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再放風提「就地停火」 烏克蘭如何才會接受「朝韓模式」?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沒有俄羅斯參與的烏克蘭和平峰會6月15至16日將會在瑞士比爾根山(Burgenstock)的渡假勝地舉行。雖然俄軍本月才剛在烏克蘭東北哈爾科夫(Kharkiv)開出了新的戰線,5月26日更傳出其集結軍隊劍指蘇梅(Sumy),似有進一步往基輔方向擴大前線的計劃,可是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24日訪問白羅斯回應提問之時,卻聲言和平談判應該重啟,表明要尊重戰場現實和2022年開戰之初俄烏和談的方案。

這一次有關俄烏停火的風聲最先出自路透社5月24日引述5名俄羅斯消息人士的報道,稱普京希望按照現有烏克蘭戰場前線「就地停火」。該5位消息人士被形容為「在高層政治和商業領域正在或曾經與普京共事」的人物,其中4位都提到「就地停火」。

這些消息人士都表明,鎖定戰場所得,對普京而言,並沒有任何商量餘地。其中4位都表示普京已經準備好接受以目前前線為界凍結衝突(按:目前俄羅斯控制大約18.5%烏克蘭領土)。

沒有俄羅斯參與的烏克蘭和平峰會6月15至16日將會在瑞士比爾根山(Burgenstock)的渡假勝地舉行。(Burgenstock Resort)

由於俄羅斯2022年9月已透過「公投入俄」的方式在法律上吞併了盧甘斯克(Lugansk)、頓涅茨克(Donetsk)、扎波羅熱(Zaporizhzhia)、赫爾松(Kherson)四州,但俄羅斯實際上卻沒有佔領此四州全境,普京若然真的願意「就地停火」,這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一種讓步。(按:俄羅斯內部對於這四州的地圖劃界,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大概也為普京的讓步留下了法律空間。)

目前,戰場形勢明顯對俄羅斯有利,為何普京會願意接受「就地停火」?

路透社的消息人士提到了一些理由。一是普京擔心戰爭長期持續將會帶來更多不滿就業和收入前景的老兵,造成社會潛在不穩。二是此刻的戰場所得已足夠普京向俄羅斯人民宣布勝利。三是如果要在戰場上有戲劇性的重大突破,俄羅斯需要再次全國動員,而普京則不希望再次動員。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2024年5月24日在白羅斯明斯克舉行會談後,在新聞發布會上握手。(Sputnik/Mikhail Metzel/Pool via REUTERS)

報道稱,普京對於西方和澤連斯基阻礙談判的努力和決定感到不滿。如果不能達成停火的話,普京將會繼續慢慢奪取烏克蘭領土,增加對烏壓力,直到澤連斯基接受停火為止。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則表示,澤連斯基還在掌權之際,協議難以達成,除非俄羅斯能繞過澤連斯基直接同美國達成協議。

從上述停火風聲的提法來看,普京心中設想的,大概就是一種「朝韓模式」,以「就地停火」來中止雙方的無謂消耗,並長久擱置領土主權爭議,而且不宣布終戰。從目前朝韓關係依然緊張的背景來看,這種停火方式當然並非一勞永逸,卻是達至和平的「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早在去年5月,烏克蘭最終失敗的反攻還未開始之際,有美國媒體就報道過,拜登(Joe Biden)當局也有討論過此等「朝韓模式」凍結戰爭的可能,以至當中可能牽涉的邊界問題。

5月26日,澤連斯基在哈爾科夫的廢墟前面拍片,以英語邀請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6月中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Reuters)

來自俄羅斯的「就地停火」風聲,近半年來都不時出現在西方媒體的報道之中。去年12月,《紐約時報》就曾引述俄羅斯和外國官員消息,普京自2023年9月以來已透過中間人溝通依照當時前線凍結戰爭的意願。本年1月,彭博社亦引述接近克里姆林宮人士的消息,普京向美國間接發出願意談判的訊號,其中提到放棄要求烏克蘭保持中立地位,甚至放棄反對其最終加入北約的可能。本年2月,路透社也引述了俄羅斯方面的消息,普京凍結俄烏戰爭的提議遭美國拒絕。

對於此等大多來自俄羅斯的停火風聲,外界的討論焦點往往在於:這是俄羅斯的宣傳戰,還是普京真的有意停火?

