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外援遭質疑 中國要在捱罵時有足夠的自信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日益嚴峻,世界衛生組織稱全球確診人數很快就會突破100萬。中國控制住疫情之後加大了對他國的支援力度。但是近來圍繞中國的輿論聲音並不樂觀。

中國物資質量有問題?

一些國家密集反映中國物資存在質量問題。

比如荷蘭衛生部3月28日表示,在發現3月21日從中國運來的60萬個口罩存在缺陷後,已被迫將其召回。

西班牙衛生部也稱,由於擔心檢測結果不準確,已經撤回了交付給馬德里地方政府的8,000個快速檢測包。該國還送回了另外5萬個沒有分發的測試包。

土耳其政府說,發現從中國寄來的抗原檢測試劑盒不合格,數量不詳,導致在用於任何患者之前就拒絕了這些試劑盒。

4月1日,特朗普出席白宮疫情新聞發佈會,現場人員密集,均不佩戴口罩。(AP)

中國疫情防控有問題?

有的國家政要和媒體公開指責中國隱瞞疫情、數據不透明。特朗普(Donald Trump)4月1日在白宮疫情記者會上說,中國的新冠疫情數據記錄,看上去「輕微」,誰知道北京是否瞞報。

美國聯邦參議員科頓(Tim Cotton)稱,「中國共產黨仍在撒謊,中國政府1月就知道該病毒可能成為全球大流行」,而另一位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則直接質疑美國病例超過中國的數據,抨擊中國信息透明度,稱媒體的相關報道「除了荒唐,還是糟糕的新聞」。

英國內閣辦公室部長高文浩(Michael Gove)日前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指責中國當初沒有及時通報情況。他說:「去年12月中國就出現首個新冠病毒病例,但來自中國的報告並沒有清楚地說明疫情的規模、特質和傳染性。」

法國《世界報》將中國給法國輸送物資的活動描繪成為了宣傳「中國在拯救世界」, 而目的是「掩蓋他們否認疫情,說了兩個月謊話的行為」。

3月3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左)穿防護服參觀口罩工廠。(AP)

中國動機不純?

還有不少聲音認為中國對外援助包含政治目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對中國「慷慨解囊的政治權術」發出警告,呼籲歐盟「捍衛歐洲免受詆譭」。白宮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ro)認為中國正在以提供物資的方式進行「宣傳」。

德國一家媒體指出,「中國正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同時也在攻佔一個又一個歐盟橋頭堡」。英國《每日郵報》3月28日援引英國政府人士的話說,中國向各國提供的援助是「掠奪性援助」。法國《費加羅報》3月28日也刊登有一篇題為「中國是怎麼利用病毒發起反攻的?」的評論,稱中國似乎戰勝了新冠病毒,但是中國耽誤了全球疫情防控的時機,現在用中央帝國的姿態吹噓「中國方案」,是發動一場「全球性的反攻」。

《華盛頓郵報》、《彭博商業周刊》、法國《世界報》(Le Monde)、德國《圖片報》(Bild)等媒體還據此認為北京正試圖操縱局勢,「以不公平地對未來的產業進行更多的控制」、「恐將瓦解美歐關係」。

簡而言之,一邊是中國控制住疫情之後對他國積極幫扶,一邊是一些國家質疑中國抗疫效果並對中國幫扶他國的目的有所猜疑。

中國該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一片罵聲?

「美國對國際抗疫的資助遠超中國」,蓬佩奧3月31日在美國國務院對記者介紹美國對抗新冠病毒疫情的努力時做如上表述。(AP)

問題不在物資

在筆者看來,產品質量問題,屬於正常的事務性問題。中國政府援助的物資並沒有問題,出現問題的是各國政府通過私人公司從中國企業購買的物資。任何企業的產品都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商業行為,並不是中國政府行為。

出現這樣的事情的確會有損中國的形象,但中國是全球抗疫物資供應的關鍵一環,世界需要中國物資這個現實不會根本性改變。

正常情況下,產品問題有固定的處理流程,並不會上升到政治高度。之所以被廣泛的報道,是因為和中國相關,不少人希望這不是某些中國企業的產品有問題,而是中國有問題。

中國防控成果無需獲得認證

而質疑中國疫情防控的透明度,質疑中國數據的真假,渲染中國可能二次爆發,本身是質疑中國的防控成果。不相信中國用兩個月的時間就迅速控制住疫情的大有人在。2月中國疫情大爆發時,不少西方學者通過各種數據模型預測中國可能有十幾萬人感染。結果中國的數據是八萬多人感染,三千多人死亡。這樣的數據大大超出了一些人的意料。

與其說不能接受中國的防控結果,不如說不願意相信自身的預測理論、決策邏輯失敗。與其說不願意相信中國的成功經驗,不如說西方不願意承認自身的防控存在失誤之處。美歐疫情大爆發,沒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會承認是自己有問題。美歐一些國家通過質疑中國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防控是有力的,證明自己是沒犯錯的。推卸責任而已。

中國疫情防控效果是好是壞無需第三方評說。防控是否成功最終還要本國埋單,誰能夠迅速走出疫情,迅速在危局中站起來,就贏得了先機,贏得了主動。國家發展的機遇不是靠罵別人來獲得的。真正的失敗者,真正犯錯誤的國家,等疫情結束之後自然會見分曉。

歐盟大國極力展現團結。圖為3月28日,法國一名確診患者被轉運疏散到德國。(AP)

捱罵是常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頻頻就中國問題發聲,是在製造輿論。中國第一時間對此有所回應,不使之誤導各方,是明智的選擇。但吵架歸吵架,中國的首要任務歸根結柢還是儘快復產復工,儘快從疫情中走出來。

中國要懂得在捱罵中保持足夠的自信。被誤解、被質疑、被詆譭,這是正常的,這說明世界大勢不可逆轉,滾滾向前。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發展不適應不接受,是常態。疫情並不會中斷政治鬥爭,中美結構性矛盾始終都在。現階段,中國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被推上風口浪尖。這是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必須走過的歷程,必須承受的代價。

事態還未發展成不可收拾的軍事熱戰,輿論戰、外交戰、口水仗,這些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只要中國對自身防控結果有信心,坦然面對罵聲,從容發展自己即可,無需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