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市長布蒂吉格領先 艾奧瓦初選造就另一個奧巴馬?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2月3日艾奧瓦州(Iowa)的首個民主黨總統初選亂成一片,呈報選票系統幾乎全面失效,至今只能公布約1,700個黨團會議中71%的點票結果,而該州的民主黨黨部領袖更不敢回答其餘結果何時公布。然而,目前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South Bend)前市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暫時輕微領先自稱社會主義者的左翼老將、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名列首位。鑒於在艾奧瓦州初選超越外界原有期望「打響頭炮」重於一切,無論最終布蒂吉格能否力壓桑德斯,他實際上已是艾奧瓦初選的最大得益者。

布蒂吉格:38歲的布蒂吉格在一眾總統候選人當中最為年輕,加上其已婚同志身份、相對單薄的從政經歷,均令他顯得相當另類。圖為布蒂吉格(左一)與丈夫格雷茲曼(Chasten Glezman),二人在2018年結婚。(Getty Images)

↓↓↓想知布蒂吉格的過往經歷,請觀看圖輯:

+3

除卻黨團會議投票程序無人預見的荒謬亂狀外,外界最為關注的是艾奧瓦州的選民意向會否為未有明顯「頭馬」的民主黨總統初選開創新局,迫使遭遇挫敗的候選人自行退出,並藉其初選日程排在首位的時間優勢,在公開觀感上揀選出明顯的領先候選人,讓民主黨可早日開展團結全黨、一致反攻特朗普的工作。

在這個角度看來,艾奧瓦人(與其民主黨黨部不同)並沒有辜負國人期望,更似乎在布蒂吉格身上造就出「另一個奧巴馬」的倒影。

奧巴馬的影子

布蒂吉格與奧巴馬甚有可比性。兩人參選之際皆為外界不敢看好的弱勢選手。2007年奧巴馬宣布參選總統之時,其民調落後希拉里(Hillary Clinton)近20%;布蒂吉格去年1月底宣布參選後,在芸芸眾多民主黨候選人中,其民調表現也只徘徊在1至2%之間。然而,兩人都透過相對正面的選舉工程,逐漸在初選中嶄露頭角,並將寄望放在艾奧瓦州的首場初選中,目標是藉首勝為自己的選舉工程造勢,從參選時的無名之輩,一躍成為民主黨總統初選意外跑出的「黑馬」。

奧巴馬當年以新星冒起之勢成功聯合全黨背景不同的選民,如今此等路線被外界認為是一眾民主黨候選人要勝過特朗普的不二法門。(GettyImages)

除了政見相近,在今天的美國民主黨政治話語中皆可算是溫和派,布蒂吉格與奧巴馬還有一個驚人的共通點:他們若最終能夠晉身白宮,美國人民即能創造歷史。2009年,奧巴馬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而如果布蒂吉格能夠贏得初選,並擊敗特朗普的話,2021年,他將成為美國第一位公開的同性戀總統。

小勝中的大贏

目前,布蒂吉格在艾奧瓦州初選中的「州選舉人等值」(State Delegate Equivalents)中領先桑德斯,不過後者卻在「重新站隊前總票數」(Pre-alignment Vote Total),以及「最後總票數」(Final Vote Total)中領先前者。由於「州選舉人等值」最終會被換算為全國選舉人的票數,因此如果未來情況無大變化,布蒂吉格可算是得來一個技術性「小勝」。

布蒂吉格與桑德斯平分秋色,分別獲得25至27%的選票,跟奧巴馬當年的近38%選票難作比較。然而,艾奧瓦州初選之勝利,在於形勢,而不在數字——畢竟其結果只會影響約1%的全國選舉人投票意向。在此等角度看來,布蒂吉格可算是博得一場「大贏」。

首先,一個一直在民調領先的候選人,如果勝出艾奧瓦州,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可是,布蒂吉格卻不是民調領先者。根據綜合民調機構FiveThirtyEight的數據,截至2月3日,布蒂吉格在艾奧瓦州民調上排名第三,與排名第四的麻省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平分秋色,卻明顯落後桑德斯與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超過5%,落在第二梯次。如今布蒂吉格暫時領先,即使最後未能全勝桑德斯,也創造出「一嗚驚人」的聲勢,為其他民主黨候選人之所未見。

布蒂吉格與丈夫一同向支持者道謝。(路透社)

為拜登退場鋪路?