答案其實是兩者皆是。

這些放風,在國際上營造出俄羅斯站在和平一邊、尋求務實停火的形象,有助爭取非西方全球大多數的認同。同時,在西方國家都不得不接受烏克蘭無法以武力奪回全境的戰場現實之際,凍結這場戰爭的主張將會得到愈來愈多西方民眾接受,為西方政治領袖持續援助烏克蘭抵抗造成更大阻礙。而強調俄羅斯有繞過烏克蘭向西方國家溝通停火的渠道,則能打擊烏克蘭人對於西方支持的信任,有助消磨他們的對抗意志。

2024年5月26日,烏克蘭東部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一間五金超市,前一天遭俄軍導彈攻擊,多人死傷。(Reuters)

另一方面,「就地停火」本身,確實是普京可以接受的戰果。憑藉這場戰爭,俄羅斯已經在原有的克里米亞和烏東地區之外多奪得了11.5%的烏克蘭領土,大大收縮了烏克蘭控制的海岸線,將亞速海變成俄羅斯的內海,得到了直通克里米亞的陸上通道,也為防守克里米亞建立了緩衝區。這無論如何也是俄羅斯的勝利。

同時,這場戰爭也突顯出了俄羅斯內部的種種結構性問題,包括工業和科技能力的層面。普京如果真的要為俄羅斯人民留下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其政治遺產的話,儘快停止戰爭的消耗,將注意投放在政府治理和產業發展上的改革,也是必需做的事。普京正式連任後,以搞經濟為本業的別洛烏索夫(Andrei Belousov)取代紹伊古(Sergei Shoigu)的國防部長位置,並接連逮捕國防部的多名涉貪高官,就顯示出了其改革意志。

俄羅斯議會上院2024年5月12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提名經濟學家出身的文官、前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Andrei Belousov)出任國防部長,取代主導俄烏戰事已逾兩年、2012年起掌管國防部的防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圖為別洛烏索夫2022年6月17日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Reuters)

然而,「就地停火」不是一隻手能拍得響的事。普京的提議必需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配合。

目前,後兩者的戰略部署也是長期抗戰為主調,停火之論並非主流。近日,澤連斯基就呼籲北約國家在烏克蘭空域幫忙擊落俄羅斯的導彈,並容許烏克蘭使用美國和西方提供的武器直接打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即將卸任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也罕有地發表了與拜登當局立場不同的意見,認為北約國家不應再禁止烏克蘭用他們的武器去攻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據報也正在試圖說服拜登在此事上改變政策。

G7國家也正在推動更好的利用俄羅斯被凍結在西方的3,000億美元資產來援助烏克蘭。歐盟國家近日也正式通過了以俄羅斯央行在歐資產所生成的利息來為烏克蘭購買武器和提供財政援助。

2024年4月29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 突訪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會面後舉行記者會。(Reuters)

隨着美國4月下旬通過的610億美元對烏援助所支持的援烏軍備陸續抵達烏克蘭,澤連斯基也更有信心繼續作戰下去。情勢最危急的哈爾科夫前線也開始穩定了一些。

澤連斯基的總統任期在5月20日正式結束,但由於戰爭軍法管治之下不能進行選舉,烏克蘭憲法保證了澤連斯基繼續掌權的事實。對此,普京本人、俄羅斯駐美大使、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近日都接連公關質疑澤連斯基的執政合法性,似乎是希望助力烏克蘭內部不滿澤連斯基、對務實和談持更正面態度的力量。但大多數烏克蘭人至今也依然支持繼續作戰,並至少取回2022年2月之後失去的領土。「就地停火」的民意基礎尚未出現。

要烏克蘭接受「就地停火」、以「朝韓模式」凍結戰爭,除了緩緩進侵的軍事施壓之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一種「以土地換取主權」的交易--烏克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接受俄羅斯佔領其大約兩成領土的事實,俄羅斯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接受烏克蘭加入西方陣營,即歐盟甚至北約。

沒有這種各讓一步的交易,這場戰爭在雙方都沒有出現明顯潰敗、都不願認輸的前提之下只會無了期地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