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劇香港市民體能下滑 FIT總:心肺肌肉柔軟度差但脂肪高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香港人體能下滑,在疫情期間情況更加嚴重。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FIT總)行政總監黃永森表示,疫情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更多面對螢幕,減少外出活動,加劇體能走下坡的情況。
體適能四大範疇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黃永森希望政府、商界、學界、非政府機構等合力,改善市民的體適能,「現屆政府常常提及KPI(關鍵績效指標),其實市民的體適能狀況就是政府康體政策的KPI」。

世界盃2022專頁登場 緊貼賽程免費直播睇波資訊

世界盃2022懶人包|一文盡覽NowTV/ViuTV直播時間 32隊名單賽程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黃永森接受訪問。(顏銘輝攝)

香港交通發達,科技先進,走向知識型經濟,市民生活便捷。不過,市民減少體力勞動,導致平均體能下滑,值得關注。黃永森表示這是世界各地先進城市共同面對的問題,他說:「社會愈文明,數碼新科技的發展,首先減少了人的體力勞動。在運動科學,體力活動的多與少,直接影響人的體適能狀況。」

在香港,很多工作都是面對電腦,動輒在辦公室內坐足大半日。黃永森說:「哪一批人體能下滑得最明顯?大學及中學畢業出來投身社會的那班人。除非這位出來工作的成年人有運動習慣,否則都是預期下滑。」

體適能總會早前與香港兒童青少年身體素養學院合辦的首屆《身體素養與基礎動作技能測試領袖證書課程》。(總會Facebook)

嘆港人心肺差但脂肪高

體適能分為四大範疇,分別是心肺耐力、肌肉適能、關節柔軟度及身體組合成份,最後者可以理解為體內的脂肪及肌肉比例。香港做過3次市民體質調查,分別是2005、2010及2021年。黃永森說:「2021年的數據分析仍進行中。我預計結果與之前一樣,30歲以後在體適能的4個範疇都會呈現走下坡。心肺差、肌肉差、柔軟度差,但有項數據會高,脂肪高。這是我們見到的現況。」

他續說:「最憂慮的是,疫情會令體適能變得更差,因為疫情改變了習慣。screen time(面對螢幕)多過activity time(外出活動),有機會令我們體適能走下坡的問題更嚴重。」學生長留在家上網課,缺少實體的體育活動;長者擔心染疫,也減少上街;過去嚴格的防疫措施限制不同處所開放營業,康體娛樂活動大減,亦令市民寧願留在家中。

體適能總會協助康文署舉辦全民運動日。(總會Facebook)

體適能與健康息息相關

黃永森說:「我不時會探訪幾間學校,有校長告訴我,小朋友專注力變差,基礎動作技能跑、跳、爬、擲以及肌肉運用的能力都跟以前同齡的小朋友有分別。我們有很多小學、中學老師的夥伴,3個月前有次聚會,有位副校長問:『我們上星期才舉辦到陸運會,你估誰人最忙?』不是體育老師,而是急救員。學生不懂得跑,會自己跌倒。」

體適能四大範疇與市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黃永森解釋:「心肺耐力愈好,壽命會長,心血管疾病的機會都應該會少一點。阻力及肌力訓練可以減少骨質疏鬆,減低患上肌少症;活動量少,肌肉會流失,影響日常活動。至於脂肪多,與糖尿、高血壓有關。」另外,關節柔軟度高亦可減少日常生活中的受傷。

近年,體適能總會會帶體脂磅去不同學校及公司舉辦活動,估算市民的代謝年齡。黃永森說:「你明明30歲,個磅話你50歲,即是代表你提早衰老。是什麼原因?肌肉少,脂肪多,你的代謝出了問題。如果有人生活及飲食習慣好,他70歲但度出來可以是40歲。」

黃永森表示難以簡單形容何謂體能好或體能及格,因為體適能包括多個範疇,例如心肺耐力及肌肉適力。(顏銘輝攝)

通常接受體脂磅檢查的市民,代謝年齡比真實年齡大還是小?黃永森笑言:「你估呢?在香港,用衛生署數據,成年人的超重肥胖數據無論男女都過半。如果不是在運動及飲食下過苦功,代謝年齡一定是提早衰老,大過真實年齡。」

利用智能科技鼓勵市民運動

要市民離開手機、電視及電腦,落街做運動,黃永森坦言難度很高。他說:「怎樣說服人出去做運動?這個真的是花一生都做不完的工作!早年我們都叫人放下手機,但是沒有用!」

黃永森認為要迎合時代轉變,透過智能科技鼓勵市民做運動,例如利用運動手環、手錶及手機上追蹤運動的功能,改變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他說:「對物質豐富的世代,就要其他誘因,例如怎樣在社交媒體發揚光大,拿了證書自然要給人看,要型!將來鼓勵人去做運動,要用更多智能的方法。」

在全民運動日,體適能總會的教練教導市民做運動。(總會Facebook)

長新冠患者做運動要循序漸進

疫情持續近3年,不少曾經染疫的市民都出現長新冠的徵狀,心肺功能未能完全恢復。黃永森透露,他們與教育大學合作,早前招募新冠康復者參與研究,體適能總會提供12堂訓練,期間再由學者測量研究對象的身體變化。

他說:「短短兩三日已經招募了20人。這班人要循序漸進,他們做少少(運動)可能已經到很辛苦的程度。要由關節靈活性的動作開始,到呼吸的練習及肌肉的鍛鍊,鬆關節,令肌肉有力,再邁向有氧持續的運動。」

在後疫情時代,黃永森建議重投訓練的朋友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恢復疫情前的運動量及強度。(顏銘輝攝)

無論是長新冠患者,還是因疫情而久未運動的市民,黃永森強調一切體能訓練都要循序漸進,否則很易受傷。他說:「若果停止訓練了一段時間,重投訓練要按部就班,我們鼓勵先由居家運動做起,慢慢去遠點,之後才去攀山越嶺。」

建議體適能成為政府康體政策KPI

黃永森在2005年加入體適能總會,十多年來向大眾推廣體適能,但同時見證港人體能水平下滑,疫情衝擊令這個問題更加嚴重。他嘆道:「一個組織的能力很有限,要做到這件事不能只靠總會的知識及人力物力!」

在全民運動日,體適能總會的教練帶領市民做拉筋運動。(總會Facebook)

他認為提升港人體適能要集合社會各界,包括政府、商界、學界及不同的非政府組織。他說:「現屆政府常常提及KPI(關鍵績效指標),其實市民的體適能狀況就是政府康體政策的KPI。」

對於推廣體適能的未來發展,除了要運用智能科技,黃永森視兒童及老人為主要目標群體,推動家庭運動。他解釋:「老人家一定要做,因為人口老化。我叫大人做運動,大人會有100個理由話不去做,但小朋友的話,10個入面9個半都會做得開心。針對年幼的小朋友,培養他們覺得做運動就像食飯一樣,那麼我們就成功了。」

體適能總會準備了大量家居健體禮盒,準備派發給房協20條屋邨的長者。健體禮盒中,有多項家居運動用得上的裝備。(顏銘輝攝)

今年是香港體適能總會成立35周年,周末會在健康博覽舉辦周年誌慶及社區康健運動合作交流會。下月,體適能總會還會舉行第二屆聯校智能運動大賽。此外,體適能總會獲賽馬會捐助,與香港房屋協會合作,將會向20個房協屋邨的長者派發健體禮盒,方便長者在家中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