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比「川建國」更具威脅 但拜登上台仍對中國是好事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儘管特朗普(Donald Trump)仍然保持着口頭上「最後的倔強」,但已沒有人再去懷疑明年年初美國的政權交替能否順利進行。特朗普吿別華府、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宮在很多評論者看來是一次對世界秩序的「撥亂反正」,但也有很多人認為,「特朗普主義」已經讓世界徹底不同了。美國的新任總統會給中美關係、國際格局以及美國國內政治帶來怎樣的變化,至少在拜登上台之前會一直被討論下去。《香港01》記者專訪了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黃宗昊2008年獲得台灣政治大學博士學位,並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博士後研究員。
本篇為系列專訪第一篇(共六篇)。

第一篇:比「川建國」更具威脅 但拜登上台仍對中國是好事

第二篇:中美對抗將重回正常尺度 誰會是拜登身邊的「影子總統」

第三篇:台灣依然是拜登對付中國的牌 但需換個打法

第四篇:拜登撐台力度不比特朗普 這對蔡英文實為好事

01:在中美「新冷戰」的背景下,外界關心拜登上台後的對華政策要更甚於他的國內政策。你認為拜登入主白宮會對中美關係產生什麼樣影響?

黃宗昊:這要從拜登與特朗普兩個人的區別開始說起。總的來說,套用股市的術語,我認為拜登對中國而言是「短多長空」(短期有利,長期不利),特朗普對中國是「短空長多」(短期不利,長期有利)。

特朗普當了四年的美國總統,但還是個政治外行人。他在當總統前沒有任何政治經歷,有的是商業大亨的經歷,他一直想讓他的總統之旅能像之前當老闆一樣頤指氣使,但事實上這兩個角色非常不同。

從中國的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來看,拜登與特朗普起到的作用正相反。(AP)

美國總統看似是全世界權力最大的人,但美國的政治制度在所有西方民主國家中是最分權的,總統的意志要想得到貫徹,其實最需要的是溝通和妥協,比如就某個具體問題耐心地與國會去協調,而不是坐在那裏頤指氣使。

但特朗普又不屑於與國會等其他機構協調,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也是個狠角色,成天與特朗普死磕,所以特朗普實際上很多政策被眾議院掐的死死的。

01:其實能看出來,特朗普內心很希望在美國扮演類似普京(Vladimir Putin)在俄羅斯、習近平在中國那樣的「核心」角色。

黃宗昊:沒錯,表面上特朗普要對付中俄,但內心裏很期待,或者在他的想象中,美國總統應該是類似於中俄領導人在各自國內的角色。這一切的期待落差都源於他沒有政治經歷。而拜登是正統政客出身,還曾當過副總統,所以很清楚總統職位的權力和侷限性。

事實上,遏制中國已經是美國精英的共識,拜登和特朗普無論誰在台上,都會遏制中國,區別在於怎麼遏制。拜登的玩法會是正統玩法,我們可以合理想象,他上台後對華政策可能會類似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他會團結可團結的盟友,而且對遏制中國的目標可能更為聚焦(focus)。奧巴馬當年就是從中東事務中抽身出來,緊盯着中國搞出「亞太再平衡」。這種玩法其實對中國造成的壓力很大。

所以我認為拜登對於中國是「短多長空」。短期內,特朗普那些亂七八糟、不太靠譜的做法,拜登會放棄,這樣對中國來說,壓力會暫時減輕;但是從長期來看,美國會把盟友重新團結回身邊,重新找回「老大」的威望,甚至可能在國際上形成一個大型的「反中聯盟」,越往後中國的壓力會越大。

而特朗普對中國來說是「短空長多」。過去的四年已經展現的很清楚,他種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乍看之下對中國壓力很大,但長期來講會把美國的軟實力揮霍一空,令美國的盟友離心離德,這對中國是很有利的。

+7

黃宗昊: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這次拜登勝選、特朗普下台對中國是好事。很多中國網友戲稱特朗普(川普)為「川建國」,意思同樣是從長期來看特朗普當美國總統對中國有利。但我認為,從最近兩年的形勢來看,已經不能稱呼川普為「川建國」了。為什麼?因為特朗普近乎胡作非為的「短空」對於中國而言已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戰略性發展資源其實是「時間」,中國的發展比美國快,中美之間的全面衝突或全面鬥爭越晚展開,對中國越有利。中國的經濟體量、軍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實力只會隨着時間越來越強,幾年後鬥爭一定比現在鬥爭要好,也許幾年後中國都可以造出高端晶片了,甚至光刻機都造出來了。中國要爭取的就是這段時間。

