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勝選有哀榮 民進黨選後浮現的三大危機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以40.05%得票率,於1月13日舉行的台灣總統大選勝出,儘管成功延續民進黨連三屆的執政權,但也失去了立法院最大黨的優勢,賴清德尚未上任便先受封「雙少數總統」的「哀榮」。

綜觀今次台灣大選過程與選民投票行為,民進黨雖勉力執政,但已然顯見三大危機,除了包含台灣選民對民進黨過去八年「完全執政」的否定外,昔日蔡英文收穫的中間選票盡數遭到柯文哲清倉,以及民進黨政黨自身的老化,都合構成賴清德「雙少數」與民進黨未來執政的不穩定因子。

2024台灣大選結果出爐,當選的民進黨賴清德(左)及其副手蕭美琴(右)在競選總部前向支持者致意。(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第一個危機:中間選民遭柯文哲整碗捧去

「一家歡樂幾家愁」是每一次選舉過後的常態,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先是在去年末上演了一齣「藍白合」大戲,不料最終以撕破臉的方式大破局。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以33.49%得票率位居第二敗選,這使得國民黨及其支持者在敗選後,還存有操作棄保柯文哲不成、選票遭到柯文哲瓜分的不甘心。

然而,國民黨最初以「在野(非綠)大聯盟」為訴求企圖收攏在野力量,本身即錯估了兩黨支持者的屬性非「非綠」足以收編。一如大陸涉台學者周志懷在選後的評述,「台灣雖有『非綠』,但並不存在所謂的『陣營』」一般,選前各界忽視了所謂「反綠」選民的集合,只能在「藍白合」情況下發生效用,並不能逕自視作藍色選民。

用得票率百分比來看歷次台灣大選,民進黨陳水扁2000年拿下39.30%得票率勝選,謝長廷2008年取得41.55%得票率敗選,到賴清德今次以40.05%勝選,可以說民進黨過去24年來,不論在多黨三強夾殺、或是黨運最糟的情況下,鐵票地板就是四成。這一方面,可說民進黨鐵票支持者基礎沒長進,就是四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推民進黨的得票是「4成plus」,例如蔡英文2016年(56.12%)、2020年(57.13%)的兩度勝選。簡言之,蔡英文兩度勝選就是「民進黨鐵票(+中間選民)」的結果。

再來看國民黨,朱立倫2016年在國民黨氣勢盡消的情況下,僅拿31.04%得票率敗選,2020年的韓國瑜則憑一己之魅力,在缺乏中間選民支持下,內向凝聚國民黨傳統支持取得38.61%的得票。由此綜觀侯友宜今次得到33.49%得票,實際反映的即是國民黨鐵票範圍區間,試問侯友宜有流失基本票嗎?沒有。但有拿到基本票以外的票嗎?也沒有。

因此,就今次藍綠兩黨的得票,或能大膽推論兩大黨都只拿到基本盤,沒有取得「鐵票(+中間選民)」的勝選方程式,蔡英文過去八年兩度狂掃的中間選民票,今次明顯都跑去了柯文哲麾下,柯文哲把蔡英文的勝選公式「民進黨鐵票(+中間選民)」的「+中間選民」據為己有,民進黨一次性賣斷中間選民的青睞,這是民進黨的第一個危機。

第二個危機:蔡英文八年完全執政遭否定

其次,今次民進黨於總統與立委選舉的得票,存在支持者分裂投票的態勢。最顯著的例子為賴清德在全台22個縣市中,獲票在14縣市取得領先,尤其在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與高雄等「六都」都獲勝,但民進黨區域立委選情卻在桃園與台中遭遇慘敗,桃園的6席甚至「團滅」。

從今屆區域立委選舉結果來看,「南綠北藍」的基本格局未變,但搭配賴清德於總統得票的分布,台灣中、北部選民對民進黨的投票存在分裂是事實,換句話說,不願讓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的選民意志是很強烈的。這是民進黨的第二個危機。

賴清德勝選後,特別感謝蔡英文這八年的執政。(梁鵬威攝)

第三個危機:民進黨執政8年朝向建制化

最後,毫無疑問,這次大選從過程到結果,最鮮明的一道風景即是:台灣年輕人大多喜歡柯文哲,甚至還沒有投票權的中學生與高中生更愛。

+1

柯文哲帶起的「小草」旋風,跟1999年陳水扁參選時的情勢相當具有可比性,不僅政治宣傳具有創意、年輕化,也設計了許多周邊小物吸引年輕選民收藏,且對比其他對手的形象,柯文哲與陳水扁都顯得不那麼老派——這無關政策,不需要跟中學生述說戰爭與和平,也不用去向高中生計較為什麼就是不懂國際地緣政治,總統候選人在選舉過程中,先天存在誰用形象、個人魅力、特質去獲得選民好感度的問題。

假設年輕人「反建制」是一種政治上的「天性」偏好,年輕人喜歡柯文哲沒問題,那問題就在藍綠兩黨了。更準確來說是民進黨。由於國民黨本來就是建制派大本營,不被受年輕人青睞本就沒毛病,但放到民進黨身上就出問題了:失去未來一代新選民的青睞,代表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包袱已然沉重,相當程度複製了國民黨給予當年年輕人的印象,民進黨正在建制化的路上狂奔。這是民進黨的第三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