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快8月解除旅行限制」? 這從來就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據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英文版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透露,中美最快在8月或9月互相解除旅行限制,成為全球最先採取這一措施的國家。
他表示,美國計劃今年6月完成80%人口接種疫苗,到8月達到90%,預計就能實現群體免疫。吳尊友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且能夠消除所有政治障礙,(中美)兩國可能成為最先取消彼此之間旅行限制的國家。

據瞭解,吳尊友3月2日出席了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共同舉辦的線上論壇,與來自中美公共衛生和醫學專家,就中美疫情合作、疫苗開發分配、疫情下的跨境旅行和貿易等議題展開討論。上述信息是他在參與討論是透露的。

中國向6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

+5

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後中美關係仍然陷入僵局,如果吳尊友上述說法可以實現,那無疑是兩國關係的重大破冰行動,將對全球經濟起到非常正面的刺激效果。

然而,目前除了中方從民間到專家到政府對美國疫情的擔憂,考驗也包括美國政府屆時會否承認中國取得了群體免疫?這背後的關鍵核心是美國是否認可中國疫苗,會否將此議題政治化。

疫情爆發以來,圍繞疫苗的爭論從未停止,各國疫苗處於研發階段時,各方對中國疫苗研發的透明度和數據有效性提出過懷疑。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020年11月29日曾報道稱,「中國的疫苗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具有『吸引力』」,而且中國尚未公布多少有關其國產疫苗的數據,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不符合常規」。

美國2020年12月14日開始為醫護工作者接種輝瑞疫苗。(AP)

伴隨着中國向越來越多的國家提供疫苗,抵制中國疫苗外交成為焦點。美國不希望看到中俄通過全球疫苗活動獲得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優勢,這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造成影響。另一方面,美國亦正與日本、印度、澳洲這三個亞太地區盟友共同制定「更廣泛對抗中國影響力的戰略」,而一項向亞洲國家分發新冠疫苗的計劃,則是這一戰略中的一部分。

當地時間3月2日,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稱白宮正關注中俄兩國的「疫苗外交」,「他們(中俄)所採取的舉措在某些情況下會不按照與美國的共同標準來配發疫苗」。普薩基說,「部分國家因疫苗,被迫在人權、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和媒體自由上做出妥協,為的只是得到疫苗。這一情況令人感到擔憂」。

現如今,疫苗有效性不只是科學問題,提供疫苗也不只事關防疫需要。雖然日本、韓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討論啟用「新冠疫苗護照」,但是未來全球疫苗護照版圖,到底是各國互認,還是各國各認各的,還是未知數。

各國疫情防控措施不同,採取的立場自然不同。任何一方採取以對沖對方影響力為目的的防疫措施,都難免會帶來對抗。在政治化鬥爭越發激烈的今天,中美疫情合作的阻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