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長跑】從渴望成績到享受跑步 徐志堅仍望不斷突破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還記得2018年末,本地跑圈曾因徐志堅於柏林馬拉松打破塵封26年的香港馬拉松香港華人紀錄,引起一輪哄動。然而,之後好像有一段時間都沒在跑道上看到他的蹤影。早前徐志堅找回跑馬拉松的感覺,於日本集訓後勇奪香港街馬32.195公里冠軍,艱辛的抗疫期間,他也沒有退縮,繼續積極訓練,為突破自己做足準備。

「以前跑步,總為了追時間。」但亦是這份初心令他熱愛上跑步,於調整狀態後再次重新出發,要求自己在更多方面突破自己。徐志堅對保持長跑狀態十分講究︰「每次會飲半口水,跑時就可以保持口腔濕潤,對維持比賽狀態很有幫助。」在比賽上,他對自己依然信心滿滿,沒有絲毫質疑自己︰「始終自己有底子和經驗,想將自己的體能自然發揮,希望由心出發跑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徐志堅希望透過心態調節,以自己的獨有節奏跑去突破成績!他亦開始跟跑班學生一同練習,「學生們未必(跑得)很快,我現在又不會注重追時間。因此我可以相對輕鬆的帶住他們跑,這感覺剛剛好,同時亦能當成自己的練習」教學生是他在跑步生涯的另一突破,加深了自己對長跑的領悟。

徐志堅希望重新享受長跑樂趣。(余俊亮攝)

這位「一哥」放棄全職,其實是從生活堅持中追尋新的突破,而跑步就為他增強了信心與目標,找回享受跑步的原始感覺。「所以即使我一邊工作,有時間堅持練習的話,我相信仍然可以練到好成績,最重要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除了成績突破,人生轉變亦是另一種突破。言談間,感受到徐志堅的深思熟慮,正如他對堅持推動環保一樣,於設定目標上有一定要求。於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很多訓練都被迫要暫停,除堅持個人練跑外,更可為自己定下多一個目標,如儲起樽裝水的膠樽,養成回收的習慣。到最近疫情放緩時,便可將膠樽投入智能膠樽回收機進行重塑,如屈臣氏蒸餾水的膠樽便以重塑物料(rPET)製成。身體力行去支持回收減廢,就是從徐志堅身上學習到的堅持突破。

徐志堅寄語一眾愛跑之人於練跑同時響應環保,例如補水後到智能膠樽回收機回收膠樽,還可以儲環保分於日後免費換領新一樽水,一舉兩得。(余俊亮攝)

徐志堅對上一個全馬,已是2019年3月的琵琶湖馬拉松。「以前比賽之後,總是休息一會就隨即準備下個馬拉松,每次都只想練得快,但我覺得如果自己的基礎與能力都未夠,只會是『夾硬』練出成績。」當年徐志堅曾經毅然放棄工作,當個全職馬拉松跑手約三年多,回想過來,他卻謙虛地說自己並非全職的材料,亦認為自己未夠資格。

徐志堅仍深信自己能再突破自己的最佳時間。(余俊亮攝)

現時,徐志堅的訓練以輕鬆跑為主。在疫情影響之下,對阿堅的訓練並沒有太大影響,在顧及安全的情況下繼續積極練習,主要在少人的街道訓練,又會跑沙灘,期望能保持自己的狀態,待疫情過後可再次參加比賽突破自己。他亦鼓勵大眾在疫情有所改善時,不妨重拾戶外運動的健康生活習慣。運動之餘更可支持環保,例如將飲用完的膠水樽回收至屈臣氏蒸餾水設置於各區的智能膠樽回收熱點,保護地球環境之餘,為自己找一個突破的新出口。

疫情早前肆虐本港,惟沒有影響徐志堅的訓練計劃,到街外繼續練跑。(余俊亮攝)

他曾經從全馬賽道退下來之後,也迷失過,甚至想到放棄路跑,轉跑山賽,但思前想後,始終覺得自己屬於路跑,也依然以突破馬拉松個人最佳時間為終極目標。「我有能力衝快一點(時間)的,要想清楚每一步要如何走。」徐志堅一路跑來,經歷不同階段,他與「跑」已經密不可分,抱平常心就是多年來的關鍵。終究,徐志堅不希望佳績的代價是犧牲跑步的樂趣。

徐志堅坦言,過去全職訓練曾令他身心俱疲,現重拾堅持突破的決心。(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