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迫近・十五】協助中國?俄羅斯在台海的三種選擇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近來台美關係不斷升温,蔡英文政府積極與美共舞,聯美抗中。緊張對立的兩岸形勢已經令武統成為大概率選項。而在中美關係惡化的疊加效應之下,習近平在抗美援朝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更被人視作一場「戰爭動員」。
台海戰雲密布,任何一方都無法承擔戰火延燒的後果和代價。《香港01》為此推出「武統迫近」系列報道,以期最大限度拋開籠罩在台海的層層迷霧,探究中美台三方的利弊得失,以及各方國際力量可能的選擇。
本系列報道共17篇,將以每日兩篇的頻率刊布,此為第十五篇。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

在世界政治與軍事棋盤上,俄羅斯從來都是不可忽視的角色,尤其是中美俄三國,一直是一個動態三角。

中俄關系近年來得到了大大加強,無論是能源合作還是軍事合作,抑或是對重大國際事件,比如敘利亞、利比亞等地區局勢的協作都非常默契。2019年7月24日,中國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首次用單獨章節描述「中國推動構建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新型安全夥伴關係」,其中中俄關系排位第一。俄羅斯領導人也多次公開宣示中國是俄羅斯外交的優先方向。一旦中美台海交手,中國並非沒有說服俄羅斯行動起來支援自己的基礎。

中國動員俄羅斯策應並非無本之木,因為在軍事上,中俄協作的力度越來愈大。

2019年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這是兩國元首在會談前握手。(新華社)

2005年「和平使命-2005」中俄首次聯合演習,是為了適應上合組織(SCO)成立後應對地區安全及反恐的需求。2012年,中俄軍隊在海上的聯合演習開始形成機制化和常態化,2015年中國首次在地中海與俄羅斯舉行聯合軍事演習。2018年9月,在俄羅斯後貝加爾邊疆區楚戈爾訓練場的「東方-2018」中俄聯合戰役演練,演習規模「空前」,且與之前的「和平使命」和「海上聯合」軍演不同,兩軍合作已經到達協調作戰指揮結構和武器系統的緊密程度。2019年7月,中俄兩國空軍轟炸機在亞太地區組織實施首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史無前例地出動戰略轟炸機和預警機在東北亞敏感區域聯合巡航。從東北亞到亞太再到地中海,中俄合作已經呈現全球視野。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俄羅斯與中國合作的誠意提出質疑。認為當中美矛盾日漸成為全球主要矛盾時,美俄這對矛盾的衝突烈度必然會逐步下降,而且美國也曾一度對俄羅斯伸出橄欖枝。那麼中美交手,俄羅斯會放棄漁利的空間積極配合中國嗎?

不可忽視的是,俄羅斯過去的主要任務是防範美國的戰略威脅,同中國進行戰略合作是輔助。現如今,俄羅斯主要的任務是發展經濟,防範美國的威脅是附帶效應。俄羅斯的經濟體量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發達省份,它的全球經濟存在與聯合國(UN)五常身份的倒掛,決定了俄羅斯未來的重要任務是提振經濟民生發展。

2017年9月,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聯演第二階段演習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青島某軍港啟航,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參加演習。(VCG)

俄羅斯的這一轉變早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在2016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Vladimir Putin)相當簡略地回顧了國際形勢和地緣政治變化,對國內政治和社會問題也沒有花費太多篇幅,而是將關注點集中在國內經濟問題上。2018年,普京在推遲發布的2017年國情咨文演說中稱,俄羅斯經濟增速應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這是下一屆政府的任務和關鍵目標。2018年5月,再次當選總統的普京簽署的第一道總統令便是「關於2024年前俄羅斯聯邦發展戰略任務和國家目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躋身全球經濟五強的目標。在2018年歲末舉行的年度記者會上,普京再次提出俄羅斯2024年進入世界經濟五強的目標。普京的2019年國情咨文演講,改善經濟與民生相關的話題依然佔據主要篇幅,開篇就為俄羅斯經濟發展定下新目標:2020年,投資總量應增加6%至7%;至2021年,俄羅斯年均經濟增速應超過3%。

