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疑經貿報復 立陶宛議員:俄羅斯玩過類似招數 不懼以商逼政

撰文:楊永年
出版:更新:

台媒《中央社》於8月27日報道,立陶宛將在台灣設立經貿辦事處,卻面臨北京的政治、經濟施壓。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說,北京企圖激化立陶宛國內政治對立,並呼籲民主政體應相互協助,致力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以維護共同利益。
《中央社》報道,台灣將試圖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在歐盟及中國邦交國境內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此舉引發北京不滿,並於8月10日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表示,立陶宛不懼怕北京以商逼政,並表示民主國家應當抱團取暖。(Visegrad insight)

《中央社》列舉了中國對立陶宛的「威脅」,指出立陶宛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近日面臨入中許可與認證程序被喊暫停,輸華貨品「不合格率」突增加,中國往立陶宛鐵路貨運也傳中斷,並傳出海運費用遭針對性漲價。莫斯科過往也曾動用類似手段應對立陶宛「親歐遠俄」。

波蘭智庫Res Publica Foundation設立的網路平台Visegrad Insight,今天刊登對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的專訪。馬爾德基斯說,中國施壓顯然是因為擔憂其他國家跟進立陶宛,積極追求與台灣發展互利合作關係。此外,立陶宛是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這讓中國更感到難受。

對於北京「以商逼政」的手段,馬爾德基斯說,俄羅斯玩過類似招數,例如突然宣稱立陶宛出口當地的乳製品含有害細菌,立陶宛對此見怪不怪且已有免疫力,也表示中國期待透過對個別企業施壓讓相關話題發酵,以激發立陶宛各界質疑為何自由民主會比市場利益重要,並進而激化立陶宛國內政治對立。

他強調,北京的作法對與立陶宛創建雙邊互信及永續關係沒有幫助,但立陶宛若讓步,北京只會食髓知味、得寸進尺。他說:「民主政體應相互協助,致力打造更具韌性的合作關係及供應鏈,以維護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