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文物損毀10年如今才公開? 報告:清青花盤明顯人為破損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位於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下稱「台北故宮」)日前驚傳損毀三件明清文物,引起外界廣泛議論及質疑隱匿事件。周一(10月31日),台北故宮將調查報告送至台灣立法院,並曝光員工發現文物破損時的閉路電視畫面。

綜合台媒報道,三件損毀的文物分別為「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與「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其中前兩件文物的調查報告已經出爐。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指出,文物的破損是否與人為疏失相關,經過調閱近10年的記錄並無發現相關證據。

報告指出,編號為「007167」的「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是10名人員2021年4月7日進入山洞瓷器庫房進行整理時發現碎成2片後通報,此前該文物在1990年、2012年和2020年盤點時均未發現破裂,及至2021年8月25日改箱為櫃作業時,工作人員曾開箱檢查,推測損毀時間在2020年2月19日後至2022年4月7日之前。

報告說明,由於「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所屬之2297箱很多文物之前就有陶器將裂開時之痕跡(裂璺),可能很久之前就有裂璺或肉眼無法見之暗傷惟未破裂,現瓷器為以藍布盒保存於鐵箱內並以棉被區隔。

報告又指,編號為「16896」的「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為6名人員在2021年2月3日進入山洞瓷器庫房進行整理時發現破裂並上報,推測破損情事是在2015年9月和11月北京故宮學者參觀時役男搬運所傷。此前,該文物在1951-1954年和1989-1991年以及2012年盤點時均未出現傷痕。

報告說明,一般瓷器在燒製時若有胎質不緻密情況就可能導致肉眼看不出之胎裂,若暗傷在較薄之口沿更易碎裂,故此推估「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破損日期介於2012年3月2日大盤點後至2021年2月3日間。

至於編號為「故瓷290」的「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報告顯示,是在今年5月19日被發現破成6塊,明顯為人員疏失導致。全案將移送考績會並討論懲處,等待責任釐清後就會進入修復程序。

報告還提及,現行的陶瓷器文物保存方式仍有可改善之處,後續改善措施包括每一文物單獨包裹或盒裝保存、文物保存方式化箱為櫃、鐵箱起閉方式增加電子化記錄功能、庫房日誌數位化保存,以及電腦登打資料中,增列例行整理外,其他因處內抽查、特別參觀或大盤點等數位化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