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華府|解讀「90後」國安委員會知華派高官格維茲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本文獲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國際數據與輿論研究中心授權刊載。
原標題:用機器學習模型解讀美國「知華派」高官: 格維茲和杜如松

拜登政府上任之初,其核心的對華政策團隊出現了一些非同尋常的名字,當中一位便是有智庫學者背景的「90後」朱利安·格維茲(Julian Gewirtz)。身為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中國事務主任(Director for China),格維茲對於中美關係中哪些具體話題和事件最關注?又持何種觀點和立場?這些觀點和立場對了解他未來對華政策取向、思維方式有何幫助?

秉承開源情報和量化分析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我們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及人工整理對格維茲社交媒體發文和學術出版內容進行分析,希望對於回答上述問題有所幫助。

「90後」格維茨擁有牛津大學中國現代史博士學位。他從小就開始學中文,2009年高中畢業,就來到北京《財經》雜誌社實習。他在後來一次採訪中說,《財經》經常刊登知名經濟學家關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文章,激發了他此後的研究興趣。

格維茲曾在知名外交政策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任職,專注中國研究。(網頁截圖)

八年之後,格維茲將自己的博士論文出版為《不可能的合作夥伴:中國的改革者、西方的經濟學家和全球化中國的形成》一書,對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會議——1985年的巴山輪會議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和分析。

他於2013年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2018年獲得牛津大學中國現代史博士學位。其間他曾短暫休學,擔任奧巴馬政府能源部副部長的國際事務特別顧問。

2020年8月,他加入外交關係委員會(CFR)任高級研究員。同期,他還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中國與世界」項目研究員和講師。

基於LDA模型分析2020年發表的513條涉華推文(佔其當年推文總數約一半),我們總結出他最關注四類話題:第一是對中國國內思想及中美關係的分析;第二是新冠疫情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第三類是對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批評和相關政策建議;第四是對中國政策的批評,多與人權問題相關,包括香港、新疆和國內高科技監控問題等

一、中美關係(涉及355條推文)

關鍵詞:leadership(領導能力)、history(歷史)、pronouncement(宣言)、financial war(金融戰)、crisis(危機)等。

涉及中美關係,格維茨的分析和觀點充滿現實主義姿態,鋒芒畢露。他習慣於從頂層視角來研判分析中美關係,非常注重中國領導人的個人風格和施政綱領。

格维兹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就新冠疫情、中國領導人及其施政思想等發表文章。(網頁截圖)

他認為,中國在貿易戰和新冠疫情期間樹立了對美國施政方針和未來發展看衰的信念,中國領導人較堅定認為美國正走向衰落,並且向世界展現出更自信和強硬的態度。同時,中國儘管經濟規模巨大,但領導層仍然存在較強的不安全感,因為如果美國加強與中國經濟的分離,或與盟國合作實施強制措施,限制中國貿易和供應鏈多元化的能力,對中國發展將產生嚴重影響。中方提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政策,開始挖掘內需潛力和市場優勢,也是源於此想法。

同時,他認為中美之間的脫鈎在當下並不可取。中美雙邊貿易依存度仍舊很高;截至2019年,共有156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總市值超過1.2萬億美元,中國政府持有超過1.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此外,有超過35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就學,許多美國大學也從中受益。因此兩國合作中產生的巨大利益和影響力不應該被盲目拋棄,雙方應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傳染病、核武器擴散這些無法單方面解決的挑戰,應在網絡戰爭、南海爭端等可以預見的災難中,就底線和危機管理與緩解機制進行談判。通過這些必要的合作,美國可以向中國傳遞明確的信號,美國並不懼怕或試圖遏制一個承擔世界大國責任、遵守規則的繁榮中國,但其前提條件自然是中國必須要按照美國所認可的「遊戲規則」行事。

二、新冠疫情(涉及89條推文)

關鍵詞:security(安全)、covid19(新冠肺炎)、victims(受害者)、dangerous escalation(危險升級)、instincts(本能、直覺)等。

針對新冠疫情,他認為目前中方存在自滿情緒,忽視了新冠帶來的巨大損失,而盲目強調目前取得的勝利。同時,他承認中方利用國內抗疫成績,成功加強了全民愛國主義教育,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望和中央政府的領導力。中國快速提高科技研發實力,新冠疫苗的推出有助穩定國內疫情,「疫苗外交」也使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大幅攀升。而2020年之於中國,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稱作「歐洲年」,因為歐洲替代美國成為新冠時期中國更為重視的貿易夥伴。

2020年8月28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巴黎,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會面。(中國外交部)

三、對特朗普政府的批評、對未來中美政策的建議(涉及65條推文)

關鍵詞:response(回應)、decision(決定)、post-trump strategy(後特朗普戰略)、 administration(管治、政府)、future(未來)等。

針對特朗普及其政府,戈維茨不吝尖銳批評和排斥。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盲目發動貿易戰,抗擊疫情不得力,令美國制度經歷了相當可怕的幾年,也是美國精英深刻反思和懷疑自省的幾年。

他分析,由於特朗普執政時期的一系列舉動,中方在去美國化思路中漸行漸遠,包括一帶一路倡議探索多元化的市場。中國還在尋求核心產業供應鏈和出口市場的「去美國化」。他認為,出於對「美國正在走向衰落」的基本判斷,中國也敢於採取的所謂「更有攻擊性的立場」,例如與澳大利亞、印度和菲律賓等國關係的變化,在台海事務中更加強硬主動的行動,與伊朗和俄羅斯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以及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對外宣傳等。

對於美國的應對之策,他認為美國首先需要控制住疫情,並實施更多惠及民眾的經濟政策、建立起更加獨立的、更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和歐盟、加拿大等國家深度合作,在未來實質上秉承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堅持美國作為開放社會的理想、通過本國穩定和對外威懾力抗衡中國。

2017年11月,特朗普訪華,習近平陪同他遊覽故宮。(Reuters)

四、人權問題(涉及20條推文)

關鍵詞:analysis(分析)、surveillance(監視)、balance(平衡)、cover(掩蓋)、blank spots(空白點)等。

他認為,新疆維吾爾族人的處境、香港的發展前途等問題,都是美國可以利用,批評和制衡中國的「抓手」。美國政府前一段時間對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的制裁,可以看作是對這種看法的實際驗證。

另外,他認為中國政府運用高科技手段對普通百姓加強監控,也是美方可以利用的機會。他認為,2018年和2019年是中國國內監控體系發展的高峰期,例如政府採購監控攝像頭、預測性警務軟件、智能手機取證系統,以及旨在將收集到的數據結合在一起的平台系統等。他認為,中國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方面政策,不僅是打擊犯罪的手段,也是增強「社會管控」和「維穩」的重要機制。他把二維碼、人臉識別等技術的「天網工程」看做是監控體系的關鍵。

另外,他認為中國精英階層對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重視也是為「中美脫鈎」做的實質準備,把區塊鏈的興起當作可以遏制美元霸權的重要手段。因此,中方對包括阿里巴巴等巨頭公司的發展非常看好,力圖打造本國範圍內的完整技術生態。

本文作者: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國際數據與輿論研究中心,鄭程翰、林靜瑩、胡蓉、孫綺睿、宋凱、巫楠、肖佳宜、史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