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世界盃|日本女足登頂12年路仍艱辛 全員奮鬥為衝破社會迂腐

撰文:胡蘇
出版:更新:

12年前,熊谷紗希在準備主射那個12碼前緊張得要死,她呼了一口氣,然後將皮球踢進了球門的左上角,美國鋼門蘇露(Hope Solo)身手再好也鞭長莫及;就這樣,日本歷史性贏得了女子世界盃。
熊谷那時當然沒想過的是,12年來這座世界盃沒帶給她們什麼;倒是12年後,32歲的她成為了隊長,也是唯一的世界盃冠軍隊成員,帶領着「大和撫子」爭取另一次突破。

不要說12年那麼長,在日本女足贏了世界盃的翌年,她們乘搭飛機往2012倫敦參加奧運,坐在經濟艙的她們才發現,男隊坐的竟然是商務座位,主將澤穗希怒不可遏,但主事的官兒解釋道,「因為日本男足是專業的嘛」,澤穗希辯白:「我們不專業?我們可是世界盃冠軍啊!」回程的時候,日本女足拿着銀牌,卒之坐了商務座位回國。

日本女足從來都要靠自己爭氣;畢竟她們的國度是一個「大男人社會」。

日本女足在2011年歷史性贏得了世界盃,可惜的是12年過去了,這座世界盃沒帶給球員們什麼。(Getty Images)

今屆日本女足隊形十足,是熱門分子:

+4

去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日本在146個國家中排116;亞洲最高的是菲律賓,排第19,而中國(102位)及韓國(99位)都好過日本。再者,在34個全球最高收入的國家中,也只有日本沒有就職場性騷擾問題立法。

難怪日本中場主將長谷川唯小時候跟兄長一起踢足球的時候,最常被問到「女孩子都會踢足球嗎?」這名效力曼城的球星說:「即使日本贏了女子世界盃冠軍,但女生(在日本)踢足球也很不尋常。」26歲的她一直很想爭取表現,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獲得更多人認同女足。

日本女足隊中26歲的主力長谷川唯一直很想爭取表現,希望獲得更多人認同女足。(Getty Images)

1999年,美國力挫由孫雯領軍的中國,捧走世界盃,決賽超過9萬人入場至今還是女足國際賽最高入場紀錄,而且美國也因為這座世界盃錦標,繼續大力投放資源在女足上。日本卻非如此,2011年的世界盃冠軍就恍如「打爆機」,各界對女足發展的「二周目」,似乎是興趣怏然。

日本贏得女子世界盃後,女足球員的待遇沒有多大變化,不少還是要邊打工邊踢波,有些所謂的「職業球員」,實際上是要到贊助商的公司上班,跟普通打工仔一樣9時上班,但可以在3時「下班」,因為黃昏6時就練習;周六或日則是比賽日,有時還要教足球班,基本上一年365天都是足球。

還好,日本女子職業聯賽在2021年終於實現,取代半職業的「撫子聯賽」;說「終於」,因為這事本身在日本贏得世界盃後就開始構思了。這聯賽名字有點意思,簡稱WE League,W是Women,E則是Empowerment,希望名正言順地為女足賦權。

日本女子職業聯賽WE League在2021年終於實現,賽事名字也有意義,W是Women,E則是Empowerment,希望名正言順地為女足賦權。(weleague.jp圖片)

WE聯賽有嚴格「准入」條件,例如管理層50%須是女性;至少跟15名球員簽署職業合同,而最低的C級球員年薪上限是480萬円;還必須要有U18、U15、U12三級梯隊等;除了關顧球員外,賽會還建議球會向女員工提供托兒服務,讓她們可安心工作。WE聯賽首年有11支球隊參賽,為日本女足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今屆賽事除了9名外流球員外,其餘國腳都是效力WE聯賽的球隊,包括暫以4球高踞賽事射手榜首的宮澤日向。

今屆賽事暫以4球高踞賽事射手榜首的宮澤日向,正是效力國內WE聯賽的本土職業球員。(Getty Images)

提及宮澤日向,因為在WE聯賽成立以前,日本女足的人才庫是從高校而來的,而宮澤當年正是高校女足的球星級人馬。如果看過《足球小將》等日本足球動漫,肯定對日本高校足球文化不會陌生,撇除誇張的球技,令學生們振奮的還有當中的熱血。雖然有女足校隊的高校不多,無法像男足般以縣為單位,但大約400多間高校在9個大區競逐32個全國賽席位,競爭也相當激烈。

日本女足今屆陣中除了9名外流球員外,其餘國腳都是效力WE聯賽的球隊。(Getty Images)

23歲的宮澤日向在幼稚園年代已開始學踢波,高校時就讀女足名校星槎國際高校,但她在校3年都沒有贏過冠軍,2017年最接近一次在4強不敵勁旅來自「足球之鄉」靜岡縣的藤枝順心,一直是她的憾事。不過,在高校時代磨練出來的技術,加上其50米跑6.8秒的速度,也讓她慢慢登上國際舞台,她在2018年帶領日本贏得U20女子世界盃,同年更入選國家隊,是當時唯一還就讀高校的國腳。

熊谷紗希同樣經過高校女足的洗禮,她的成績比宮澤厲害,帶領常盤木學園贏過全國賽冠軍,然後還贏了世界盃;這一次,不知她跟師妹們還能走多遠,但起碼能再次喚起國人對女足的關注,這或許比另一座世界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