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蔡英文錯失太多機會,兩岸應有體制外「密使」

撰文:鄭文翔
出版:更新:

近期,兩岸關係持續陷入僵局,未見任一方有軟化之態度。台灣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現、以及因此受到部分國家與國際媒體的讚揚,令北京認為其有「以疫謀獨」之傾向,除了持續批判民進黨政府外,日前也宣布暫停2020年陸生赴台就讀,即將到期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有可能中斷,種種迹象都顯現兩岸關係不容樂觀。
對此,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表示,蔡英文政府錯失太多機會,大陸若內部壓力太大時,台灣的確有可能成為祭品;但危機也是轉機,若能甩掉現狀枷鎖,仍有可能豁然開朗。

據《中評社》報道,劉必榮認為,蔡英文的第二任應有機會在兩岸關係上往中間路線走,因為蔡沒有連任壓力,不用被基本教義派帶着走,這樣會讓兩岸存有迴旋空間。他建議蔡英文可以拋出兩岸緩和的一些想法,且兩岸之間應要有體制外的「密使」,要能與大陸說明日後的兩岸論述。

在野時民進黨反對ECFA,如今ECFA有可能中止,民進黨政府又希望北京不要政治介入。(中央社)

劉必榮說,像是農曆春節,蔡可以提「中華民族過年」,不必將台灣置身於中國之外,本來這是個機會,但蔡英文也錯失掉。他強調,蔡政府不必否認「我是中國人」,或在連任時先接受與北京關係較好的媒體專訪,這都是利用小事情傳達訊息的方式。

劉必榮認為,兩岸關係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但是權力在蔡英文手上,只要蔡英文有意願,還是有辦法去迴旋。就像亞太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前立委洪奇昌等人呼籲蔡政府將「武漢肺炎」名稱改成「新冠肺炎」,假如改了,兩岸就仍存有機會,就看蔡是否有自信。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網絡圖片)

劉必榮說,如果民進黨也可以處理好兩岸關係,不就更能獲得民眾信任?他說,蔡政府要把握危機,現狀是枷鎖,只有甩掉現狀,決策空間才會整個豁然開朗,不要浪費掉危機,「每個危機都是轉機」。

劉必榮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新冠肺炎初始時說口罩不出口,表示是為了「超前部署」,但實際上就是「反中」。劉必榮認為,蘇貞昌當初應該講說在台灣自身夠用後才會出口,這樣就不是針對中國大陸,但蘇貞昌總是意識形態掛帥。

劉必榮認為,蘇貞昌總是意識形態掛帥。(網絡圖片)

至於兩岸關係日後會怎麼發展?劉必榮表示,現在是美國使勁圍堵中國大陸,若北京要出氣,一定會出在台灣身上,現在陸生已經不來了,兩岸交流只會越來越少,再加上雙方航線因疫情影響班數已減少許多,後疫情時代兩岸關係比較難期待。

他認為,蔡英文政府認為「撿到槍」,要跟美國走更近,疫情之後,中美關係不好,兩岸關係也不好,蔡政府若不會玩「兩手政策」、加上國民黨若長時間無法執政,那就不會產生鐘擺效應,跟中國大陸關係更不會好了。

國民黨新主席江啟臣能否在兩岸論述上有所創新並讓北京接受,也影響着兩岸關係的發展。(洪嘉徽/多維新聞)

劉必榮稱,九二共識在大陸的語境下,已讓國民黨進退兩難,國民黨必須有新的、非台獨的論述,且中國大陸能接受。假如北京沒有彈性,兩岸關係就會被卡住,加上大陸內部壓力太強大、兩岸氛圍不好,台灣就可能成為祭品,不過,他也強調,「現在相對來說還算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