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彭林林】被誤解的年輕世代 解讀21歲的後備哲學

撰文:葉詩敏
出版:更新:

年輕是原罪,好像是。
年輕被隱喻為衝動、捱不了苦、不經世故;對年僅21歲的標準流浪中場彭林林而言,未知卻滿有冀盼的職業足球、每季始料不及的變化,勇往直前的衝勁,大人們以為的缺點,也許是他的決勝點。
撰文:葉詩敏 攝影:黃舒慧

彭林林,2018年夏天獲得夢想FC賞識,簽下足球生涯第一份職業合約,今季轉投同樣以年輕球員為骨幹的標準流浪。(黃舒慧攝)

約一個月前,因隨彭林林與歐陽耀冲到東京千葉參加J-League試腳,才與「林林」第一次碰面。出發東京前因要「做功課」,上網Google了彭林林的背景資料,維基的照片上是穿上球衣清爽、陽光的男生,因此在機場看到他的全黑皮衣打扮,險些認不出他來。網上關於他的資料不多,兩年來的報道就只有去季在夢想FC的首個職業入球,以及剛在東京的試腳比賽。即使在日本隨團相處了數天,除知道他球場以外打扮頗有性格、個性率直與偶會丟三落四的「大頭蝦」外,對於他的故事實在所知不多。21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青春印記,他在港超球員飯堂「興記」向我一一道來。

林林今季在流浪由踢慣的邊路移至中場,努力並已慢慢適應新位置。(黃舒慧攝)

林林的足球生涯始於11歲,小時候在街場打籃球的他,小六那年跟着鄰居去踢球,才接觸了足球。「一開始幾個月都是『打龍』的,因為不會踢波,之後買了對白飯魚,便開始出來踢。」身邊踢球的都比他年長,朋友再叫他一起加入區隊,家住藍田的他卻是中西區區隊,「我走到去上環練波的,那時候連區隊都不知道是什麼,有個朋友踢中西區便帶我過去踢。」他笑道。我也笑了,這件事很符合他的人物性格。第一年已是U16「細仔」,後來踢完U18青年隊再踢了兩年騰翱聖約瑟(現為乙組),具備速度的他被教練安排主踢邊路。回想起在聖若瑟效力的日子,他感激球會的栽培:「剛剛青年軍出來,他們都想逐步把我們提升,給予年輕球員更多機會,升上一隊後跟U18水平截然不同,都是按部就班去學習。」

「想入波前先做好最簡單的事先,因為做到便沒有失誤,便有落場機會。」(黃舒慧攝)

未慣職業訓練強度 「初時練到冇胃口食飯」

「回想」說得似是久遠的事,但轉會實質也不過是兩年前而已。19歲,林林得到港超球隊夢想FC的賞識,獲得一紙職業球員合約,「冼Sir(冼家裕)找我去夢想,當然很開心,夢想前一年在頭半季曾是港超前列,又以培訓青訓為主,隊內的年輕球員如林樂勤、林衍廷都很有質素,落到場都會想能跟他們看齊。」可是,滿心歡喜過後,是現實的衝擊、職業足球的考驗。「上到去個態度和操練強度是要適應的,生活習慣也需自律和調節。」由乙組趕上港超聯球隊水平,他說首兩個月都是專注休息,「因為一開始未習慣時,練完波他們還會去吃飯,我練完波已累得沒有胃口,都是回家睡覺休息,食完晚飯又再倒頭大睡,因為完全未試過這種強度。」說罷,他把一口飯送進口中。

由港丙一上上到港超,他坦言也不是沒有想過,「因為看到黃祖心那時能得到機會去大埔。」(黃舒慧攝)
不想輸給任何人,我們遲起步的會先以阿龍、林衍廷他們為目標。
標準流浪中場 彭林林

「坐到後備熱身,已經是榮幸」

效力夢想那段日子可說是彭林林的原點,當時眼看鄭展龍、林衍廷等新生代陸續冒起,年少的小伙子自然不甘落後,「不想輸給任何人,我們遲起步的會先以他們為目標。」由在乙組時的主力球員,到加盟夢想後長居後備,問他可會失落,他秒答:「那又不會,其實早在季前操練時已知道與隊友有一定差距,不要說在夢想時當後備慣不慣,坐到後備席可以熱身,我覺得已經是一種榮幸了。那時是很渴望的,個個年輕球員都是這樣,我同均仔(鄧子均)也是,有得坐板先,不要想正選。」可是,不知不覺中,命運的種子原來已經播下、發芽並悄然醞釀着。

