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家大戰.評論|徒有其名欠節目「靈魂」 李思捷是最關鍵原因

撰文:林迅景
出版:更新:

由李思捷主持的《思家大戰》於周日(8月29日)播出首集,事前TVB在其宣傳片中特別強調「《思家大戰》的版權購自美國,並不是抄」,宣傳手法可見較以往只播出精華片段來得新鮮。收視成績也有十足驚喜,直播收視達16.8點,比上一個時段的水着版《開心大綜藝》更多了1.2點,證明新節目對觀眾始終有一定吸引力。

李思捷是整個節目的靈魂。(《思家大戰》截圖)

有人問《思家大戰》值不值得花時間睇?首先要了解它的出處。它源自於美國一個廣受歡迎的節目《Family Feud》(家庭問答),這個節目自1976年7月12日起開播,差不多有45年歷史,除了現正播出的香港版外,更有在1983年台灣播出的《大家一起來》、2010年中國內地播出的《家庭賽樂賽》,以及法國、希臘、捷克共和國、加拿大、俄羅斯和泰國等二十多個國家的版本,雖然言語以及問題不盡相同(也不可能是相同),但形式如出一轍,一樣是兩組家庭對抗,答問題再贏取獎金。

一樣都係分兩組對抗贏獎金。(《思家大戰》截圖)

《思家大戰》的玩法可以說是簡單直接、甚至說它是複製、搬字過紙也不為過,因為限於購買版權的關係,很可能節目的玩法,內容以致於場地佈置都受到規限,必須照足,就是說「個場少盞燈都唔得」。所以,如某些評論的批評指「《思家大戰》遊戲無聊欠新意」的話是有失公正的。

主持是節目其中一個看點(YouTube截圖)

以一個既有框框的節目來說,誰是主持人就變得相當重要。舉一個例子,《獎門人》必需要有「獎門人」曾志偉,不可以由「獎老」錢嘉樂升Lv出任,《Do姐有問題》也一定要有Do姐鄭裕玲和「農夫」陸永和C君配合才搞笑。至於《思家大戰》的話,以第一集來說,李思捷就似乎是缺少了其個人魅力,存在感過於薄弱。

嘉賓太死版的話,就是主持展現個人魅力,「救場」的時候。(YouTube截圖)

美國版《Family Feud》之所以受歡迎,除了玩法簡單易明,歸根究底還是因主持的個人魅力。《Family Feud》由主持經驗豐富的Steve Harvey所主持,除此更是《It's Showtime》、《Steve Harvey Morning Show》兩大王牌節目的主持人,他自2010年9 月起主持《Family Feud》即引領節目的收視步向新高,更成為有史以來任期最長的主持人。

想知Steve Harvey有幾幽默,不妨上YouTube搵「《Family Feud》my wife Steve」就會知道。(YouTube截圖)

即是,要如何令一個擁有簡單玩法的節目變得有趣起來,就是考驗主持的功力的重大難題。Steve Harvey擅長以幽默、風趣的對答引人發笑,且能捉住與嘉賓對話中的要點,再加以發酵,配合上自己誇張的面部表情,最後變成一個新笑話。

總體說《思家大戰》是答問題贏獎金,和《百萬富翁》在本質是一樣的。(《思家大戰》截圖)

那麼李思捷表現又如何?只能說是合格,風格未算突出,美國版最令人感興趣的Chit-chat環節也欠缺,也沒有什麼引人發笑的部份,感覺就是平鋪直述地主持了一個節目。當然,有人會說:「攞李思捷同Steve Harvey比較一啲都唔公平,因為人哋做咗差唔多十年。」但是,在同一個框框之下的節目,去評定節目成功與否,差別就是在於那半小時之內,主持能否帶出笑位,或者引起觀眾共鳴,僅僅是那一分鐘的笑位就足以影響觀眾會不會再睇下一集。如果可以揀的話,或者阿Bob林盛斌比李思捷更適合,最起碼他更懂得搞氣氛。

不過,現階段評論觀眾需不需要「放棄」這個節目就言之尚早,或者應再睇多幾集才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