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國民黨新兩岸觀:寬以待己 嚴以律「共」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4月9日接受台媒專訪,期間稱「九二共識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兩岸展開功能交流等精神至今還在,但共識形成至今,國際與兩岸已發生很大變化,當然成為檢討目標」,並就九二共識能否續存,示意「應問北京對共識的態度有沒有改變,是否還有模糊或中華民國表述空間」。
至於自2017年「習洪會」後即未續辦的國共論壇,江啟臣自言「不急」,國民黨內要先形成共識外,也認為國共溝通得要雙方面意願,且具有意義,如此再來討論重啟兩岸溝通機制。
江啟臣的這則專訪,直白地透露現下的國民黨中央在面對兩岸關係、面向中共時,瞭然於心的4項基本態度,或曰「新兩岸觀」。

一、對九二共識的認識是浮動的

相對於國民黨人長年言及九二共識,總歸「九二共識,一中各表」8個字,江啟臣在黨主席競選期間,避談九二共識,當選後遂稱「九二共識的想法跟理念在國民黨至今沒有改變」,將九二共識的本體認識,虛化過渡成為一種理念。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不願正面九二共識,僅認精神不變,其兩岸立場引人側目。(洪嘉徽攝)

這番詮釋,說明了江啟臣僅願承認九二共識的抽象精神不變,但內涵會變,不再點名續唱「一中各表」的旋律,且內涵填充隨國際與兩岸關係變化而變化。江啟臣在就任黨魁滿月後接受媒體專訪,肯定是有備而來,論述用語必要是字斟句酌後的結果,當具有一定可信度。從九二共識內涵可以應國際與兩岸關係變化而變化推敲,江啟臣對九二共識的本質認識基本是浮動的,且國民黨具有發動檢討其內涵的主動權。

然而,作為至少自2005年「胡連會」起國共政治基礎之一的九二共識,其內涵在過了15年後,於國民黨一方出現了內涵不確定性,這帶來兩點難題:此番波動,是否衝擊舊有的國共政治基礎?以及由誰來定義九二共識內涵檢討的時機?

二、主張兩岸關係受制於國際變化

其次,江啟臣以「國際與兩岸關係變化」作為檢討九二共識內涵的動議,明示九二共識不僅是一項浮動的政治基礎,也進一步擴大了九二共識的活動範圍:不僅運用於國共與兩岸關係之間,更受制於國際情勢而發生變化。江啟臣的這一個跨步不可謂不大,暗示了國民黨的兩岸關係認識論也是處於浮動狀態;相應於國際情勢變化,得調整兩岸關係認識,順着這條邏輯脈絡,於焉想起九二共識的內涵是否需要檢討,則不足為奇。

九二會談後,大陸和台灣交流進一步展開,1993年,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右)在新加坡會談。(網絡圖片)

三、黨內兩岸不共識 國共論壇沒譜

此外,距離最近一次的國共領導人會面,得回溯到2016年11月的「習洪會」,迄今已時隔近三年半。儘管吳敦義在2017年8月接下國民黨主席後,國共論壇再起的風聲未曾斷歇,但歷經國民黨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國共高層領導的會面接觸便再無聲響。

爾今,江啟臣面對國共論壇興辦與否,先是以疫情為由,指現階段雙方各自都有事情要忙,虛與委蛇,後才把話道盡,就重啟兩岸溝通機制一事,稱國民黨內部先把兩岸問題與論述好好討論、形成共識。顯然,新當家的江啟臣終於體會到主事不易,承認了敗選後的國民黨,目前無法就浮動的九二共識、如何重起國共論壇、兩岸溝通機制等事取得共識;也因為沒有共識,故無法主張。

四、甩鍋北京 與民進黨何異

如果說,以江啟臣為首的國民黨中央認為九二共識當是在一定條件下的浮動政治基礎,那真正的問題就來了:北京方面是否也可以如此主張?

蔡英文上任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洪嘉徽攝)

就相同標準而言,一旦北京同樣主張兩岸關係發展應隨國際情勢調整、變動其內涵,考慮中國在國際政經影響力日增,「北京自信」不在話下,屆時國民黨當如何回應?難道可以用兩套標準去框限北京只能被動,只有國民黨可以主動?於此同時,國民黨甚而再去將北京方面的異動,視為不讓九二共識繼續存在的始作俑者?

事實上,從中國大陸的輿論看國共此前的交往互動,早已興起國民黨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負面觀感,江啟臣此際將九二共識存續的問題,甩鍋北京,指當端視大陸對共識的態度有沒有改變?是否還有模糊或中華民國表述空間?自己卻又言稱九二共識因為外在變化而被檢討,這與民進黨自己說着維持現狀,指控北京才是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的說法又有何異?

江啟臣有心,急於讓國民黨從敗選的廢墟中重新站起,卻學了一記民進黨的招,搬出這一套新兩岸觀,卻也教人歎為觀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