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暫不會推翻蓬佩奧對華激進政策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在對中國保持所謂的「戰略耐心」的同時,拜登(Joe Biden)政府的確會延續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的對華強硬姿態,包括暫時保留極端右翼推出的一些對華激進政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上任兩天圍繞中國新疆和南海議題的表態,就體現了這一點。

延續中國「種族滅絕」的定位

1月27日,拜登提名的駐聯合國大使托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對參議院外委會表示,對於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對中國在新疆針對維吾爾族人實施「種族滅絕」的決策,美國國務院正在審查這一認定。

她強調,該決策「沒有遵循所有的程序」,美國國務院希望確保這些規定得到遵守,以確保這一稱謂得以保留。隨後,布林肯在國務院的記者會被問及托馬斯-格林菲爾德這一表述。他回應說,自己認可中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這一結論。這和他在參議院外委會聽證會上的說法一致。布林肯還是延續了蓬佩奧時期的立場。

美國國會2020年通過涉及新疆的法案後,施壓當時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在90天內判定中國在新疆是否存在「種族滅絕」。蓬佩奧選擇在拜登上台前1天做出這一認定,其中的信號非常明顯,就是為了給拜登政府對華決策製造難題,同時強化自己「對華強硬」的形象。

2021年1月27日,在華盛頓艾森豪威爾行政大樓,布林肯宣誓就任國務卿。(AP)

布林肯在參議院出席聽證會時這樣說,是為了通過提名認證。但擔任國務卿後,他仍然堅持這一認定,可見拜登當局的對華態度某程度上接續了特朗普時代的路線。

拒絕接受中國在南海的海事聲索

1月2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布林肯在與菲律賓外長洛欽(Teodoro Locsin)通話時提到,美國拒絕接受(reject)中國在南海超出國際法所允許的領海主張,將與東南亞聲索國一道抗衡來自中國的壓力。

2011年8月18日,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為到訪的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舉行歡迎儀式。(Getty)

和奧巴馬執政時期的兩位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和克里(John Kerry)相比,布林肯這一立場更顯強硬。

希拉里和克里基本上堅持「多邊談判」,在主權歸屬問題上「不持立場」,或者說表面上做到不選邊站。而且,當時的民主黨政府不光施壓中國,而且也警示其他主權聲索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支持通過談判、依法和平解決南海分歧。

蓬佩奧則是踩紅線,認定中國南海主權立場「非法」,擺明選邊站,支持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等南海主權聲索國的立場,反對北京和這些國家提出領土聲索或海權要求。

所以,和蓬佩奧立場相比,布林肯往回收了一截,但和希拉里立場相比,又往前邁了一步。

拜登短期內很難改善對華關係

布林肯是一位性格穩重、外交經驗豐富的學者型外交官,不是蓬佩奧那樣的野心家,政治上投機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美國國內共識就是對華強硬。國會參議院能夠高票通過他的提名,也說明國會兩黨對他的信任。

無論在新疆議題,還是南海爭端,布林肯都要顧及當下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為了避免完全照搬奧巴馬時期政策,拜登和布林肯不得不延續右翼政府的一些做法。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拜登新政府對華決策的難度。

但是,要想讓美國外交回歸傳統與理性,要想和中國競爭的同時開展合作,布林肯也要注重在關鍵議題上做出調整,至少要和過去極端右翼推進的路線劃清界限。在修復美國領導形象和盟國關係的同時,拜登政府也不可能不修補布林肯所說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