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迫近・十六】一旦中美在台海交手 印度將如何?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近來台美關係不斷升温,蔡英文政府積極與美共舞,聯美抗中。緊張對立的兩岸形勢已經令武統成為大概率選項。而在中美關係惡化的疊加效應之下,習近平在抗美援朝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更被人視作一場「戰爭動員」。
台海戰雲密佈,任何一方都無法承擔戰火延燒的後果和代價。《香港01》為此推出「武統迫近」系列報道,以期最大限度拋開籠罩在台海的層層迷霧,探究中美台三方的利弊得失,以及各方國際力量可能的選擇。
本系列報道共17篇,將以每日兩篇的頻率刊布,此為第十六篇。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是一句在東西方都廣為流傳的古老諺語。一旦中美在台海交手,中國的其他敵人會捲入嗎?比如印度。

除了武統有可能觸發的中美交火,中印戰爭風險近年來也一直存在。不斷爆發的邊界對峙流血衝突事件,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兩國全面戰爭的導火索。印度會不會是美國在與中國開戰的準盟友?會不會成為大陸武統台灣的掣肘?

中印邊界摩擦不斷。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Manoj Mukund Naravane)6月24日給參與加勒萬河谷衝突的印度士兵頒發獎狀。(Twitter@Madhurendra kumar)

從戰略上看,印度會否在台海問題上策應美國的考慮,在於印度和美國的軍事關係是否已經到了戰略上互相配合的程度,以及此舉是否能為印度帶來遠超損失的利益。

印美關係近年來的確在升温,但也要看到中印之間並不只有邊界衝突,兩國關係也有發展。邊界衝突是具體事件,而決定兩國關係的是合作制度、戰略前景。2017年上合組織首次擴員,印度正式加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中國牽頭成立的多邊體系亞投行(AIIB)中,印度是主要股東。

在印美日澳等國多邊合作快速推進的同時,印俄中三方合作框架也日臻完善。三國外長定期會晤機制已經非常成熟,印度重視同美日的合作,同時也重視同俄中的合作。印度一直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站隊美國來針對中國的可能性很低。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印度有同中國合作爭取國際格局轉圜的需要;作為一個南亞大國,印度有同美國合作制衡中國影響力的需要。

10月27日美印舉行2+2會晤並簽署重磅軍事協議。(AP)

中美爭鋒之下,印度以中國牽制美國,以美國來制衡中國,並非沒有可能,但這並不是小國的左右逢源,而是大國的勢力均衡。印度需要同時推進同中美的合作來實現利益最大化。

包括印度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尋求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印度很清楚自己選邊站隊必然會引發連鎖反應。中印之間有許多重要的議程需要處理,印度不會在台海問題上做出策應美國的愚蠢選擇。如果美國在解放軍武統時敗陣,印度對華這一仗就沒有必要打。從印度的角度看,如果美國贏了台海戰事,印度隨後再聯合美國亦不遲。和美國協同出擊,對印度是一場豪賭,不會是新德里當局的明智選擇。

2019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奈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晤。(新華社)

且不論中國是否做好了打兩場仗的準備,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決定了兩國在面對印度時會高度協同,印度是否準備同時打兩場仗也很關鍵。中國並非沒有牽制印度的籌碼。基於中印邊界摩擦的季節性限制,中國如果將武統台灣的時間放在冬季,印度根本沒有趁機在邊界生事的空間。

即便中國武統台灣不會發生在冬季,印度在台海戰事期間挑起邊界摩擦釀成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也較小。加勒萬河谷發生流血衝突事件後,班公湖衝突並未有流血事件,中印雙方迅速展開外交軍事談判,都不希望惡化兩國關係的意圖非常明確。在阻止大戰方面,中印的溝通機制已相對成熟。因此中印邊界衝突對於中美在台海方向的戰事不構成決定性影響。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