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女法醫 | 蘇曉彤驗屍有據可循 「女法醫」最早可追溯至秦代

撰文:朱奕錦
出版:更新:

由蘇曉彤、王子奇主演的古裝劇《機智女法醫》(內地名:《御賜小仵作》)正在翡翠台熱播,作為2021年上半年的網劇「黑馬」,劇集引起很大迴響,不止撇除世俗對仵作的偏見,在感情方面簡單不拖沓,雖然是甜寵劇,但一眾主角對事業也非常認真,相當專業。

《機智女法醫》口碑不俗。(劇照)

劇中摒棄了血腥的驗屍場面,以書畫代替,呈現了很多驗屍細節,其實這些都有一定根據。譬如「楚楚」(蘇曉彤飾)一出場的「百寶箱」,用於驗屍的工具;將醋灑在火上藉蒸汽祛除屍臭味;蒸屍體配以白梅餅浮現瘀傷等,古代仵作也有自己的「工具箱」,包括鋤頭、鏟、布條、蒜、姜、醋,將蒜同姜搗碎,再混合醋,揉和在布條上,以蒙住口鼻,隔絕屍臭與疫病,同時還有一個皮褡褳,裏面放有各式小刀、小錘、錐子等,用於解剖。在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中記載:「驗屍並骨傷損處,痕跡未見......或更隱而難見,以白梅搗爛攤在欲見處,再擁罨看。猶未全見,再以白梅取肉加蔥、椒、鹽、糟一處研,拍作餅子火上煨,令極熱,烙損處,下先用紙襯之,即見其損。」

不過,唐朝尚未有「仵作」這一稱呼,從現存的文獻來看,五代王仁裕所著的《玉堂閒話》中首先出現「伍作」,宋初《疑獄集》最早寫作「仵作行人」,而古代很早便有從事「驗屍」工作的人,被稱為「牢隸臣」,「睡虎地秦簡」中《封診式》載有最早的驗屍記錄,當時的現場勘查為「診」,由縣令派出的「令史」和「牢隸臣」實施,另外,書中還提及「隸臣妾」,主要負責檢驗女性與胎兒,由此可知,至少在秦代,已有「驗屍」工作,影視作品中的「女仵作」也有可能是存在的。

楚楚的驗屍能力很強。(劇照)

除此之外,由於古代的封建思想,仵作通常出身卑微,多為賤民奴隸,且其子孫三代都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因此劇中「楚楚」去長安考試是不存在的。另外,清朝之前,仵作行列都只是民間身份,朝廷不予錄用,直到清朝雍正年間,仵作才被朝廷列為專門負責驗屍的「衙役」,但俸祿也只是最低級別,每個月只有一兩,相當於246港元,三年無過每個月可有二兩,可見地位相當低下。

仵作身份卑微。(視頻截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