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體論|球場變花市點燃爭議 從鄰國防疫計劃 看香港體壇的絕望

撰文:高詩琦
出版:更新:

政府昨日宣布復辦花市,令停工多時的本地體育業界怒氣沖天,「球場用嚟賣花都唔畀踢波」之言,一時間遍佈社交網絡。
球場及其他體育設施,如何才能重開?指標是什麼?政府從無提及,業界怨氣達到臨界點,是因為看不到希望。鄰近的日本與新加坡抗疫的同時,政策中仍可反映有考量體育行業、以至市民本身運動需求,同時映照着香港體育從業員的無奈。

目前香港體育業界的情況有多壞?

球場關閉,本地職業足球聯賽自去年11月停賽,至今已兩個月。職業球隊即使尚有發薪金,也要擔心比賽狀態,上季出現的散班和退賽潮,未知會否禍延今季,更遑論手停口停的足球學校和青訓教練。

欖總裁員仍難抵財困 30名港隊球員需轉半職

健身中心球場未獲重開 教練續停工:想掙扎都掙扎唔到

放眼整個體育業界,欖球總會失去國際七人欖球賽等主要收入來源,去年大幅裁員、男子十五人港欖要在今年6月約滿後,轉為半全職。壁球、網球、游泳等多個項目也因場地關閉,教練停工,相關總會多次去信政府要求開場。更不說一年內做不到幾個月生意的拳館、健身中心、瑜珈和舞蹈工作室等,沒收入,白交租金,相關組織半年內多次召開記招,由業者訴說苦況,卻如石沉大海。

花市本身絕非必要,政府聲言為防疫決定取消花市後,突然又改變主意,難免惹來不滿。(資料圖片)

去年10月疫情稍緩,港超聯在停擺5個月後獲政府批准復賽,訂明許多規則。當時政府對此頗為積極,加上足總及時應對、球隊職球員也配合措施,「半隔離泡泡」下進行的復賽算是相當成功,外界反應也正面。

然而,今賽季自11月底暫停以來,疫情反覆,個多月以來也未有太多音訊。有指政府現時要待每日源頭不明案例降至個位數,才考慮讓港超球隊復操,卻從未公開明確指標。職球員無目標地等待,有怨氣也合理。理文主教練陳曉明在政府宣布復辦花市前,已在個人專頁撰文,希望正視本地足球從業員的需要,獲得不少迴響。可是,復辦花市消息一出,猶如對球壇投下震撼彈,立時怨氣沖天。

【港超隔離紀錄】2020年港超聯在「半隔離泡泡」下復賽,球員是這樣生活的:

抗疫欠明確指標 業界看不到希望

歸根究底,怨氣是來自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是因為政府的抗疫計劃欠缺指標,到底怎樣才會放寬措拖、業界怎樣才可有限度運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早前說「之前都是個位數感染才放寬」,為何是「之前」而不是「按指標」?難道疫情爆發已近一年,政府也沒有制訂過任何指標、對應不同程度的防疫方案嗎?

必需強調的是,政府本身絕非完全無視香港體育發展,遭忽視的,是精英項目以外的體育產業。政府多年來撥出大筆資金予香港體育學院,根據體院早前發表的2019/20年報,精英培訓系統為運動員提供的支援總額,達到5.79億港元。

體院2019/20年報主要數據:

+1

即使疫情令經濟蕭條,但因為撥款早已批出,體院運動員尚可加薪(直接資助)、院舍亦獲撥款擴建,體院本身也因為自成一閣的院舍和訓練設施,令他們在疫情下仍可按需要舉辦封閉式訓練營,讓精英運動員保持狀態。

資源穩定 限制合理 造就精英運動員好成績

近日的泰國羽毛球公開賽,港隊多名代表即使近一年無比賽,都交出上佳表現,伍家朗更在首站奪得亞軍、李卓耀在第二站高歌猛進,證明只要訂立合理的條件和限制,再加上穩定的資源和合適環境,讓香港運動員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們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在香港的我們看直播。見證好成績,亦感鼓舞。為社會帶來正能量,正是體育產業存在的其中一種價值。

李卓耀在泰國公開賽第二站16強擊敗印尼好手真庭,晉級8強。(資料圖片)

精英以外的體育從業員 該如何自處?

