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國民黨敗選報告列七大因素:黨內矛盾不團結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2020台灣大選國民黨慘敗,國民黨在敗選報告中除了指出韓國瑜及其競選團隊有不足之處外,亦有承認自身的責任,七大因素有四項均是與國民黨內部有關。
其中第二項的因素是國民黨未有掌握兩岸論述的話語權,第五項因素是黨內矛盾不團結,第六項因素是不分區立委的提名未能符合外界期待。
國民黨更在第七項因素中直認現今青年參與政治程度高,但國民黨並不受青年選民青睞,被認為是對立或保守迂腐。

在第二項因素中,報告指國民黨在兩岸論述中未掌握話語權,無法因應變局。過去「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論述使兩岸維持互信、和平穩定的發展狀態,而民進黨早在2016年大選中提出的「維持現狀」,已使民眾對於其實際的「反中鎖國」立場鬆懈。民進黨其後扭曲「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涵意為「一國兩制」,但國民黨雖有明確的兩岸路線及論述,卻未能根據形勢變化調整腳步,缺乏更為積極的政策論述與跟上時代潮流的新詮釋,當下難獲選民認同,甚至使過去在兩岸關係上的努力變成「親中賣台」、「矮化主權」。

國民黨召開中常會檢討敗選,有身為黨員的各地年輕世代市議員在會場外疾呼要改革和組織改造。(中央社)

至於第五及第六項因素,報告認為韓國瑜在國民黨初選中勝出,當下確是最住人選。但在提名過程中一再修改制度,以致有一定政治實力的人士不願參選,且事後亦未能團結支持韓國瑜,敗選者亦未能信守選前承諾全力支持,並轉向支持其他政黨,導致有難以彌補的裂痕。

此外,不分區立委名單同樣是國民黨敗選的因素之一,報告指外界咸認為名單中有爭議人選,排名亦有問題,引發黨內外批判聲浪。雖然幾度順應民意調整,惟最終仍未能符合外界期待,甚至被解讀為對派系及特定群體的妥協,形象受挫。

另一方面,報告有提到時下青年關心各類型社會議題,但國民黨但社會議題的許多主張,不是站在青年的對立面,就是被視為保守迂腐,導致現階段國民黨並非青年認同政黨的首選,亦缺乏各類議題團體的聲援,無法在議題論述力道上產生能量外,更難以拓展青年族群經營的廣度與深度。

國民黨在敗選檢討報告列出的七大因素:

一、「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
二、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無法因應當下變局
三、惡質網軍帶領風向,候選人品牌形象飽受挑戰,難以爭取中間選民認同
四、高雄市長勝選模式無法複製,選戰策略選擇失誤
五、黨內矛盾不團結,輔選力道仍待加強
六、不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
七、青年參與政治程度高,本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