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智障男童墮斃案|宿位不足、人手短缺——悲劇是這樣釀成的

撰文:程雪
出版:更新:

2016年,14歲中度智障及自閉症男童梁子駿在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康橋之家」墮樓身亡,事隔五年,死因庭昨日(5月4日)裁定死者「死於意外」。裁判官黃偉權在庭上指社署訂立的殘疾院舍守則是「美麗的圖畫」,批評院舍1:40的人手比例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聆訊揭露種種制度缺陷、院舍規管問題,暴露出社署在院舍質素、員工培訓及問責機制等方面要求不足,以致院舍疏忽照顧導致悲劇發生。私營院舍監管不足是談了又談的老問題,然而這次悲劇背後,亦有被香港社會長期忽視的中度智障學童宿位不足的困境。

「私營殘疾院舍根本不適合殘疾兒童入住。」多年致力社福工作的立法會前議員張超雄直言,私營院舍由於入駐人士年齡不等,性別不限,且身體狀況各異,容易存在欺凌狀況;加之院舍人手有限,不能兼顧無力自保的殘障兒童,往往使得兒童成為遭受欺凌的對象。

私營院舍由於入駐人士年齡不等,性別不限,且身體狀況各異,容易存在欺凌狀況。(鍾偉德攝)

另一方面,殘障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接受的特殊輔導、體能訓練、自我發展課程、興趣小組及同輩社交等都遠非私營院舍能夠提供,加之私營院舍內存在其他院友吸煙、爭吵乃至打鬥等情況,都說明私家院舍並不能提供有利殘障兒童身心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在檢討法例工作小組時就曾提出,私營院舍是不應該收16歲以下的兒童的。」張超雄說,但該意見未被當局採納,取而代之的是在《殘疾人士院舍實務守則》中增加一章有關兒童需要的內容。

既然如此,為什麼14歲的子駿會入住私營院舍?死因聆訊顯示,子駿6歲被診斷患有自閉症,亦有情緒問題,而父親被懷疑虐兒,母親照顧子駿多年,漸漸獨木難支,無奈之下才將兒子送去私營院舍,結果發生悲劇。裁判官慨嘆,假如子駿能夠及時獲安排入住比較適合他的寄宿學校,案件發生機率一定較低。張超雄則說,特殊學校宿位嚴重短缺,不少家長別無選擇之下,只能將子女送到私營院舍,無法受到適切照顧。

張超雄指,私營殘疾院舍根本不適合殘疾兒童入住。(鄭子峰攝)

本港目前有61間特殊學校,其中有42間為智障兒童學校,15間提供寄宿服務。截止2020年9月,中度智障宿生人數為328人,嚴重智障宿生人數為352人。2020年11月,教育局回答陳克勤議員有關想智障人士及家長提供服務問題的書面回覆中指,截止2020年9月,約有100名中度智障兒童正在輪候特殊學校的寄宿服務。

區區100人,普通市民或者特區政府可能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張超雄卻表示,由於入住學童的寄宿時間往往達到十年之久,宿位流動性不強,因此雖然只有100人,但其中大部份人需輪候至少三年才能有宿位。這三年間,智障兒童及其家人面臨和子駿家庭類似的情況——父母在照顧智障兒童的同時或需照顧其他子女,亦要打工餬口,在精神與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出現情緒問題、家庭關係緊張都是家常便飯。

本港目前有61間特殊學校,其中有42間智障兒童學校,15間提供寄宿服務。(歐嘉樂攝)

然而,根據教育局公布的資料,2014年至今,特殊學校的數量、學生及教師的比例都毫無變化,難言政府為改變現狀做出過什麼努力。

「又說沒有土地,又說積極爭取。」這在張超雄看來,純粹是「藉口」。正如《香港01》反覆倡議,現有的空置校舍用地完全可以用於建設特殊學校宿舍。「說到底,還是因為一個『貴』字。」張超雄一針見血地說,增加100個宿位看似不多,背後卻涉及土地、校舍、人手及配套設施等種種資源,「特殊學校花費很高,況且需要長期投入,政府會優先考慮到成本問題。」

可是,特區政府財政實力明明相當雄厚,甚至稱得上是全球最富裕政府之一。說到底,皆因為殘障兒童屬於邊緣人群,難以為自己的基本權益發聲,政府就可不聞不問。儘管有民間團體及社福人士爭取多年,亦因為社會關注不足難以獲得政府重視。須知,100個人背後是100個家庭,是一個個需要政府施以援手的香港市民;對於香港政府而言,絕對有能力承擔改善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資源,關鍵只在於政府願不願意做。如果港府繼續閉目塞聽,假裝無事發生,類似的人禍就一定會再發生。

其他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