不過,要外出比賽、代表香港的,又豈止體院精英運動員。在全世界受病毒困擾之時,作為最受歡迎運動項目的足球,沒有就此停步。亞洲足協正計劃3月重啟世界盃外圍賽(雖然再延期的可能性很高),稍後,香港球會也要出戰亞洲球會賽,包括備受注目的亞洲聯賽冠軍盃。

儘管有「半私家場」香港足球總會足球訓練中心、傑志也有獨立訓練場,但球隊目前連操練都沒法子進行。港隊和球會稍後倘要出戰國際賽,想爭成績也是有心無力。這裏還未談及對青少年球員的影響,在成長的黃金期無波可踢,未來出現斷層是必然,放諸其他運動項目也一樣。

比起一兩次金錢援助 更需要全盤支援計劃

此刻憂心競技層面,或許是奢侈,畢竟目前香港體育產業面對的是從業員生計問題。「抗疫基金」倘真的能及時發放,當然比沒有好。但問題是比起一兩次直接金錢援助,體育業界更需要一個全盤的支援計劃——花錢要用得其所。從日本體育廳的「體育關係者支援套餐」,可見當地政府從體育行業在疫情期間的困境、到疫情紓緩後如何振興行業,都有周全考慮。

簡介日本疫情下對體育的支援政策(按圖放大):

+2

除了運動產業,當地本身也強調運動對於民眾健康的重要,大力推行在疫情期間,更需多做運動去提升免疫力,「以免因缺乏運動造成二次傷害」,並向學生、老人等不同階層人士,發放相應的合適運動參考材料。整個「體育關係者支援套餐」的最終目標,是令社會重新認識體育的價值、全國人民在安全環境下享受體育運動。

此刻日本疫情相當嚴峻、奧運取消傳聞不絕,但至少當地政府有考慮到體育產業的存亡、也有盡力提供緩助,亦明確地定出最終目標,足見對體育行業的重視。這種重視並非一時三刻,而是長期對體育的重視。反觀香港,防疫同時沒考慮體育行業,則是一種長久以來的忽視。

日本國內各項體育賽事早前一直如常,1月初的日本聯賽盃決賽,容許球迷入場觀賽。(J League Facebook)

回歸場地重開的爭議,許多人歸咎香港體育行業不像英超和NBA般具經濟價值,所以政府遲遲不重開體育場所。當然,以港超聯與影響力遍及全球的英超比較,完全不現實,我們不妨看看規模與港超聯相約的新加坡聯賽,早前又是如何在疫情中運作。

新加坡聯賽與香港相約 政府策略大不同

新加坡對疫情控制得甚佳,目前每日本地確診數寥寥。當地自疫情爆發以來推行「斷路器」模式(Circut Breaker,簡稱CB),明確分為3個階段,不同階段會相應地收緊或放寬措施,包括限制堂食、非必要行業營業等。目前新加坡已完成CB,並早於去年6月已策劃及公布疫情紓緩後的「後半封鎖期」,同樣分為3個階段。目前新加坡已處於「後半封鎖期」最後一個階段「安全國家(Safe Nation)」,民眾大致回復正常生活。

新加坡聯賽去年的情況與港超聯相約,由3月底開始停賽,10月迎來「後半封鎖期」的第二階段後,終以閉門形式復賽,賽事在指定場地舉行,職球員及球證每兩周作一次檢測,在最後一輪爭標戰,已容許200名球迷入場,球迷入場前必需先作快速檢測,費用全免。新加坡足總亦針對職業、業餘及草根足球等不同範疇,制定明確及公開的訓練及比賽指引「Safe Return to Football」,供民眾閱覽。

新加坡球隊馬里士他卡沙早前已恢復操練,準備新賽季。(Balestier Khalsa Football Club Facebook)

新加坡與香港聯賽的復賽方式,撇除毋須進入隔離泡泡,其實分別不大,最大分野在於政府一早明確定出及公開全盤防疫計劃。民眾包括體育業界獲得清晰指引,知道哪一階段可重啟工作,而不是在黑暗中無了期等待,自然更樂意配合防疫工作。

防疫優先,此時此刻絕對正確,但在體育、美容等多個行業生死存亡之際,是否也需要尋求一個平衡點?辦公室工作尚可在跟隨防疫守則下繼續運作,體育場所作為從業員的辦公室,又能否讓他們有限度工作?

「支援」絕非一、兩次金錢援助,擺出「我做咗嘢」的姿態就了事,是需要真正聆聽、了解行業所需,從而制訂方向、目標和相應措拖,只有單方面自以為從上而下的施政,不去理解行業的聲音,最終受害的,是香港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