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落烏克蘭客機 伊朗為何先否認後承認?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1月11日晚些時候,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就烏克蘭客機失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了電話,前者已代表伊朗向後者就這起造成176人死亡的悲劇致歉,後者則代表烏克蘭對伊朗承認失誤表示歡迎。

加之魯哈尼同日還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通話,亦得到了正向回饋,至此,伊朗擊落烏克蘭客機引發的風波終於在伊朗承認錯誤的前提下呈現了相對樂觀的轉折。

必須承認,伊朗軍方在11日突然發佈消息,宣布此前墜毀的烏克蘭客機是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的伊方人員誤擊所致時,外界一度大吃一驚。因為就在事件爆發當日,伊朗方面起初是堅決否認自身責任的。伊朗道路和城市發展部還認定,8日失事的失事的烏克蘭客機,其墜毀原因是引擎起火。這種堅定的態度甚至還一度影響了烏克蘭方面的判斷。

然而,72小時後,德黑蘭方面就呈現了180度的轉彎,其先否認後承認的態度無疑是值得注意的。

有分析認為,伊朗方面誤擊客機的原因可能在於其防空兵力技能低下,不能有效地從信號判斷飛來的大型飛機究竟是客機還軍用飛機。這也最終導致了他們在驚弓之鳥的狀態下擊落了烏克蘭客機。(美聯社)

承認事實固然折射了伊朗方面的坦率,但德黑蘭的「勇於認錯」同樣也需要一個相對安全的外部環境作為支撐。

有分析認為,伊朗擊落烏克蘭客機當天,美伊間自1月4日以來的戰局並不明朗。自從美軍在伊拉克炸死伊朗軍政要人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之後,「誓言復仇」的伊朗軍方看似情緒高漲,實則草木皆兵。美國是否回擊伊朗的陰影也須臾不能消散。這使得德黑蘭不得不開始懷疑美國「報復」的可能。

對伊朗來說,如果在8日時承認誤擊,這恐怕會不利於增強伊朗在同日通過打擊美國軍事基地塑造的民族信心,此舉不僅會讓伊朗的報復產生負面效果,同時也會增加美國「出手懲罰伊朗」的輿論壓力。這對不想引爆戰爭但又需要給內外一個交代的伊朗來說,無疑是不利的局面。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伊朗1月8日的襲擊中並未殺傷美兵後,只為抗議的德黑蘭方面恐怕也有了幾分石頭落地的安心感。(美聯社)

幸而,在伊朗1月8日對美軍在伊拉克基地的「導彈襲擊「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同日的記者會上宣布美軍毫無損失。加之還有情報顯示,美國、伊拉克乃至伊朗各方甚至還在此次「襲擊」之前互通聲氣,至此,伊朗似乎就可以發現一個現實,即美國對其可能未必有採取軍事行動的意欲。而美伊之間局勢的降温也由此得到了確認。

從這裏看去,伊朗似乎就可以真正地發現其他客機事件的當事國,即加拿大、英國、澳洲和美國在此前對伊朗「誤擊」的判斷也指之並非出於惡意。考慮到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等人強調此案是意外,那麼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想必也可以用這個理由接受伊朗。

烏克蘭外交部在1月10日的發言中已經確認了美國對伊朗的全面監控,看來,華盛頓可能也就德黑蘭的無害一面告知了基輔當局。(美聯社)

說到底,加拿大等國在指控伊朗擊落客機時強調了事件的意外性質,這最終證明了西方並無以此為藉口對伊朗繼續施加干預的意圖。

儘管外界可以發現,美國對涉事客機可能採取了全面跟蹤等手段,西方國家對該機情報的全面共享更讓觀察家感到蹊蹺,但當特朗普、蓬佩奧等華盛頓政要也暗示客機確是被誤射時,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伊朗的輕蔑,以及因此無意對其採取行動的態度也躍然紙上。

在以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中)為首的政敵圍剿之下,特朗普本也不可能對伊朗採取大動作,但伊朗還是在墜機事件中展示了自己能力的嚴重短處。(美聯社)

此外,伊朗承認其誤擊更能確認其對美國的無害一面。首先,伊朗未能在與美國交惡之際及時關閉其領空,實施「禁飛」;其次,使用俄製防空導彈系統的伊朗防空人員亦不能分辨軍、民飛機的雷達信號。

至此,悲劇的釀成就顯得不可避免。而伊朗的誤擊也成了前一階段72小時內美、伊之間戰爭陰影的一個明確註腳。加拿大等國此前就伊朗「誤擊」的判斷,恰恰也暗示了外界的對伊朗無害身份的判定。

看起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經藉這176人的性命證明了一件事,即美伊之間的緊張程度尚不足以催生一場戰爭。而伊朗三天後承認擊落客機的行為,可能還是對當前局勢無害且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