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訪華的成果 金正恩已與習近平劃定「半島路線圖」

撰文:唐宇廉 吳迪
出版:更新: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近期頻頻在國際媒體上曝光,搶風頭的能力絕對不亞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正當各界密切留意美國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中日韓三國峰會等新聞時,金正恩又再搶佔報章頭條。中朝官方公布,3月底才結束訪華行程的金正恩,5月7日至8日在遼寧省大連市會晤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人們不禁要問,他在短期內兩次來華,究竟意欲何為?

為朝美峰會尋求北京支持

報道引述習近平稱,金正恩時隔40多天再次訪華,體現對方對中朝兩黨兩國關係,以及對兩黨兩國戰略溝通的高度重視。他又指自從兩人首次會晤以來,中朝關係和朝鮮半島形勢均取得積極進展,希望透過再次會晤,共同為推動中朝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實現朝鮮半島長治久安、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繁榮作出努力。

金正恩則稱,3月以來,朝中友誼和朝鮮半島形勢都取得了富有意義的進展,這是他和習近平舉行歷史性會晤的積極成果。他強調,在當前地區形勢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再次來到中國,與習近平見面並通報情況,希望同中方加強戰略溝通和合作,推動朝中友誼深入發展,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繼王毅5月3日至4日訪問朝鮮之後,金正恩三日後第二次來到中國會見習近平(新華社)

半島安全議題佔了新華社通稿絕大部分篇幅,各大媒體引述相關報道時,無可避免把金正恩此行目的與半島局勢掛鈎,而這亦無可厚非。一般相信,「金將軍」旨在向習近平通報早前朝韓峰會的內容,以及就即將舉行的朝美峰會,與中方領導人交換意見。

5月4日,特朗普表示他與金正恩會晤的時間和地點已經確定(上周四他披露峰會定於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韓國青瓦台「核心人士」三日後表示,最終時間和地點快將公布。這就更容易讓人認為,金正恩最新一次訪華的動機是與朝美峰會有關。

韓方愛莫能助 朝找華「對沖」

按照外交慣例,一國領袖在短期內兩度訪問另一國,這個做法並不尋常。一個合理分析是,朝美雙方協調峰會期間,華府可能向平壤施加了頗大壓力,而一直居中斡旋的韓國基於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以及本身籌碼有限,無法為平壤提供所需幫助。因此,金正恩必須在見特朗普之前,找習近平「對沖」。習近平和金正恩會晤後,中美元首8日當晚(香港時間約8時半)通話,更證實了上述觀點。

歷史性的朝美峰會舉行在即,半島局勢毫無疑問是習、金二人討論的議題。不過,外界卻不應該忽略新華社通稿最後一部分。

根據通稿內容,兩人還就朝鮮經濟交流,先是金正恩向習近平通報近期朝鮮國內發展和黨的建設情況,習近平繼而稱讚朝鮮在4月20日的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中,宣布停止核試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廢棄北部核試驗場,改為集中全黨全國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體現了委員長同志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視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意志。」

朝鮮勞動黨4月20日舉行的七屆三中全會,宣告朝鮮將調整國家路線,大力發展經濟,並為此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公告宣示朝鮮這個封閉國家的重大政策轉向,消息一出,不少人即時聯想到1978年召開、把中國國策由階級鬥爭轉移至經濟建設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當年中國和當今朝鮮有不少相似之處:相對封閉、經濟和生產力落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同樣是國際社會中的吳下阿蒙。

不過,很多人忽略了中國領導人當年出國「取經」的歷史:197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實際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當他看到「獅城」的成就時,承認對方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他同年訪問日本,試坐氣墊船、新幹線,又參觀鋼鐵廠、汽車廠、電器廠等,目睹各種新技術,鄧小平這些舉動被視為對先進經驗的肯定。

2015年4月10日,江蘇蘇州舉行「拙政雅集」藝術展,鄧小平和李光耀的雕塑成為焦點。當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意義深遠(VCG)

盼發展經濟 金正恩來華取經?