時間倒退到兩年前,20歲的彭林林投身職業足球後的第一個重要時刻,就在夢想FC迎戰和富大埔的一仗上,他被教練梁志榮安排於78分鐘換入,是他首次踏上港超聯賽場。「有什麼感覺?」我問道。「好愕然,那次『細榮』都有說過是搏一搏,正常在落後時都會是換入朱偉鈞、能助攻助守的球員,而我之前的進攻能力較高,但防守意識很低。」

去季在港超聯首次上陣便射入追平的關鍵入球,他笑謂:「好在那一下轉身轉得靚!」(資料圖片/高詩琦攝)

後備登場入職業首球 「連換人程序都唔知」

處子登場,在後備席被喚叫準備時,連驚訝的時間都來不及,他笑言連後備入替的企位都不知道,「吓?換我?我呆了呆再立即跑過去,我連換人呀、去邊呀、企位什麼的都不知道,換人有什麼程序、企球證左定右邊呢?丙組時著好衫、戴好Pad,隊友一出來便入得的嘛!」

「擺什麼甫士好?」「還記得入波的心情嗎?」(黃舒慧攝)

有趣的細節是回首歲月的點綴,當下他也沒有浪費展現自己的機會,「『細榮』那時對我說不用緊張,做最簡單的事,見人就畀(波)、一對一就過,做返自己叻的事。」林林最終不負眾望,88分鐘,他在禁區右側轉身、左腳勁射遠柱入網,為球隊追平2︰2完場。咆吼、奔跑、振臂,入球後的「指定動作」,還在讀大專的林林躍登於體育報道,「入了那一球後多了人關注自己,開心是開心的,但一兩個鐘頭之後已忘記,我還記得那一晚因為早上要練波很早便睡了。」那一刻的淡淡然,可是因冷不防的機遇而激起的水花,無論它們最初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短短一瞬間卻能牽動、甚至改變一生。

腳踏實地爭取正選,比起入更多球,更是彭林林的首要目標。(黃舒慧攝)
入選港隊後其實不太開心,有少少打擊,個個都好好波。
標準流浪中場 彭林林

港隊的「無情」洗禮 時刻比較求進步

因着一個入球,一個月後獲港隊徵召出戰港澳埠際賽,18人決選名單上還有林樂勤、林衍廷、余煒廉等小將,「後來第一次入選港隊,覺得終於有這個機會,但去到球場練習時,發現每個球員的質素都好好。」迎接林林的,是再一次大開眼界後的現實衝擊,「其實那時候不太開心,更有少許打擊,個個都好好波,覺得返到自己球隊練習時,要再努力多一點。」

同輩的競爭和刺激是最有效的吧?因為作為球員,一定討厭敗走的滋味,「會時刻去比較,跟自己差不多年紀、或是大自己一兩年的……就會覺得過了一兩年後,自己可否達到鄭展龍、(余)煒廉他們的水平。」

自知起步比別人遲,林林努力追趕上職業水平。(黃舒慧攝)

是不是很想入選「大港腳」?平時嬉笑愛吵鬧的他,答案卻出乎意料之外。

大部分年輕球員總會不加思索就說「想」,林林卻認真思考後才答道:「嗯……我會一步一步來,都知道急不來,自己19、20歲才開始踢職業,別人16、17歲已是港青,起步遲便慢慢來,先在自己球會取得表現、增值自己爭到正選,踢到上去自然會有人知道你的存在。」

他提醒了我「慢慢來」,也許就是年輕的特權。人們總認為年輕人橫衝直撞、想到就去做,眼前的這個21歲男生,其實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想法:「入不入到香港隊,其實都是看教練覺得你適不適合球隊而已。港隊不是我的首要目標,最重要是球隊今年有好成績。」

旁邊的隊友在拍攝時不停開林林玩笑,表情本來有點不自然的林林慢慢放開來。(黃舒慧攝)

