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否定白宮聽證豁免權 法院未必能為三權分立把關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白宮高級人員有絕對聽證豁免權的說法,聽起來像小說一樣。」華盛頓特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傑克遜(Ketanji Brown Jackson)本周一(11月25日)在其長達120頁的判詞中嚴厲駁斥特朗普引用行政特權拒絕配合國會聽證傳票的做法。雖然此案只牽涉「通俄門」關鍵證人、前白宮法律顧問麥克加恩(Don McGahn)一人,然而其判決的間接影響既深且遠。

根據「通俄門」調查報告,麥克加恩稱特朗普曾要求他命令司法部解僱「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涉嫌妨礙司法公正。如果國會能獲得麥克加恩親身指證特朗普,甚或提供更為具體的證供,特朗普在預計於聖誕節前完結眾議院程序的彈劾案中將罪加一等。

在2018年10月離任的前白宮法律顧問麥克加恩(Don McGahn)。(路透社)

為其他關鍵證人作供「開綠燈」

不過,相對於熱度早消的「通俄門」,這次判決將影響彈劾調查中其他更為關鍵的證人,例如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現任署理白宮幕僚長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等,有可能引出直接指證特朗普命令「以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換取烏國調查民主黨政敵」作「利益交換」的證據,以及白宮大門背後的種種秘聞故事——9月因與特朗普不和被炒的博爾頓上周五(11月22日)就指責白宮扣留其Twitter帳號超過兩個月,指白宮此舉「可能是恐怕他會說些什麼」。

法官傑克遜在其判決中,似乎也明白看出此案「推而廣之」的可能影響,主動澄清兩個白宮阻止官員作供的論據:首先,受國會傳召作證者,不論是現任,還是前任的白宮高層官員,皆須出席;其次,無論有關官員負責國內事務,還是國家安全事務,都無改國會聽證傳票的效力。

多番暗示會大爆特朗普秘聞的博爾頓。(路透社)

雖然法院此等判決看起來有利國會監察白宮,在美國今天的政治形勢下扮演起「三權分立」制度的把關人角色,可是法院的內在局限性極高,如果行政機關堅持不讓,國會分黨分派的議員們其實也難乞靈於司法機關救濟。

司法機關的局限

首先,由於特朗普深好其「強人形象」,加上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推崇行政權力的法律信念,司法部在得知華盛頓聯邦地方法院周一的判決後,連花點時間研究判詞也不用,二話不說決定上訴。

由於此項官司牽涉憲制分權的爭議,料將打至最高法院為止——最高法院周一同時決定暫時阻止一項聯邦上訴法院就國會要求交出特朗普財政紀錄的判決,可見最高法院已準備好受理此等牽涉總統權力的憲政案件——因此案件將耗時極久。即使最高法院最後站在國會調查權的一方,判決也將為時過晚,難改當下的政治形勢。

其次,法院判決講求仔細的邏輯推斷和概念區分,很多時候在精微的法律細節中留下了給人挖漏洞的空間。例如,在此次判決中,法官傑克遜強調她只就被傳召證人須否到國會作證一事作裁定,卻未有表明白宮可否以行政特權為由,去阻止國會要求證人答覆某些問題。此「空間」若為白宮所用,將引出「證人雖在,卻有口難言」的劇情;同類的官司更需重打一遍。

鑒於此等局限,眾議院的民主黨人已決定不再等待法院判決,預計將於感恩節假期後馬上將彈劾案調查報告交送至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由後者決定如何提出針對特朗普的具體彈劾條文。

聯邦法院的政治「污染」

更嚴重的是,美國的聯邦法院法官盡是政治任命的結果,由總統提名、參議院確認,當中不必然有司法專業人員提供建議——相較之下,英國的法官任命在2005年後幾乎盡數去除政治干預,全由法律界專業人士作出選拔,因此英國最高法院判定首相約翰遜「違法」,在英國也獲得大多數人接受。

根據特朗普的Twitter,他上任以來已任命157位聯邦法官,當中包括兩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這些任命的背後,大多由保守派法律組織「聯邦黨人協會」(Federalist Society)統籌。因此,說到底,總統本人的偏好勢將影響到最高法院的判決傾向——企圖藉司法機關限制總統權力的人曠日持久將官司打至最高法院,可能只會面對本來就同意總統觀點的一眾法官。

以上種種制度上的局限性所反映出來的,是「三權分立」實有與時並進的需要。啟蒙時代的管治體制,遠較今天的簡單;然而,隨着社會經濟結構的複雜化和全球化,行政機關憑其效率優勢已愈來愈佔有主導權,因此手握不少難受其他部門直接監督的有效權力。啟蒙時代的制衡機制,面對這個行政權力的龐然大物,愈發顯得不合時宜。這次特朗普彈劾案中的多項權限爭議,只是冰山一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