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無戰事」雖是福音 惟靠兩岸眾志才能成全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美國知名學府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全球研究所過去10個月,在3個不同時間點,對同一批美國大學院校國際關係專家進行有關「中國襲擊台灣可能性」民調。結果顯示,認為中國大陸將在2023年攻擊台灣的專家比例不超過11%,在3月份的最新調查中,只有4%研判中國會在明年攻擊台灣。

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在2021年5月、2022年1月以及3月針對美國各大學院校國際政治研究專家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同一群專家之中有56%在今年1月接受問卷時認為俄羅斯會進犯烏克蘭,但他們在連續3次的問卷中都只有不到11%的人認為中國也會在一年內打台灣。甚至在烏俄開戰後,北京是否更可能使用武力對付台灣的問題上,認為更可能者僅佔19.65%,46.2%受訪學者認為不會更可能也不會更不可能,34.15%受訪者認為更不可能。在「俄羅斯揮軍烏克蘭」被認為具備「信度」的預期下,2023年「兩岸無戰事」看似成為了這份調查的「福音」。

調查顯示,若北京武力犯台,美國逾7成專家認為,應提供台灣更多武器及軍援。(圖取自美國《外交政策》網頁)

進一步細究美國國際關係學界針對一旦兩岸開戰,美國政府當如何反應,有九成受訪學者主張「美國政府當對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加以制裁」,三次調查的比例分別持87.25%、87.88%以及93.55%;有七成左右的受訪者支持將美軍部署到台灣附近區域(70.1%、63.03%、72.22%);傾向運送與武器與軍需給台灣的比例也均達七成以上(77.7%、70.3%、83.35%)。然而,面對美國政府是否要採取直接軍事行動對抗中國武裝部隊時,持正面主張者則大幅降至二成以下,分別為11.03%、8.18%以及18.41%。

這項攸關台海安全的調查結果自然吸引台灣媒體報道,惟在台灣社會旁觀烏克蘭情勢心生「居安思危」的情緒下,報道面向筆直導向了「一旦北京真的進犯台灣,主張美國採取各種直接間接作為的比例也較烏克蘭危機爆發前更加增長」、「18%專家贊同對解放軍動武」的自我壯膽敍事。與此同時,也不乏有為了消弭惴惴不安的台灣社會民心,進而主張2023年兩岸是否發生戰事是假議題的群體,以全盤否定假設的態度迴避了美國具一定政策建議的學界意見,無差別回應美國學界主流如何願意間接支持台灣,但主觀上消極回應介入直接與中國的軍事對抗。

+2

結合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當地時間4月5日宣佈最新一波對台軍售消息,美國政府將派遣專業人員赴台提供愛國者防空系統、相關設備與後勤支援等技術援助,預計總額為9,500萬美元,台灣政府循例感謝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第3度對台軍售行動,台灣軍方也評價再度對台軍售顯示美方對台灣國防安全重視。

綜合以上,不論台灣官方是否「心知肚明」,至少在官方釋放給民間訊息,以及民間與媒體的傳播上,台灣社會在理性上普遍明白兩岸軍力失衡,「不可一戰」,但糾結在意識形態與自主性的維護之間,迄今仍擺盪在「勉力和、不惜戰」,乃至「美國依舊重視台灣」,甚而「居安不思危」,開始以威廉瑪麗學院調查結果,迴避台海存在戰事可能性,壓抑其社會恐戰的憂慮。「兩岸無戰事」對於兩岸來說,當然是一種福音說法,但在國際現實與地緣政治交錯下,無所謂真假議題可言。

美國2022年第二度宣佈對台軍售,台灣總統府表達誠摯感謝 台灣會持續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維繫區域和平穩定,讓台灣的存在更具正面意義。(Facebook@總統府發言人)

台灣社會自持理性,但從「勉力和、不惜戰」到默認美國可能無法直接軍援台灣,台灣當自立自強,到終極版本的「兩岸無戰事」,且台灣地位在美國政府心中越來越重要的自我催眠過程,體現的是台灣對於和平嚮往、爭取和平機會的消極,又明明不欲戰,卻在不知不覺、渾渾噩噩中讓自己走向戰場邊緣的沮喪。是以,「兩岸無戰事」既是眾所期望的福音,自然也需要兩岸眾志才能成全,台灣社會既有明確的反戰思維,便當理解和平要靠自己爭取,而非讓渡給美國以負不完全責任介入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