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日本「目標金牌30」背後 縱容教練性侵或虐待運動員

撰文:葉詩敏
出版:更新:

「目標金牌30」,日本奧委會(JOC)主席山下泰裕表示,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期望不變,盼運動員能為日本取得歷來最多面奧運金牌。
熱切的期許與金牌之路背後,日本運動員卻在追逐榮耀的名義下,飽受粗暴毆打和言語虐待。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以《我被打的次數多到數不清》為題,在上月中公布一份日本未成年運動員遭虐待的研究報告,揭露日本體壇黑暗一面。

我厭倦了被毆打,我厭倦了哭泣,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了。
1980年代初 17歲女子標槍運動員

引述摘自一名日本女子運動員的自殺筆記,在她去世前已獲得全國錦標賽的參賽資格,但在比賽前卻放棄了生命,說她再也無法忍受教練對她的身體虐待。

日本體壇虐待運動員的黑歷史為時已久,可悲的是,目前距離這個選手離世時隔近40年,情況看來仍然相當嚴重。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上月公布一份報告,揭穿應屆奧運主辦國日本體壇黑暗面,指出多名年輕運動員曾遭到毆打、性騷等虐待。

人權觀察:19%年輕運動員曾被毆

近月韓國兩宗女運動員自殺身亡,有指二人均不堪教練、隊內前輩的長期霸凌而選擇結束生命,引起了社會關注。

全球體壇近年屢傳性侵及虐待運動員醜聞,人權觀察就日本未成年運動員被虐行為研究,跟56位未成年運動員、學者、政府官員訪談,並從網上調查,收集到757份資料,內容包含50種運動項目的未成年運動員與現役成年運動員的回覆。

一個月多前,韓國三項鐵人代表崔淑賢因不堪教練、隊內前輩的長期霸凌、虐打輕生,引起社會關注。(網上圖片)

上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涉及人數共達 800 多位運動員,結果發現381名24歲以下運動員中,有19%人表明曾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遭毆打、打耳光,18%人稱曾遭言語暴力,7%在比賽時被拒絕提供足夠食物或水,25%曾被強逼過量進食,5%表示曾在訓練時遭性侵或性騷擾。

許多人因此患上抑鬱症,出現自殺傾向,肢體或心理障礙,成為終身創傷。

可悲的是,日本體育界在「全國大會」、「進軍甲子園」、「連霸」、「優勝」等榮耀下,被虐者視教練的體罰為指導與期盼的「愛」,令虐待行為變成當地體壇扭曲的實態。

這份長達67頁的報告,除揭露日本體育的體罰歷史,還有曾遭到拳打腳踢的運動員第一手描述。

為了高校甲子園的夢想,當中訓練忍受了多少來自教練的暴力?(網上圖片)

不准飲水、被潑咖啡 揮拳拖拉、打斷鼻樑

不少球員也在報告中透露被虐待的經歷,Makoto Y(化名)是一位前職業欖球運動員,於1980年代在九州打過高中欖球,他向人權觀察講述了他的經歷:「那時人們沒有認知,現在被稱為體罰。在練習過程中,我不允許喝水,我們無故需要練習,不練習的運動員會被打耳光,我是出於恐懼而打球。」

20歲前水球選手表示:「打水球要戴泳帽,球員常被抓住泳帽拉出泳池,我們被帽帶勒住呼吸困难。另一種處罰是把孩子壓到水面下,使我們無法呼吸,跟軍隊一樣。比較小的孩子會很害怕,放棄了這項運動。」

一名前職業籃球員曾在1990年代後期於千葉市打過高中籃球,他說:「在高中時,隊友被教練毆打到鼻樑斷了,在練習比賽中,我看到教練揮拳、拖拉學生,甚至把熱咖啡潑在球員臉上,這種嚇人的教練風格在任何高中都經常發生。」

人權觀察調查報告揭示被虐運動員的第一手描述,日本體壇對少年運動員虐待情況嚴重。(網上圖片)

脫光衣服 借治療之名性侵

除了暴力行為外,報告亦記錄運動員遭到性侵犯的個案。一名女運動員B表示,18歲參加比賽時肩膀脫臼,醫生診斷後認為需要做手術,沒想到教練竟不允許她去做手術,卻在每天練習後叫她單獨到教室,藉口「治療」要求她脫光全身衣服,然後任由教練觸摸身體。

B表示自己相當害怕,每一次被叫到教室都讓她想吐:「我討厭那個男人的體味,他的手、他的眼神、他的聲音,他的一切我都很討厭。」

《人權觀察》找來日本年輕運動員拍攝官方影片,宣揚反暴力。(網上圖片)

高中籃球員長期被虐自殺女排名將:虐待世代相傳

2012年,一名17 歲的大阪櫻宮高中籃球員在教練反覆虐待後自殺。男孩留下一封遺書,內容指再也受不了教練對他的身體虐待。涉案教練後來承認多次拍打男孩的臉,他認為這是「使球隊更強大的必要措施」。

他承認在任教的24年間,一直都有體罰學生,該教練因毆打男孩而被判入獄一年,緩刑三年。

已退役的日本女排名將益子直美曾說,兒時受訓時每天只想着如何避免被教練毆打,一點也不享受打排球,「身為選手的我恨死了排球」。長大後,教練告訴她,上一代的情況更嚴重,「我終於明白受虐的經歷是連鎖效應,打破它是我們的責任」。

在日本,體育界虐待兒童的行為仍很普遍,《人權觀察》認為日本政府需在奧運明年舉辦前正視問題。(Getty Images)

強烈的公眾抨擊推動日本政府在近10年內6度推出反體壇暴力的政策改革,惟政策對追究責任沒有統一標準,也缺乏監管與強制通報機制,讓受害者難以申訴,學校與體育組織也少有嚴懲涉事教練。

在日本,虐待兒童的行為仍然很普遍,日本長期以來都將體罰作為教練手段,人權觀察全球倡議主任Minky Worden直言,眾多日本年輕運動員在獎牌的名義下,忍受粗暴毆打和言語虐待,然而體育界虐待兒童的現象在許多社會層面仍獲認可,且司空見慣。

人權觀察日本分部主任土井香苗指出:「日本各項體育協會可以自行設立查報虐待和施虐者的制度,但許多協會刻意不予聞問。」

東京奧運延至明年舉行,人權組織呼籲日本政府應該趁機好好改革,保護運動員。(GettyImages)

「金牌30」?

東京奧運延至明年舉行,比起奪得30面金牌榮耀,日本在賽事揭幕前還有一年時間作出令人信服的保護兒童及運動員措施,讓日本年輕選手了解體育競技的本質。

運動員的健康與福祉比獎牌更重要,同時也是時候讓施虐的教練知道,他們的行為不會再受到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