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物結合智慧新科技 台北故宮館藏國寶盡在手中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為呼應今(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平權:多元與共融」(Museums for Ea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台北故宮北院院區於2020年5月27日正式推出全新的導覽大廳,給予入館民眾提供全新更加客製化、友善化的參觀體驗。

台北故宮北院推出全新導覽牆,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中)與太極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寶雲(右)、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本豫一同出席活動。(林君穎╱多維新聞)

位於台北故宮北院正館一樓的導覽大廳,常常是許多遊客入館觀光的起點。而這次台北故宮大費周章更新的導覽牆,主要以參觀者為出發點,並結合數字科技接口與紅外線感應模式,建置長達12公尺長的文物互動導覽牆。

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故宮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藝術經典,而台北故宮從2000年啟動「數字典藏計劃」,讓文物數字化後,如今故宮有兩個庫房,一個是實體文物的庫房,另一個則是數位庫房。如何讓古老的故宮能夠跟上時代、與社會大眾親近,是吳密察上任故宮院長以來所思考的目標之一,而這次全新打造的導覽牆,則是故宮文物數字化與互動科技整合後的具體成果。

導覽牆的設計靈感源自清代乾隆帝(1711-1799年)的收藏-《紫檀多寶格方匣》,以皇帝的「多寶格」為發想,讓這面牆收納300多件台北故宮精選藏品。民眾可以依個人興趣喜好,點選導覽牆上的文物圖片或是黃色桃型框,再以平時使用手機、平板一般地用手指拖曳、滑動,就能輕鬆飽覽故宮文物精采的數字圖像、影片與動畫,諸如《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青花龍紋天球瓶》等瓷器立體藏品,也可以360度旋轉品味欣賞。

民眾只要揮動手指,就能細細觀賞台北故宮導覽牆上的文物。(林君穎╱多維新聞)

導覽牆除了收錄銅器、玉器藏品外,也有放上故宮的典藏書畫。而且,只要手指頭輕點龍飛鳳舞的草書,就能輕鬆看到書法釋文,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懂書法大師的傑作了!而知名的《清明上河圖》、《明人入蹕圖》等圖畫,則是以動畫的方式呈現。除此之外,由於古代書畫文物已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洗禮與風化、無法長時間在展間展出,為此,導覽牆也會放上許多目前收藏在庫房的傳世名作,讓來訪民眾不受展期限制也能一飽眼福。

導覽牆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設計,如果民眾對於滿牆的文物無從下手,也可以改為點選牆上的黃色桃型框。這個桃型框暗藏「扭蛋機關」,按下去不僅開啟隨機導覽模式,更有機會抽出隱藏的神秘「國寶」級文物!這樣的探索小驚喜也是出自《紫檀多寶格方匣》的概念,牆上共有10個桃型框,可供10位遊客同時點選。

導覽牆上的黃色桃型框共有10個,點進去會有驚喜。(林君穎╱多維新聞)

除了一般民眾,台北故宮在設計上也特別考慮到親子、銀髮族、身障人士等民眾的參觀需求,讓文物互動導覽牆在高度上能夠迎合所有入館者,讓每個來到故宮的遊客都能在此輕鬆地觀賞、參與互動與休息。

另外,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台北故宮南、北院從2月起,參觀人次不斷下跌,以外國觀光客為主的故宮北院,光是今年4月與去2019年同期相比,門票收入就下滑96%。而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於6月7日起擴大鬆綁生活防疫措施,藝文、餐飲與休閒活動場所將不受人流限制。吳密察受訪時表示,疫情期間,台北故宮北院周二至周五的參觀人次,平均每日有350至500人,周六周日則平均1,500人,但每個時段的參觀人次不超過200人,以北院3層樓、10多個展間來說,一個展間同時段不會超過20人。

至於6月7日後室內場館將放寬人流限制,吳密察認為藝文場館解禁,對以台灣觀光客為主要客群的故宮南院幫助較大,但對於倚靠境外觀光客為主的故宮北院來說,台灣的邊境管制開放與否才是重點,不過屆時展間仍會實行分流管理。為因應即將到來的學生放暑假,故宮也將優先推廣戶外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