其次,在民主黨人此刻盡以「踢走特朗普」為念之際,布蒂吉格在艾奧瓦州大幅度擊敗另一位溫和派對手拜登(後者只有約13至15%得票),對其全國性支持度將甚有助益。

根據綜合民調機構RealClearPolitics的最新統計,布蒂吉格在全國支持度上只得6.5%,排名第五,大幅落後一直領先的拜登(27%)、桑德斯(23.7%)、沃倫(15%),以及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

不少拜登支持者之所以選擇拜登,全因其「可選性」(Electability),即他更能被不同背景的選民接受,因而對上特朗普時較有機會取勝。然而,布蒂吉格這次勝利已證明了他有能力爭取比拜登更多的選民支持,勢將動搖這些原來支持拜登的「策略性」選民。擊敗拜登而奪搶溫和派共主的地位,可算是布蒂吉格的一大勝選路線。

吸納他人選票的能力

而且,即使是對上在選票總數取勝的桑德斯,布蒂吉格還是展現出其較可吸納其他選民的優勢。這從兩人的「重新站隊前總票數」與「最後總票數」可見——前者是黨團會議中各選民首次投票的票數,後者卻是低票候選人在首輪被篩走後,其支持者重新站隊支持其他候選人的結果。

在這兩項數據中,雖然桑德斯得票比布蒂吉格多,可是布蒂吉格的「最後總票數」卻比其「重新站隊前總票數」有明顯提升;相較之下,桑德斯的兩組數據極較為接近。由此可見,布蒂吉格是較多其他候選人支持者的次選,而桑德斯縱有其堅實支持者,卻未必能夠吸納其他選民。

會說八種語言、先後畢業於哈佛及牛津、曾在精英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工作數年、擔任市長期間更曾到阿富汗參軍、現年38歲的布蒂吉格,一向以其極富觀察力與思考深度的言談吸引選民。艾奧瓦州勝利在望之際,已身在下一個初選州份新罕布什爾州的他,就清楚點出了其勝利的重要性:「這結果證實了一件事:我們可以有一個訊息,一個相同的訊息,而這個訊息卻可以將城市、鄉鎮與市郊的社群連結起來,同時可以溝通民主黨人、獨立選民,甚至一些未來的『前共和黨人』,從而準備為這個國家帶來改變。」

布蒂吉格已成為「奧巴馬」了嗎?

雖然布蒂吉格沒有奧巴馬的演說天才,可是這一段說話卻正正是奧巴馬「是,我們可以」(Yes We Can)口號的核心精神所在,只不過透過布蒂吉格的風格重新演繹而已。

「另一個奧巴馬」誕生了嗎?此刻,我們只能說一句「言之尚早」。

布蒂吉格確實有潛質成為「另一個奧巴馬」。不過,他還要解答選民兩個問題。一是他長期在少數族裔選民當中支持度低落的問題;二是他何能以同性戀者的身份擊敗口不擇言、有可能藉此借題發揮的特朗普。對於第一個問題,布蒂吉格曾以自己的性取向類比於少數族裔的際遇,卻遇上圍攻;對於第二個問題,布蒂吉格則指他是個安然成長於保守派大州印第安納州的同志,暗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可是這實在算不上是個認真的回答。

然而,反過來說,一個成功的政治人物不一定對所有關於其弱處的問題有所解答。很多時候,成功只是時勢所造就。民主黨將於2月7日舉行候選人辯論;而新罕什布爾州初選將在2月11日舉行。如果布蒂吉格能乘着初戰勝利的聲勢,以第一梯次的表現堅持到3月3日「超級星期二」的決勝關鍵的話,也許時勢確會造就出「另一位奧巴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