俄羅斯在台海問題上的選擇,首先取決於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需要,其次取決於俄羅斯應對戰略威脅的需要。

環顧全球,能夠為俄羅斯經濟提供助力的是中歐。俄羅斯一度希望通過改善和日本的關係助力經濟,但是日本同俄羅斯的關係受制於美國,遲遲未有突破。中國日漸成為俄羅斯重要的經濟合作對象。就單個國家來說,到2018年,中俄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中國已經連續第九年成為俄羅斯的最大貿易伙伴。普京2012年曾表示,俄羅斯的「經濟之帆」需要乘上「中國風」。

中俄經濟合作越發密切。圖為2017年在中俄烏德穆爾特石油股份公司(簡稱UDM)項目鑽井現場拍攝的中國製造的移動鑽機。(新華社)

整體來看,俄歐地緣相近,經濟聯繫也十分密切,歐盟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是歐盟第四大貿易伙伴,也是歐盟主要的能源供應國、機械設備的主要出口市場。處理好與歐盟的關係,一方面可以分化美歐戰略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俄羅斯提供良好國際經濟環境的必要條件。

反觀美國,與俄羅斯貿易往來並不緊密。數據顯示,俄羅斯2018年對美國出口貿易額為125億美元,佔比為2.8%;進口額為125億美元,佔比為5.3%。也就是說,美俄貿易總量約為300億美元,僅是中俄貿易額的三分之一。事實上,美俄關係的緩和絕非一朝一夕可致,兩國民意的強烈敵對,美國領導人不得不為自己的選票做出考量。而且俄羅斯和美國在能源、安全,以及在歐洲、中東、中亞等地都存在嚴重的結構性衝突,兩國聯手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俄羅斯如果選擇作壁上觀,不做中國的得力合作對象,中國在台海的戰事中有面臨日本和北約助力美國的風險。不過,俄羅斯若不動,日本和歐洲國家都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研判俄羅斯是否真的不動。即便俄羅斯真的不參與,也不會公開表態不支持中國。北京會否製造已經得到俄羅斯支持的假象也未可知。1958年8月解放軍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時,北京曾經制造了獲得蘇聯外交支持的假象。這需要動武時外交策略的精妙計算與配合。

2019年6月5日,普京和習近平在莫斯科會談後參觀了克里姆林宮。(REUTERS)

在亞太,中俄脣亡齒寒,中國如果在台海戰事中敗下陣來,下一步美國的軍事陣線就會進一步向前抵近俄羅斯。俄羅斯在遠東有動力協防中國,啟動軍事力量牽制日本,這對於鞏固中俄經濟戰略雙重合作的局面是有益的。不過,在歐洲一線,俄羅斯本身並不願意與歐洲發生軍事外交領域的不信任事件,是否策應中國牽制北約兵力存在不確定性。

能夠贏得俄羅斯多少層面的支持,需要看中國願意與俄羅斯進行多少利益交換。這不是武統的未知數,俄羅斯當然會提高要價,這對中國來說不是不可接受,而是既定要付出的成本。

俄羅斯可能有三種反應,一是不出手,二是出手遠東,三是遠東歐洲同時出手。應對日本方面,即便俄羅斯不出手,中國還有朝鮮這一張牌可打。如果俄羅斯不願意西出牽制歐洲兵力,中國需要對歐洲採取積極遊說行動。今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吿一段落後,中國外交官楊潔篪、王毅接連訪問歐洲多國,中國還計劃在年內敲定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是唯一在疫情中實現經濟增長的大國,也是歐盟在疫情後恢復經濟難以忽視的合作對象。這些都是對歐談判的籌碼,軍事之外的外交先行。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