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論壇與美日峰會同日上演 安倍能否化窘境為機遇?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兩日正在北京舉行,各國首腦的峰會則被安排在最後的27日。
日本的與會代表仍然是日本首相特使、自民党幹事長二階俊博。4月24日,習近平和二階俊博會晤,後者轉交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而安倍本人則正在去往美國的路上。
4月22日起,安倍開啟歐美六國之行,並定於4月26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此後,特朗普還將在5月25至28日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之後的6月還將參加在大阪舉行的G20集團峰會。日美之間如此密集的首腦會晤是罕見的。

安倍訪美打破外交慣例

這一次安倍訪美的行程是不同尋常的。實際上,安倍決定4月訪問歐美六國,是直到3月下旬才有日本政府官員透露出風聲;而特朗普5月下旬的訪日行程,雖然4月18日才由白宮正式確認,但早自今年2月份就已經在準備之中。

可見,安倍的訪美不是一次計劃已久的行程,其決定和準備都相對倉促。何況,特朗普和安倍已經在5月、6月有連續會晤的安排,安倍在4月再度安排會晤,似乎十分急迫。

另一方面,安倍邀請特朗普進行國事訪問,不僅是日本新天皇繼任之後第一次接見外國領導人,同時也是特朗普第一次以最高規格訪問日本。

安倍突然訪美打破了外交慣例,高規格邀請特朗普更凸顯熱情。當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正在進行,安倍訪美除了日美貿易之外,究竟還會同特朗普商討什麼?

「第二大經濟體」對「第三大經濟體」的呼喚

安倍訪美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之間,可能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從近期中日的互動來看,日本正面臨中國關於加入「一帶一路」的敦促,而安倍面臨的選擇,或許也是他急於訪美的動因之一。

近年來,中國多次督促日本政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而日本方面也一直保持著「正面肯定,共同推進相關項目,卻不作正式政治表態」的態度。

而隨著2018年中日關係迅速轉暖,安倍實現了第一次正式訪華。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對於中日關係、中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已經有了新的期待。

在此之前,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剛剛結束從4月13日至15日的訪華行,期間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河野太郎共同主持了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等活動。在會談中,王毅提到習近平所說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經濟對話中提到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責任,又在總結雙方共識時表示「中日兩國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溝通合作的意義不僅體現在雙邊關係,也體現在地區和國際層面。

這令人聯想到習近平在3月底的中法德歐峰會上所說的「各國應該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這或許也是中國對中日關係發展的進一步要求。

實際上,中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協力廠商合作的實際合作已經展開,但是從中方的多番表態看來,中國希望日本作出更為堅定的表態。而至少從現在來看,日本仍在躊躇。

日本的窘境與機遇

G7國家裏,意大利第一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其他國家雖然都對「一帶一路」有所參與,但是因為政治上的顧慮而沒有簽署正式文件。視美日同盟為最重要外交關係的日本更是如此。從抵制亞投行(AIIB)、抵制「一帶一路」到抵制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產品,日本在經貿和外交政策上對美國的跟隨幾乎已經是一種習慣。

然而,當「一帶一路」的初步佈局已經形成,而中日之間在亞太地區的合作又有很大互補性,接下來中方對「一帶一路」的發展方向,亦是和發達國家加強第三方市場的合作,提高既有項目的品質。這就給了日本更多直接參與的機會。

一邊是充滿合作可能的「一帶一路」,另一邊則是威脅另一場美日貿易戰的特朗普。恐嚇對日本汽車加徵關稅兩年之後,美日貿易談判在4月17日終於拉開帷幕。在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之後,美國還要迫日本繼續打開國內市場。

對安倍來講,面對以上情況,改善對華關係,加深合作當然是他的選擇。去年年底,日本政府透露,安倍晉三基本決定,將日本最先提出的「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聯,共同推進,改變該戰略牽制中國的目的。

但是,現在的日本縱然很難忽視「一帶一路」的真實利益,也更不可能不考慮美日同盟的。這樣看來,安倍急於提前訪美會晤特朗普的原因也顯而易見:一方面想儘早瞭解特朗普關於兩國貿易談判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也想儘快掌握美國對日本深化對華合作的態度,以決定如何平衡「一帶一路」合作與日美同盟。

日本在「一帶一路」上如何抉擇,在此次「一帶一路」峰會期間或不久之後,很可能會得到體現。然而,在中美結構性矛盾繼續爆發的未來,日本既將面臨更為煎熬的選擇,但同時也可以有更多斡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