金正恩早前訪問北京時,參觀中科院的「創新成果展」,就人口與健康、能源結構、製造業轉型、生態文明和農業發展等向中國求師,他今次前赴大連,是否也懷着鄧小平當年訪問新加坡和日本時,汲取先進經驗的目的?

對於第二次「習金會」為何在大連舉行,不少媒體報道,當時身處這個海港城市的習近平旨在視察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但這可能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根據大連市政府5月7日在記者會上的介紹,該市是東北對外開放的龍頭和核心城市,利用外資規模一直保持全省領先。為了進一步發展當地經濟,當局已制訂《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若干政策意見》,就增加對外商投資重點產業和領域的吸引力度、降低營商成本、保障項目用地、拓展融資管道、加快人才引進、打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投資便利化、加強投資促進等12個方面提出45條政策措施,是大連改革開放以來對利用外資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聯想到習近平此前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發出被譽為「中國第二次改革開放」的訊號,可看出習、金二人選擇在大連會晤的另一個符號性意義:為朝鮮經濟改革提供借鑑和參考。

在過往的內部講話中,金正恩曾批評中國大搞「修正主義」,但他早前訪京時,盛讚中國發展路線正確,並對中國在科技發展和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為平壤即將調整國策釋放強大訊號。從現實層面來看,最值得朝鮮學習的國家始終是中國:一來,兩國是互相照應的「血盟」;二來,同樣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在經歷40年改革開放後,成就有目共睹,堪為朝鮮表率。

3月訪華期間,金正恩受到習近平隆重接待。在與美國韓國談判期間,中國的認可至關重要(VCG)

當然,對金正恩來說,朝美峰會是目前最重要、最迫在眉睫的問題,若沒有北京撐腰,朝鮮未必有力與美國討價還價,這便構成金正恩在短期內兩度訪華的主因。然而,另一個更具長遠意義的原因也不能忽視:在經濟改革方面向中國「取經」,若不如此,便難以體現他在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中所宣示,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視。

王毅突訪朝:意外的插曲?

由3月底金正恩首度訪問中國起,中朝關係顯然較以往更加緊密,同時一掃有關中國在半島問題上「出局」的謬誤。其中,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4月13日率領中國藝術團出訪朝鮮,獲金正恩熱情款待,這與他去年11月中出訪平壤、未獲金正恩接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朝韓南北峰會4月27日舉行後,中朝之間卻發生一些啟人疑竇的事件:先是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南北峰會後的5月2日至3日,「急急腳」訪問朝鮮,金正恩緊接4天後前來大連會晤習近平,與上次來訪僅相隔44天。

中朝高層加強接觸,原則上是好事,但次數如此頻繁,難免引起外界的猜測。是否南北峰會的一些內容讓北京感到奇怪,於是派王毅前往平壤詢問?而金正恩向王毅說明有關細節後,是否尚嫌中國不放心,於是親身前赴大連說明?

從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的公告可見,金正恩在確立核國家地位後停止核試,毅然把國策轉向經濟發展,反映這位「80後」具備一幅清晰的國家發展路線圖。基於對他的長期觀察,可以判斷,金正恩當下目標,應該是在今年上半年通過對韓國、中國、美國,甚至俄日的談判,解決棘手的政治問題,若非如此,朝鮮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在下半年開始大力推動經濟改革。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政治問題,還是經濟問題,平壤都離不開北京的協助。

習近平認同朝鮮改革路線

金正恩3月訪華時,習近平在解決半島問題,以及協助平壤推動經濟改革兩件事上,承諾提供幫助。他當時便表明:「我們希望朝鮮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幸福,支持以委員長同志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帶領朝鮮人民沿着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支持朝鮮同志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積極努力」。這反映,習近平本身也認可金正恩這樣安排的路線。

因此當朝韓南北峰會後,中國可能對部分峰會內容產生了擔憂,金正恩才覺得有必要在接待王毅之後再次赴華,消除中國疑慮,確保關乎朝鮮國家大計的路線圖,得以在中國至關重要的支持下,順利推進。

上文節錄自第11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14日)《 金正恩相隔月餘再訪華  習金劃定半島局勢路線圖》。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