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鳴槍事件】解放軍先聲奪人 對印態度未曾變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1975年以來中印邊境首次發生鳴槍事件。解放軍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9月8日凌晨發布聲明說,「9月7日,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軍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穩控現地局勢。」

值得注意的是一改在加勒萬河谷衝突與班公湖對峙中後發聲明的態勢,此次解放軍先聲奪人,在印度官方尚未發布官方消息時主動發聲,消息一出引發各大媒體熱議。

面對印度層層升級的危險動作,解放軍先聲奪人是否意味着中方將採取大動作?

在分析人士看來,解放軍率先發布消息,是輿論策略,並不是北京對印度策略或者是立場的改變。印度通過率先發布消息等形式試圖在邊界衝突中塑造解放軍擴張的形象。解放軍目前的輿論策略,意在扳回一局,引領輿論,讓各方看到印度的挑釁。

中印關係無需重置

中印頻頻發生邊界衝突的背後,有新冠疫情(COVID-19)形勢嚴峻、經濟形勢嚴峻之下,印度當局借衝突轉移視線的考量;有迎合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考量;也有中印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印度認為逐步失去對中國的制衡能力,需要塑造中印關係新平衡的考量。

還有試探解放軍最新佈防虛實的考量,印度國防參謀長拉瓦特(Bipin Rawat)9月3日在一次研討會上提出印度準備繼續利用其武裝力量來確保國家安全,同時仔細審查中國的軍事改革和活動,以制定其未來的戰略。據悉,2016年解放軍西部戰區組建後,允許中國在新疆、西藏建立統一的指揮結構,引起了印度方面的注意。

印度有所謀,印度有所動,並不代表中方就隨印度的判斷起舞。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8月25日、8月28日接受媒體採訪。對於具體的邊界衝突,他的看法是「從歷史長河中看,這只是短暫的一瞬間。」「雙邊關係歷經考驗,應該更加具有韌性,不受一時一事干擾。」「如果僅憑一時一事,就把數千年友好鄰邦當成『敵人』和『威脅』,這是一個誤判」。

對於中印關係,孫衛東說,「中印作為相鄰的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事實沒有變,互為合作伙伴的方向沒有變,誰也離不開誰的大格局沒有變。我不認為中印關係存在『重置』問題。雙邊關係要向前走,而不要後退或逆轉。中印不要互相消耗,更不應互相對立,而應相向而行,推動雙邊關係早日重回正軌。」

此前7月5日中國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Kumar Doval)通電話時也強調,「實現發展振興是中印兩國第一要務,在這個大方向上中印有着長久的共同戰略利益。雙方應始終堅持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的戰略判斷,高度重視當前兩國關係面臨的複雜局面,共同努力儘快加以克服和扭轉。」

無論是孫衛東還是王毅都頻頻談到了中印關係的大局,大局沒有改變、中印關係不需要重置是中方的既定立場。在這一大前提下,應該做的是管控具體邊界分歧。

解疑釋惑是重點

中印關係是否真如印度所說失衡了?中國正在不斷崛起,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中方並不認為中國的崛起是印度的威脅和障礙,更不認為中國崛起之後中印之間就不需要合作了,中國就可以離開印度單獨行事了。

中方反覆強調同印度合作、攜手前進的誠意,並不認為中印關係到了需要分清楚誰佔據主導地位,誰佔據從屬地位的地步。這本身就是對印度的重視,是對當前多極化國際格局的判斷。

+1

印度的平衡思路背後仍然是叢林法則,是傳統的勢力均衡思路。反覆挑起邊界衝突,是在試探北京維護和平的誠意,試探中方可以承受的不穩定代價有多大,是印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印度現階段當然清楚根本無力承受同中國打一仗的代價。

與其說印度在尋找中印關係的新平衡,不如說印度急需要確認發展起來的中國是否還有深度合作的誠意,中方發展起來後會否將優勢轉化為雙邊關係中的強力籌碼,迫使印度放棄權益,而中方所說的多邊主義到底是分化美國打壓的外交辭令,還是真實的尊重其他各大經濟體存在的主張。

中方的立場不會短時間內就取信於包括印度、歐盟、日本等在內的國家和地區。解疑釋惑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北京並不會因為印度的挑釁就改變對大局的判斷。紛爭是某個階段難以改變的現實,度過這一階段就會迎來全新的局面。在這過程中,安撫印度的不安情緒,展現理性的一面會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