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印前線急調主力強軍 新德里醖釀冬季攻勢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1月上旬,拉達克一線的軍事調動正受到印度各大媒體熱議。

據《印刷報》等媒體、「印度力量」(Bharat Shakt)等防務智庫消息顯示,印軍在2021年後着手向一線增派兵力,除原有的14集團軍外,另部署兩支「打擊軍」以充實防務。

在印軍計劃派遣的部隊中,此前參加過班公湖南岸偷襲,目前僅有一個步兵師的第17集團軍赫然在列。另一支部隊則是印軍主力部隊。它是受印度陸軍南方司令部節制,具備「裝甲機動部隊縱深作戰」能力,號稱「印軍最強」的第1集團軍。該部隊也是印軍三大「打擊軍」(即第1、第2、第21集團軍)之一。

印軍第一集團軍常駐新德里以南的馬圖拉,第十七集團軍常駐加爾各答東北的杜爾加布爾,此次調動的實際總兵力可能約有三個師,但打擊軍在印軍編制中又高於一般野戰軍。(多維新聞@谷歌地圖截圖)

印度陸軍在1月6日接受媒體書面採訪時已確認了這一部署。印度國防部還稱此舉是「應對來自中國威脅」,「整頓北部與東部戰區」、「重組部隊」的新方案。這種積極應戰的態勢和印度陸軍總司令納拉萬(MM Naravane)將軍此前視察班公湖南岸陣地,鼓勵一線官兵維持高昂士氣、保持戰備狀態的勢頭形成了對照。

印軍從12月中旬也得到授權,計劃動用5,000億印度盧比(約合520億港元)預算,購入「可維持15天激烈戰鬥」的裝備和彈藥。新德里一側的摩拳擦掌就已經躍然紙上。

對外界來說,曾在1965年和1971年兩次印巴戰爭中屢立戰功的第1集團軍仍是印軍「最現代化」的象徵。

印軍的三大打擊軍主要配置在印巴邊界處,印方除三支王牌主力外,另有6個集團軍與之配合,以便隨時發動攻擊,巴基斯坦一側除圖示部隊外,總共有5個軍的兵力沿線布防。但由於印巴邊境城市平原地區缺少縱深,這使得印方一直認為己方如發動攻擊,可在15天內達成目標。(多維新聞@谷歌地圖截圖)

第1集團軍在2001年印軍針對巴基斯坦的勇氣行動(Operation Valor)因情報等因素被挫敗後,就從2005年開始了指揮信息化和部隊集成化的探索。該部隊在印軍內部還率先研究並採用了衛星信息結合無人機、單兵信息終端形成指揮數據鏈的「網絡中心戰」的戰法。它比起仍未擺脱軍種、司令部和戰區限制的印軍其他部隊,尤其是缺少信息戰裝備的拉達克一線部隊就顯出了相對先進的一面。

此外,不同於印方在布置在中印邊界一線部隊「以守為主」的方針,第1集團軍在21世紀後的創建目標是以攻擊為主要目的。該部隊多次參加了印軍模擬核武器、生化環境下跨軍種聯合作戰的「全面勝利」(Poorna Vijay)、「阿什瓦莫德赫」(Ex Ashwamedh)等演習。還在演習中多次達成了印軍為新形勢下「冷啟動」作戰方針而制定的「在下達機動命令72小時至96小時內,確保3到5個一體化戰鬥群突破敵軍防線,進入其縱深實施行動」的攻擊性戰術目標。

中印對峙、印巴對峙仍是推動印軍練兵的關鍵一環,點擊看解說:

當然,印軍可能並不會貿然大舉派兵,把衝擊印巴西部邊境的第1集團軍全數派往拉達克一線。且不說拉達克前沿道路不適合坦克與裝甲車輛的機動;部署在印軍西方空軍司令部的印度空軍也仍有空戰、戰略運輸及高空轟炸等艱鉅任務,不太可能像演習中一樣配合部隊採取空地協同、低空轟炸等行動。

對此,印度國防部人士也已指出,第1集團軍的北上部隊可能只有兩個步兵師,另有一支裝甲師仍將駐留印巴邊境。而就當前印軍部署的實際操作來說,印方在拉達克一線還有「加速戰區改革」、平衡部隊長期配置的另一大目標。

資料顯示,從2007年以來,印軍在印巴前線,以第1集團軍為例,長期培養了至少8支合成「打擊軍」,每支部隊具備三股由機械化步兵、炮兵和裝甲兵組成的師級規模的一體化戰鬥群。相比之下,中印邊界一側的部隊由於缺少裝甲兵和炮兵支援,如17集團軍的炮兵部隊到2020年12月中旬才完全落實,這意味着印軍在此甚至不具備在印巴邊境常規條件下的「有限進攻」能力。

從2020年10月下旬開始,印度已嘗試在未來兩年內重組目前海、陸、空三軍的17個司令部,平衡各區域兵力配置,將其最終整合為五個多兵種合成指揮的「theatre」(戰區)。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平衡印巴邊境兵力配置,加強中印邊境防禦力量的前提上。

到2021年,隨着第1和第17集團軍的調動,印方似乎已將中印邊界分解為「北方戰區」和「東方戰區」,同時在印巴邊境一側設置「西部戰區」。此外,印度陸軍還計劃保留一個師的直屬部隊由中央戰區直接調遣,以此在「與中國發生長期衝突的情況下」,提升採取攻擊行動的可能性。這種安排也進一步證明了印方在拉達克僵局仍存之際,已做好了應對「山區突發事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