特朗普在台上,雖然長期來講對中國是好事,但在短期之內,軍事、科技、貿易等多方面同時對中國施加巨大壓力,中國應對起來會很吃力。也許特朗普在台上的前兩年相對節制可以叫他「川建國」,但近兩年,尤其是自2019年以來,特朗普的種種做法雖然不高明,但是會有一種「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效果,反而讓中國不好招架。

相較之下,拜登對中國的鬥爭會按照套路來,中國也可以按套路與美國鬥,這樣下去雖然中國的壓力會增大,但卻可以爭取到寶貴的緩衝時間。可以說拜登是循規蹈矩的打擂台,而特朗普就像打野拳的,甚至時不時還可能會拿出「刀子」亂捅——他其實「武功」並不高,但卻讓中國瞬間承受的壓力變的很大,窮於應付,而中國最需要的就是爭取當前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說,相比特朗普連任,拜登勝選後有可預測性,是對中國比較有利的局面。

01:中國官方對於誰當選總統是比較謹慎的,一直到美國聯邦總務管理局(GSA)確認拜登勝選並允許其開啟過渡進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向拜登發去賀電。

黃宗昊:我認為北京對於美國大選的結果是有態度的,只是不好明說。四年前的那次大選,中國方面很可能暗地裏傾向於特朗普,因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是美國的「鐵娘子」,在國務卿任內一手搞出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戰略,她上台肯定不會讓中國好過。至於特朗普,誰也不知道他會怎樣,就像一張白紙。雖然搞不清這個人未來會有什麼舉動,但北京當時的想法很可能是,最差也就是出現希拉里上台的那種局面,還能比之更差嗎?

2016年的美國大選,拜登曾為希拉里的集會站台。(Getty)

黃宗昊:只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希拉里威脅再大,也是個按套路來的人,而特朗普的這種「野拳」,讓中國更加的不習慣(甚至也讓全世界都不習慣)。而最近這四年來,美國國內關於「中國干涉美國大選」、「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的話題炒的沸沸揚揚,所以這次中俄儘量保持克制、保持距離。但保持距離並不代表心裏沒有傾向性。

我的觀點可以從未來美國將如何對待疫情來得到印證。如果特朗普連任,他顯然不能自己打自己耳光,否認自己之前的作法,疫情控制肯定還是走消極路線,那麼具體策略上就一定還是甩鍋中國、妖魔化中國,唯有這樣他才能轉嫁疫情防控不力、國內經濟持續滑坡的責任。明明不是中國的問題,但特朗普會讓事情陷入惡性循環,中國仍然會是那隻替罪羊。

但拜登當上美國總統,他只要走回正統路線,正視防疫的科學性,讓美國的防疫專家發揮作用,該封城就封城,該隔離就隔離,我相信以美國的科技實力、醫療資源來說,疫情最多半年就控制住了。並不是美國控制不了疫情,而是因為碰上一個不靠譜的總統才控制不住。拜登只要能科學防控疫情,就沒有必要像特朗普那樣甩鍋中國、妖魔化中國。

所以「防疫」這件事,其實和美國對中國的短期壓力密切相關。特朗普雖然對中國是「短空」,但這個「短空」的瞬間壓力是極大的,他為了逃避防疫不力和經濟衰退的指控,只能去施壓中國。過度施壓中國,這對美國本身來講是不智的,但偏偏遇上一個外行的美國總統,任性妄為,中國也必須接招,而且接招的過程會很艱難。而拜登上台後,會先管好內政,控制住疫情,讓國內經濟止跌回升,向外界轉移壓力的動機就沒有那麼強,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甩鍋中國,中美在短期內反而會在抗疫和恢復經濟上找到更多合作的基礎,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其實本來也不應該是這樣)。

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也是類似的道理,明明就是個「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事,美國不買中國貨,無非是買越南貨、買非洲貨的區別而已,低端製造業是不可能迴歸美國的。在絕大多數美國經濟學家心裏,都對貿易戰的不智深以為恥,但特朗普就是要硬來,還玩的很高興,導致美國痛苦,中國也痛苦。但先不管美國痛不痛苦,貿易戰這麼打,對中國的中小企業確實傷害很大。

雖然特朗普對中國是「長多」(而且這個「長多」很重要),但「短空」的代價同樣不容忽視。如果「短空」這一關過不去,也就根本就等不到「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