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特朗普連任機會增 多得民主黨眾參選人一個共通點?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印第安納州南灣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最近在明年2月率先舉行黨內初選的愛荷華州,支持率衝上第一。民主黨內還有4位參選人當過市長,分別是德州聖安東尼奧前市長卡斯楚,新澤西州最大城紐華克前市長布克,佛蒙特州伯靈頓前市長、現任聯邦參議員桑德斯,以及紐約前市長彭博。

在台灣,擔任市長往往是更上一層樓入主總統府的跳板,包括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民選總統都當過市長。不過,在美國,情況卻完全不同。

美歷任45位總統 僅3人當過市長

《紐約時報》報導,在美國,在任市長想直取總統大位,從未有成功案例,就連當過市長的人也很少選上總統,從開國總統華盛頓1789年上台以來,美國歷任共45位總統中,只有3位當過市長,最近一位是1923年到1929年擔任總統的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在人口僅3萬的麻州北安普頓當過兩年市長。

《紐時》指出,在任市長或只當過市長的人從沒當選過美國總統,部分原因是,美國文化對大城市有負面刻板印象:政壇腐敗,犯罪猖獗,工廠林立,交通壅塞,疾病肆虐,還充斥移民、窮人和非裔。鄉村選民聽到參選人當過市長或目前擔任市長,就起反感。

此外,城市和鄉村都在爭取各州資源,不論城市贏了什麼,鄉村看起來就是輸了,鄉村選民一直有被剝奪感,所以在當過市長的人參選總統時,普遍不支持。另外,如果在任市長或當過市長的人管轄的城市人口較少,他們競選更高階公職時,會被批評缺乏經驗。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教授柯克蘭說:「小城市的市長競選大城市的市長,等於自找麻煩。大城市的選民通常思想比較開放,參選人的立場和政見如果太過保守,很難吸引大城市選民。」

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美國國會圖書館)

兩市長選上美總統 都先當過州長

所以,美國各地市長通常不太會參加各類更高階的公職選舉。美國當過市長的總統中,第一位是1865年到1869年擔任總統的安德魯詹森(Andrew Johnson),當過田納西州格林維爾(Greeneville)市長,第二位是1885年到1889年、1893年到1897年兩度當選總統的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當過紐約州水牛城市長,但他們和柯立芝都在卸下市長職務之後、擔任總統之前,當過州長。另外要注意的是,柯立芝是在1923年時任總統哈定(Warren G. Harding)過世後,以副總統身分繼任為總統,不是透過民選。

波士頓大學政治學者巴爾默與同事做了一項研究,把1992年以來美國幾個大城和各州首府總共將近700位市長在政壇上的發展軌跡分類,發現競選更高階公職的市長不到20%,競選更高階公職且贏得黨內初選的不到15%,只有5%競選更高階公職而且當選,政治生涯更上一層樓。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市長治理的都是美國名氣最響亮的城市,更上層樓的比率卻這麼少,令人驚訝。

美國首名當過市長的總統安德魯詹森。(美國國會圖書館)

市長滿足現狀 鄉村選民也不支持

這些研究人員為了這項研究,還訪談許多市長,他們發現,美國市長普遍沒有往上發展,除了很難拿到鄉村選民的票以外,還有一個原因:自認權力很大,對現狀已滿足。研究第一作者、波士頓大學政治學者凱瑟琳愛因斯坦說:「很多市長說,『我何必去做別的?』如果你是一個人口10萬城市的市長,那已經是一份好工作,很多事情都歸你管。」

美國許多市長訂定基本工資,制定移民政策和環保法規,權力並不小。《紐時》舉例說,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紐約市長能做的,比受制於共和黨掌控參院的民主黨總統還要多。

兩度出任美國總統的克利夫蘭曾任紐約州水牛城市長。(美國國會圖書館)

延伸閱讀:

印度怪男每天吃土1公斤當正餐 20年後健康狀況曝光

英國駐港總領事職員控陸刑求!英怒召陸大使抗議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