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迫近・十七】東盟捲入台海外交紛爭的可能性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近來台美關係不斷升温,蔡英文政府積極與美共舞,聯美抗中。緊張對立的兩岸形勢已經令武統成為大概率選項。而在中美關係惡化的疊加效應之下,習近平在抗美援朝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更被人視作一場「戰爭動員」。
台海戰雲密佈,任何一方都無法承擔戰火延燒的後果和代價。《香港01》為此推出「武統迫近」系列報道,以期最大限度拋開籠罩在台海的層層迷霧,探究中美台三方的利弊得失,以及各方國際力量可能的選擇。
本系列報道共17篇,將以每日兩篇的頻率刊布,此為第十七篇。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

台海戰爭不只是中美可能發生軍事衝突這麼簡單,更是地區格局的極大調整。作為在台海具有重要相關利益的區域國家,東南亞國家如何看待中美之間的戰事非常重要。

一旦中美在台海發生戰事,美國基於在東南亞有軍事基地存在的現實,不排除謀求東南亞國家支持。中國會對東南亞國家作何要求?台海戰事一旦發生,美國是否能說服東南亞國家提供軍事基地?

一旦美國使用東南亞軍事基地作為物資供應地,解放軍會否出面打擊美軍的供應線?中美兩國的戰事會否擴大到東南亞相關區域?中美在台海發生戰事,是否意味着日後中美衝突呈現常態化?南海會不會是下一個中美兵戎相見之地?

2020年1月7日,印尼一架F-16戰機飛抵位於南海的納土納群島。(路透社)

武統一旦成功,中國便突破了自冷戰以來美國在西太平洋構建的意在封鎖中國的環島鎖鏈,其意義遠比美國獲得夏威夷的意義巨大。然而戰爭有鐵的法則,美國絕對不會甘心在地區局勢中敗北,會否以軍事為翹板進一步加大對東盟(ASEAN)國家的結盟訴求?菲越等國如何面對台海局勢有可能影響南海局勢的局面?

種種疑問待解。面對中美爭鬥東盟無疑是不安的,如何處理中美步步緊逼施加的選邊壓力,尤其是現實難題。不過,從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就能知道,即使在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南海問題上,東盟都不願在中美之間站隊,那麼在台海問題上公開站隊美國或中國的可能性會更小。

東南亞國家和台灣的經濟與文化交往較為密切,所以對中國來說,在啟動武統時對主要國家的在台利益及時給出說法是北京必然要做的工作,中國會努力確保戰爭影響不衝擊現有的中國和南海相關國家的合作與談判,不會因新的形勢毀約。只要中國能夠持續堅持義利結合,東盟國家至多在口頭上表示關切,在行動上基本不會成為武統的障礙。

2020年9月9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出席中國—東盟(10+1)外長視頻會,東盟10國外長與會。(中國外交部)

長遠來看,中國會持續成為地區經濟的引擎,持續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貢獻方,中國周邊會首先成為中國崛起後的受益之地,也會成為中國影響力率先映射之地。

多方預測顯示中國有望在2027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現在已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還是疫情之後率先恢復經濟發展的經濟體,東盟應該清楚地區發展大趨勢在哪裏。無論是出於經濟關係的緊密程度,還是利益相關程度,周邊國家同中國的關係都需要再平衡,這個基礎已經奠定。

武統這一步極有可能引發東南亞國家的外交連鎖反應,甚至外交糾紛。北京如何在地區戰略上前進一步,如何在地區政治上徹底摒棄美國式霸道,在經濟佔據優勢的基礎上構建地區命運共同體,構建全新的、合作共贏的國際關係新常態,就變得很關鍵。要打消東盟國家的擔憂和疑慮,中國在未來要做得更多。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