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掛帥 韓國經濟浩劫在路上「漢江奇蹟」該醒了|點經
圍繞逮捕尹錫悦,已經變成韓國政治勢力博弈的風暴點。實際上,如今的角力並不只是審判尹錫悦之爭,而是關乎到下一屆誰會上台,決定誰主導韓國未來,韓國財閥怎會坐以待斃。韓國反對派李在明對財閥出手的經濟改革政策,是造成韓國反對派和尹錫悦執政黨爆發全面衝突的導火索。雙方自然不會退讓,而韓國經濟則成了夾雜在其中的犧牲品。
韓國民眾對即將爆發的金融危機還沒有感覺,雖然韓國經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但總體來說,消息還是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普通民眾並沒有這方面的覺悟。也懶得去理會這些消息。換句話說。這些韓國平民還沉浸在「漢江奇蹟」的光環之下,認為今年還會有2%左右的經濟增長,收入又會多增加一點等等。他們從來不仔細思考政客辯論時透露出的真實數據,他們沒有想過2025年韓國經濟增速如果下降到1.8%,韓國經濟危機就會爆發的可能。
韓國政治鬥爭讓經濟危機雪上加霜,儘管尹錫悦戒嚴僅持續六小時,但帶來的政治動盪,造成的經濟衝擊和社會後果愈演愈烈。隨後,濟州航空空難更是讓韓國的境況進一步惡化,這更像是國運的昭示。
回到韓國經濟本身,其實是在鋼絲。擔任代總統的副總理兼韓國財長的崔相穆公開宣稱,韓國原定於2025年1月的降息不應該停止,降息雖然會讓韓元進一步貶值,但也會使韓國出口和企業負債得到緩解。他認為韓國最重要的不是穩定匯率,而是挽救已經出現債務危機的韓國經濟,這一切唯有降息大規模放水才能做到。
在高物價、高利率的局面下,企業負債已成為困擾韓國經濟的難題。降息是韓國大部分出口型企業的共同呼聲。韓國金融監督院的調查數據,截至2023年底,韓國企業負債總額達到2734萬億韓元,相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1036萬億韓元,5年間年均增速達8.3%,明顯高於同期3.4%的名義GDP年均增長率。企業負債佔GDP的比率在去年年末飆升至122.3%,比2017年末的92.5%上升了29.8個百分點。
韓國企業融資債務項目已經難以為繼,這使得韓國借貸融資成本達到十年來最高點,韓國債務危機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崔相穆顯然代表了財閥利益,堅持要韓國央行降息提供無限流動性,並且希望國際金融機構能夠對韓國企業的短期外債實行展期。
之前就有韓國央行的官員公開批評稱,執政黨的某些官員憑藉着手中的權力,用強行的行政命令的形式逼迫銀行放貸給大財團。有數據估計,他們竟然將有着50%的國民儲蓄都放給了大型財團,這是今天韓國經濟問題的根源。
「毫不客氣地說,今天韓國金融的危機就是因為政府干預太多,導致了現在債務困境的產生。而他們竟然還要通過權利鬥爭把韓國央行徹底攥在手中,通過干預正常放貸流程來施加影響,這樣下去的後果就是壞賬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韓國債務危機將到一個無法挽救的地步。」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對崔相穆要求央行降息無限放水的觀點表示反對。李昌鏞在尹錫悦政變後越過韓國政府公開向市場暗示,鑑於國內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空前高漲,如果繼續降息,可能會成為導致市場動盪的根源,韓國2025年貨幣政策將保持靈活機動。並且表示,明年經濟可能無法達到此前預測的1.9%的增長速度。
執掌兩大政策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公然唱對台戲的做法自然在市場上造成了極大的混亂。由於韓國政策前景不明朗,加上內訌趨勢嚴重,外匯市場上韓元出現重挫,美元兑韓元匯率從戒嚴前的1:1403飆升至1:1480韓元,為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匯率波動帶來的連鎖反應迅速顯現: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企業外匯債務和原材料成本激增、通貨膨脹壓力攀升、消費需求持續下滑。
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的消費者心理指數驟降至88.4,較上月下降12.3個百分點,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企業心理指數則降至87.0,為疫情後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外國投資者撤離韓國市場,股市淨拋售3.4萬億韓元,國債期貨拋售規模更高達17萬億韓元。
動盪的政治,惡化的經濟環境,2025年進一步衰退的增長預測,以及韓國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正引來無數對沖基金正在瞄準韓國的貨幣和股市債券進行做空。從市場監測情況看,對沖基金已經在全力地做空韓元,不乏一部分力量就來自於韓國的某些資本。
面對對沖基金和韓國財閥做空資本,韓國央行就必須入場救市。但在保衛匯率的時候,顯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韓國央行內部已經在討論停止護盤匯率的可能性,任由匯率自由下跌。因為韓元的匯率制度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固定匯率制度,並不存在某個極限點逼迫韓國銀行非救不可。
這導致韓國各黨派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據悉相關的決議已經在內部會議上被多次討論,崔相穆的政府主導派已經佔據優勢。
陰謀論一些說,這也是一場「陰謀」,唯恐天下不亂的資本就是希望韓國央行能夠主動現身。在保衛韓元的戰役中,韓國央行已經快耗盡他們的外匯儲備,韓元很快就會貶值,那麼韓國人手中的錢將很快貶值。
一旦發生經濟危機,他們就可以把鍋推給反對派,認為是反對派經濟改革政策造成的惡果。並且這樣的經濟危機,最直接的就是摧毀中小企業,這也會使得韓國反對派失去支持對象,無力扶持競爭對手和財閥在新興產業競爭。這顯然是傷害國本的,但這又怎樣?通過出賣國家利益摧毀反對黨,他們完全不在意。
據韓國統計廳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韓國去年共有體力勞動者392.7萬人,較2022年(404.5萬人)減少11.8萬人(2.9%)。這是統計廳2013年根據第七次職業分類標準開始統計以來的最大減幅。受全球貿易萎縮的影響,製造業體力工減幅佔整體減幅的一半以上。
統計廳方面表示,社會設施管理業、建築業的體力勞動者雖也有所減少,但製造業的減幅最大,其主要原因為製造業低迷。專家指出,體力勞動崗位的減少直接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去年第三季度,收入處於下游20%水平的家庭月均收入僅112.2萬韓元(約5,958港元),是唯一收入減少的群體。
韓國部分有識之士批評,韓國政府試圖控制韓國央行,要求央行向大財閥們提供無限流動性,本質上是拿韓國居民的儲蓄存款去給財閥輸血,普通韓國人在經濟危機下已經難以生存,韓國政府現在為了出口,強行影響了韓國國內內企業的利益,這種行為不是賣國、坑害國民的利益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