呢類社會現象。」

鄧智堅認為,佛系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但會出現如此的態度,是因為港人自覺無力改變社會。 (陳順禎攝)

嚴肅日常擺上舞台 齊齊攀登「道德高地」

要把嚴肅的社會現象放上舞台,而且要把它當成趣事分享,其實一點也不容易。而《HiHi大爆炸》則使用了一種較意像化的手法處理:「例如劇中有一個部份較為有趣,便是『道德高地』。其實就是在反映網民經常互相批評,並搶佔道德高地。舞台上,演員們會飾演攀山者,攀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爭相登上『道德高地』,希望容易令大家理解當中的思想。」

幻想情節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忘記貼地的現實。去年劇目以一幕「西洋菜南街大媽騷」作結,但來到今年,菜街的街頭演出文化已不復存在,劇團又要追貼現實境況:「殺街之後,我哋冇理由喺劇入面仲講返菜街嘅舊境況,於是將結尾改咗少少,變成『菜街最後一夜』,利用大媽嘅身份同大家告別,亦會將故事帶到去尖沙咀再延續。」

對於今次劇目的重演,成員們特別期待搶登「道德高地」的部份。 (陳順禎攝)

過去一年夠荒誕 全因港人太善忘?

要把劇目重演,其實演員們有一定程度的壓力。如何把上一次受歡迎的元素保留,同時又要把社會上的話題保鮮,可能是最大的困難。狄以達憶述,在開始排戲前一晚,各個成員也聚在一起,思考到底過去一年香港及香港人有什麼變化:「其實大家也抱持著不同看法,我發現香港人對事情關注的熱度很快遞減。尤其深刻的是大家在公共事務或社會氣候方面,會有很熱烈的討論,但只要有新的網絡話題或新聞出現,大家便會很快忘記。」在善忘這一點特質上,達仔也擔心:「生活在這個社會當中,如果大家對社會上的事情也如此漠視的時候,自己便會承受惡果。」

達仔認為,過去一年,港人對事情的關注度明顯會淡忘得較快。 (陳順禎攝)

鄧智堅反而被子華神早前的棟篤笑影響了不少:「我覺得他的『面斥不雅』論,其實對大家也有一定程度的衝擊。因為在我們的日常中,不少事件或行為,例如高官的一些說話,或是一個大媽的行為,做了出來大家也會反感,你會在心中質問,真的要這樣說這樣做?這是專屬於香港人的一種面斥不雅的精神。更令我反思過去一年有什麼事件搬上舞台,可以跟香港人有更貼切的關係。」他更婉惜,香港現時大多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抹殺著不同的文化:「例如殺街,大家覺得騷擾,便直接把菜街殺掉;你不打籃球便不會弄傷別人;你不帶狗去公園便能保持環境清潔;你不餵雀鳥便不會有禽流感。其實這個思考模式本身便是一個問題,殺菜街只是將問題地區性地移動,問題便去了尖沙咀。」

鄧智堅表示,今年子華神的「面斥不雅」論對他有著莫大衝擊。 (陳順禎攝)

火雞姐丁可欣作為KOL,對網絡上的文化更是關注:「我覺得網絡欺凌的問題變得嚴重了,問題並不單是出在網民本身,而是傳媒或團體也同樣會有這個取向,有時候是『跟車太貼』,有時候只是單純為了滿足主流網民,而失去持平。所以現時我拍火雞姐的影片也會較以前不同,以前可能只是單純為了輕鬆,現時反而覺得自己多了一種責任,是不是我自己也應該做些事情去發聲改變這種風氣?又或者自己也要學習包容不同的聲音,畢竟KOL拍攝的每一條影片,也是影響著下一代。」

火雞姐最關注的,是網絡欺凌的情況,由網民轉移到媒體身上,令社會缺乏持平的思考。 (陳順禎攝)

Lokman楊樂文在日常生活的小細節中,也察覺到香港人比以前好像越來越暴躁:「例如我在樓下茶餐廳買飲料,也會看見有一些顧客特別大反應,可能只是店員下錯單,但總有人會把事情放大到好像自己被偷了銀包一樣。」他亦認為香港人漸漸失去自己性格:「例如Yanki剛才說網民很多時候都會『跟車太貼』,其實不少人也有一種羊群心理,看見一個觀點比較多人認同,便會向著同一個方向走,但風氣一轉,自己又會跟著潮流一起轉。」

楊樂文笑言,從生活中已能體會到香港人變得更暴躁。 (陳順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