實事求是 比起踢大會追求出場機會

與林林的相處間,對他那個黑色皮衣的第一印象慢慢變淡,酷酷的扮裝與略微輕浮的態度下,意外地是個實事求是的少年。「看我們追不追到日本的『車尾燈』」這句話大概是在東京整個旅程中,我對林林最深刻的一句話,那個自信的表情,略帶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傲然,並不惹人討厭。反之,我們應該珍惜屬於年輕的大無畏。

兩年來經歷港超聯洗禮,在夢想FC後,轉投同樣重用年輕球員的標準流浪,問他可會想獲得大球會青睞?他依舊踏實:「踢大會,表現可能會好一點,因為大會的球員、外援質素很高,他們帶住你踢真的會進步不少。但如果讓我選擇,我會先追求出場機會,吸收更多經驗先。」

他想一想,續道:「以前讀書踢乙組、丙組,身邊大部分都是差不多年紀,但在港超聯踢球,會有些年長一點的帶住你,三十頭、二十中,有的已有家庭,食飯時聽大家閒聊都會學到很多事情,少一點自己撞板去體會。」始知他在一班經驗球員身旁,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和學習職業世界。

「要除衫呀?我的腹肌不明顯。」他爽朗笑着配合攝影師。(黃舒慧攝)

他也曾有過懷疑人生的時刻,「我覺得這是每一個球員必經歷的,因為你的踢法未必適合每隊波,每隊的踢法和策略都不同,如果你個人能力很強,去到傳控球隊的作用是真的不大,所以每個球員在每個球隊都有不同的作用,幾好波都好,去到一支不適合的球隊的話,便不會用你。」

今季由較熟悉的邊路轉移到中場位置,林林坦言需要適應,「在中間搶截做反擊,開始慢慢適應到,踢中間更講求傳控,遲些若移回邊線時,一樣重要,所以都會幫到自己。」是的,從來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夠不夠努力。「最緊要有得踢,後備落場都沒所謂。」初接觸他時那輕浮的語言,隨逐點了解而慢慢沉澱。

自覺起步遲的21歲男生,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和學習職業世界。(黃舒慧攝)

由區隊到職業球隊,從十幾歲的讀書時代聊到21歲的未知人生,「家人支持你踢職業嗎?」我問道。

「嗯……諗下點講先。」陽光笑容突然冷卻。「他們知道我踢波,但不知道我是踢聯賽。因為小時候他們都不太支持我踢波,都是些古舊思想啦,踢波不會高、打籃球一定高那種。」想起來,我小時候也聽過這個不科學的說法。他補充說:「但他們在生活上是很關心我的,只是對於足球方面很冷漠,不聞不問。」關心卻又冷漠,在於媽媽知他踢波會為他煲湯,但對兒子踢什麼球隊、比賽卻從不過問。自踢區隊U隊開始,家人多年來也沒有到場看過他一場比賽,「問他們去不去,其實我知道答案,但都是循例問一問,問完他們作為家人也都開心點嘛!」他低頭用吸管攪動手邊的凍奶茶,溫柔地說堅強的話。

+7
原來食飯時閒聊也不僅是閒聊,「球隊中有比自己年長的人,聽大家傾偈都會學到很多事情,少一點撞板。」(黃舒慧攝)

大概爸爸媽媽與兩個哥哥未必了解,林林在港超聯上的社會課,「完全是兩個世界,以前兼職是過得一日就一日,銀包厚得一日就一日,但踢波後知道大家對待職業的態度很不同,他們因為這份工作而拿出專業的態度。就算將來我不是踢波也好,返任何一份工都會記住這個心態,其實對自己改變很大。」對於未來的職業足球旅途,他坦言最重要是有機會繼續成長,「入球直頭是奢望啦!都是做好最簡單的事先,因為做到便沒有失誤,便有落場機會,反而落場面對不同對手的經驗,是緊要過你入波。」

「年輕也有優勢,我覺得我們有別人欠缺的衝勁。」(黃舒慧攝)

「始終在香港踢波不會帶給你什麼,是一個夢想、回憶,老了不會有遺憾。」

21歲的簡歷,未必來得及大起大跌,可是平穩的日子總有少年的領悟。All Back髮型、黑色皮衣的全黑「好Chok」印象以外,他教會我即使認識了自己的平凡,也要有擁抱現實世界的勇敢。

訪問那天回暖,陽光灑落在他臉上,笑容更顯燦爛明亮。(黃舒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