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關稅繼續攔路 中美經貿協議恐難落實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2020年發生了兩件影響中美經貿關係的大事:一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二是拜登(Joe Biden)擊敗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前者打亂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後者讓中美經貿關係在2021年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疫情期間,特朗普政府沒有精力再繼續關注中美雙邊貿易局勢。雖然疫情初期,特朗普認為疫情將重塑國際產業鏈,迫使外資企業離開中國,但是事實證明,中國是少數能夠抑制疫情蔓延的國家,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非但沒有動搖,反而更加穩固。

此外,疫情增加美國對中國抗疫物資和電子產品的需求,使美中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大。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總額為4,058億美元,按年增長5.8%;中國對美順差額為2,874億美元,按年增長5.4%。可以說,從結果上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徵關稅最終並沒有有效縮小美國的貿易逆差。

疫情期間,中國向其他國家出口了大量防疫物資。(新華社)

即將上任的拜登雖然在競選中多次表示要糾正特朗普在其任期間犯下的錯誤,但是中美之間貿易摩擦似乎不屬於該範疇。2020年3月至4月間,拜登在美國雜誌《外交事務》上撰稿闡述其外交政策時明確表示,「作為總統,在我們投資並裝備美國人使他們在全球經濟中取得成功之前,不會達成任何新的貿易協定」。

拜登表示,貿易政策仍將從本國出發,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分享國家的成功。在關稅方面,拜登要求消除「懲罰美國人」的貿易壁壘;在規則制定中,拜登認為美國應當處於領導地位。可以說,拜登將在一定程度上繼承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因此,中美之間緊張的經貿關係不會在2021年緩解,美國此前加徵的關稅也不會消失。

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外貿進出口企業已經基本適應了中美之間的貿易壁壘。一部分低利潤產品會借道其他國家進入美國,另一部分產品的關稅成本將由生產者、貿易商和美國消費者承擔。

目前,美國對中國海外市場的重要性正在緩步下降。東盟、歐盟分別成為中國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錄得4.24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6.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同期,中國與歐盟、美國、日本的貿易額分別為4.05萬億元人民幣、3.65萬億元人民幣、2萬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也在高速增長。這一大趨勢將在2021年繼續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國並沒有完成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關於提高進口美國商品的承諾。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中國承諾購買的約1,590億美元美國商品只實現了820億美元。

根據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同意在2017年的基礎上,於兩年內(2020年和2021年)增購不少於2,000億美元的美國特定商品和服務。然而,由於疫情的影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部分內容很難在2020年落實,而且這種情況恐將在2021年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