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大會】「失望和憤怒」的台灣得償所望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5月20日是台北的大日子,這一天,台灣第十五任總統蔡英文和副總統賴清德二人宣誓就職。包括美國在內的三十多國政要相次道賀。這些國家也同樣在一天前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期間為台灣方面站過台。

5月19日結束的第73屆WHA給外界留下的並非只有會場內的聲音。台北當局雖然未能入場,台灣相關議題雖然也未受到討論,但近四年來身處圈外的蔡英文政府,卻得到了甚為廣泛的關注。

雖然台北終究不能實現其繞過北京,成功參會的目標:這畢竟不現實,它意味着台北達成了「重返聯合國」式的外交突破。但對在5月20日迎接其第二任期的蔡英文及其側近來說,表現出「失望和憤怒」的台灣當局仍得到了自己期待的東西,這可能也是台北方面迫切需要的。

+3

場外的憤怒者

頗令人欣慰的是,本次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例行大會沒變成大國瞠目相見的舞台,在輿論攻訐之餘,世衛各成員國仍達成了可觀的成果。一如路透社、BBC等各國媒體報道那般,WHA最後通過了歐盟提出,中國等122國支持,由WHO主導的,針對全球的新冠調查,而非澳洲提出,有116國支持,繞過WHO,且針對只武漢一地的「獨立調查」。

對此,德國《世界報》已於5月19日在一篇題為《北京的絕佳舞台》的署名評論中指出,中國在WHO的年會上成為了危機管理者,並在新冠大流行的風潮中大發利市。這篇評論還指出了一個角落中的細節,即台灣的「缺席」。

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台北方面便對自己無法參加此次WHA的結果有所預期。台《聯合報》在4月19日即引用其衛生福利部發言,認為「收到邀請的機會微乎其微」。

但從2020年2月開始,由於台北一直在營造「近期防疫成果出色,深受國外媒體關注」的形象,加之美國官方於3月開始也頻頻藉台灣對北京方面發起輿論攻勢,台北中央社在5月14日方才稱「世界已經起風了,大家都在幫台灣」。對此,台方在18日面對「未獲參會邀請」的現狀時,便表現了相當的不快。18日晚,其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即宣布,「當局已經努力至最後一刻」,台方對局勢表示「遺憾和不滿」,且已遞交抗議函。

作為台北方面衛生尤其是防疫領域的權威,以陳時中為首的台北官員們對台灣參加WHA的前景其實早有客觀預估。(中央社)

同日,台外交部亦批評北京施壓,稱其「嘴說關心照顧台灣人民衛生健康,卻一再剝奪台灣人民的健康人權」,進而「嚴正呼籲」WHO一側「聆聽國際社會理性呼聲」,「摒除中國政府的干預」,進而「歡迎更多國家與台灣一起努力,超越政治,共同守護全人類健康安全」。其總統府發言人亦在當日記者會上指WHO或因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發表講話,或已淪為「中國衛生組織(CHO)」。

環顧島內輿論,外界亦可發現在5月18日至19日的48小時間,涉台北、兩岸的輿論正急於展示「世界與台灣同在」的敵愾氣氛。

在習近平5月18日於WHO發表講話期間,該組織Youtube頻道直播視頻即時評論區被「台灣」字樣刷滿的情況,亦被島內多家媒體轉載,認為是「各國網友」支持台灣之明證。同日,又有「中國駐新西蘭奧克蘭領館外牆或遭塗鴉侮辱字句」的消息被《自由時報》等媒體刊載並廣為傳布。

到5月19日,台北的這種氣氛還在延續,其衛生福利部下屬防控新冠的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即在5月19日發表講話,稱台方認定自己在應對疫情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值得分享」,再次對WHO不邀請自己參會的決定感到「失望和憤怒」。

台北英文媒體《台北時報》同日亦發表社論《世界衛生大會需要台灣》,文章呼籲國際社會對北京嚴厲,更強調「擁抱台灣,世界將受益匪淺;屈服於中國,一切都將蒙受損失」。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台灣經濟問題雖開始浮現,但台北終究也展示了其疫情「可防可控」的一面。(中央社)

台北的收穫

當然,從大國間的輿論看去,台北得到的可能也絕對不僅僅是「失望和不滿」、「遺憾和憤怒」。他此前自然得到了「世界已經起風了,大家都在幫台灣」的現狀,而今,更得到了來自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的高強度言論支援。

事實上,美國自5月18日以來的各種言論都包含了台灣的內容。

首先,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18日在社交網絡上的發言,蓬佩奧對WHO總幹事譚德塞(Adhanom Ghebreyesus)言辭激烈,稱其「接受北京指示」,更「譴責」譚德塞擁有法律權力將台灣納入大會,卻屈服於中國的壓力,拒絕邀請台灣,因此「因此剝奪了WHA汲取台灣專業科學知識與經驗的機會」。

也就在5月18日,美國國務院於社交網絡上發布視頻,稱「面對新冠大流行,愈來愈多的人要求台灣參加WHA」。對此,台外交部也在同日發表答謝,強調「美國長期支持台灣」。

除去美國在任政要,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左)也在5月20日於社交網絡上向蔡英文道賀。(美聯社)

其次,便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5月19日向WHO發表的公開信,特朗普在這篇細數WHO「十四點」過失的長信中,為台灣以種族問題攻擊譚德塞一事單闢一節,認定台北當局系「有根據地批評WHO對疫情處理不當」。

再次,不少美國政要也建議當局應加大對台工作力度。5月1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已全體一致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WHA,還要求美國國務卿制定相關策略,以實現台灣出席WHA的訴求。

共和黨議員柯頓(Tom Cotton)還在5月18日投書美《新聞周刊》,發表題為《美國當下重返台灣較之以往更有必要》的評論,此人稱「危機在中國逐步失控,台灣卻仍然是一個平靜的島嶼」,更強調「美國有責任支持台灣,以確保其貢獻得到承認」,進而繼續推動台灣加入WHO乃至聯合國。

儘管科頓在美國政界終究只是邊緣角色,但對台北來說,任何支持自己的聲音都有價值。考慮到蓬佩奧已在5月19日「首次發表聲明」,祝賀蔡英文就職,稱「一直以來都視台灣為世界一股良善的力量、可靠的夥伴」。這雖對台灣重返WHA於事無補,但對在5月20日開始下一任期的蔡英文及其閣僚們來說,如此支持便足以讓台北的典禮會場蓬蓽生輝。

在台北已經因兩岸關係逐步於國際環境下淪為「被排斥者」(pariah state)之際,或許這次WHA的場外遭遇更讓台北看清楚了自己的實際能量和體量;得到了大國的支援後,一番摩拳擦掌也將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