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觀察】國民黨怎麼將「一手好牌」打爛的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國民黨召開臨時中常會在今天(15日)核定不分區立委名單,而這是第3次修改。此次修改黨主席吳敦義把自己從第10名改列第14名,而原列第8名的前立委邱毅因為「親中」爭議而主動退出後,遞補一位新黑馬、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排序在第17位。

而在順序調動方面,原本排名第1、第2的前警大教授葉毓蘭與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銘宗兩人名次互調,而因曾赴中國大陸參加孫中山紀念大會,起立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致敬而備受社會爭議,排名第4的退將吳斯懷,位置仍然保持不動。

先前排名第10,在上一次調整後被往後挪到第16名的前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則是重回「安全名單」第10位。而被視為「連繫」人馬、原排名第18的中常委李德維,名次則大躍進,改為第12名,原本分別排在第9名與第14名的前立委廖婉汝、翁重鈞,名次也分別拉前到第7、第8。

此份名單最大的亮點就是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將排名調至「安全名單」邊緣,第14名的順位顯示吳敦義似乎有爭取總統勝選同時「國會過半」的決心。

不過,吳敦義的這個選擇來得太遲,甚至給予外界一種被強迫的感覺,恐怕是這份名單的「敗筆」。此外,一般預估國民黨2020年大選可望取得14席至15席不分區立委,吳敦義雖調整自己的排序,但整體而言,仍然很有機會擠入立院窄門。

+3

這份名單的三次調動的過程,顯示國民黨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的。

首先,是黨中央沒有原則。一份名單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而對黨中央來說,應該清楚明白的是如何提出一份能夠說服大多數人的名單,但在這個意義上也要能有一套說辭以便站得住腳。如果提出的名單在曝光後就修改,從好的方面來說是願意傾聽基層的聲音,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便是代表一開始的設想就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光是從吳敦義的排名調動,就知道這份名單其實很「心虛」。而今甚至還有人提出要吳敦義退出立委名單的聲浪,以「不戀棧」的心態全力助選韓國瑜和立委,那麼黨中央是否又要調整呢?

其次,是黨中央沒有擔當。先前外界曾認為吳敦義的排名順位有指標性作用。而有三種可能性,分別是第1和第9,以及第14。前兩者是在「安全名單」之內,但卻可能給予外界一種吳敦義沒有力挺韓國瑜的感受。外界一開始便有人認為吳敦義應該主動提出在「安全名單」之外的名次,做為力挺韓國瑜的表現,也是變相為國民黨選情負責的舉動。而相較之下,原本在第2次調動中,被排進「安全名單」中的邱毅,擔心自己的「親中」立場影響國民黨選情,因此在11月14日晚間發表退出聲明。如果將邱毅和吳敦義相比,誰更具有擔當,高下立判。

再者,是黨中央沒有政治智慧。如果國民黨能儘早解決不分區名單的爭議,則可以將火力集中攻擊執政黨民進黨近日公布的不分區名單。但如今因為媒體的風向已經被帶走和轉移焦點,使得國民黨自顧不暇、無力抨擊。不分區名單中涉及到黨內派系的瓜分問題,不僅是國民黨才有,民進黨也有同樣的問題。但國民黨受檢視的程度,讓外界誤以為他們才是執政黨,而讓台灣民眾忽略了應該將心力放在執政黨所提出的人選身上。

國民黨的氣勢曾在2018年「九合一」大選中勝利一度高漲,而今卻因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不論是因為黨內資源的分配,或者是「香港事件」的影響,都使得國民黨在2020重返執政的機率越來越低,照理來說,台灣民眾的確因為不滿民進黨的執政,而讓國民黨重新拿回「一手好牌」,但這次的不分區名單,或許又是一個國民黨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壞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