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流行文化落後韓流 台學者:「文化侵略」標籤致兩岸內耗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天然獨」論述出現後,許多人給出兩岸的民意終將越走越遠的定論。但中國大陸的文化、經濟和娛樂影響力不容忽視,行政院長蘇貞昌給出「入島、入户、入腦」的警告,又陸資、大陸童書、OTT平台被下架,反而突顯中國大陸影響力的無處不在。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消費主義下,Z世代似乎更無法預測。在天然獨的「基因」下對中國大陸是否更加平視,又或者帶有天然的好感? 小紅書等的流行會不會催生出「天然統」世代?
有一派論述認為,Z世代在潛移默化中覺得中國大陸的明星令人喜愛、社羣平台好用、各式影片的博主搞笑,進而對於中國大陸不那麼反感,這樣的情緒近於中國大陸1970、1980年代的人因台灣文化娛樂發展而對台灣有好感的情況類似,影響值得警惕。

時代少年團是中國大陸最紅男團之一,在台灣也可以看到他們成員的應援公交車。(微博@時代少年團)

另一派人的人則認為個人娛樂生活和政治表態是割裂的。要從娛樂層面去帶來身分政治的改變不可能,以此推論下一代是「天然統」或是「潛在的統一支持者」都是太直接武斷的思考。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羣媒體學系教授夏春祥觀察小紅書的流行,認為這是屬於還在發展中的新興景況,「在年輕人次文化中的確有一些影響,可是作為變遷中的一環,保持觀察但不應該輕易評價。」

夏春祥認為,小紅書的議題太快就被丟到政治的場域中去貼上標籤,討論難以開展,這源自於2020年到2021年全球局勢的演變,國際角力的政治無所不在。「我們現在急於用戰爭的視角看待所有的變化,這使得過去兩岸交流裏頭比較良善與正面的傳統被壓制,現在的狀況則是立場先行,希望哪一種共識佔上風。」

夏春祥回憶,兩岸交流過去由民間先行,由民眾自行發展出共同接受的習慣是一個很珍貴的傳統,讓民眾需求成為渠道。「但在今日,政治介入我們生活中的議題,以政治先導,讓源自於生活需要的交流變成政治附庸。有些問題這個世代解決不了,就應該讓民間社會去摸索,水到自然渠成。硬要規劃渠道走向與位置,是過往互動中令人憂心的面向,現在卻變本加厲;當然,生活無法完全無涉政治,但是任何交流都用有色眼鏡來看很難被釐清。」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羣媒體學系教授夏春祥認為,小紅書的現象可以再觀察不要讓政治標籤先行。(夏春祥提供)

而小紅書的現象引發許多人的憂心,但夏春祥認為這樣的社羣即使「很活、很有動力」,在社會學定義上都是次文化,不應該這麼快用主流的文化標籤去評斷。「就如同當初一些大陸音樂綜藝節目在兩岸變成流行文化很重要的驅力,政治上很快地被認為這是侵門踏户的文化侵略,反而讓華人文化在全球競爭中沒有辦法去做到像韓流那麼強。」在各自貼完政治標籤後,反而讓可能成為華人下一波的流行力量因內耗而消弭於無形。

不同世代間多樣的認同

此外,就像「天然獨」是被賦與的論述。剖析Z世代對中國的想像,就是用其它世代的「理所當然」去理解下一代,自然會產生許多無法理解的「竟然」。

夏春祥提到,現在使用「小紅書」、「綠洲」等「生活式社羣」的人都非常年輕,有些還在讀國小或國中,是所謂的00後,但開始來判斷這些情況的人則是Y世代和X世代。其中許多30歲、40歲的人連微信都不會使用,聽到「年輕人用小紅書」的趨勢就很緊張,害怕「認同」的改變。

「你會發現世代跟世代間的差異。每個世代都急於拿自己的標準、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其他世代。但從文化的視角來説,我期待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主體性去發展自己的文化,這樣的融合會更加地自然。每個世代都可以有自己的流行。」

Papi醬在台灣也有許多的粉絲,除了傳統的藝人之外,中國大陸的網紅意見領袖在網路世代也吸引兩岸的粉絲。(微博@Papi醬)

此外,2019年台灣網路論壇Dcard在網路流量首度超越台灣最大電子佈告欄系統PTT。此前,使用者年齡較高(30歲以上)的PTT上有許多人抨擊Dcard上過多的中國用語,而PTT也曾出現所謂的「支語警察」,檢視網友誰用了中國用語。但在Dcard上則更為「寬容」,戲劇美妝等版上的中國大陸用語亦曾引發討論。呈現每個社羣平台有其不同的社羣構成,規則制定,而這種圈層差異在網路時代更為明顯,在世代之間,也在平台之間。

兩方立場下 豐富樣貌的Z世代

不過目前觀察來看,Z世代或許更加沒有包袱。不同社羣平台餵養下的Z世代更早熟悉「立場不是隻有正反兩方」、「不能只看片面的信息」,有資訊的敏鋭度,對於立場和議題有更多元的視角,更有多元的平台選擇去拼湊出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