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權|「歡迎制裁」而不制裁的澳洲與新西蘭

撰文:黃治金 吳迪
出版:更新:

為了反制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藉「新疆人權」制裁中國個人和實體,中國政府3月26日至27日連續宣佈了針對這三個國家相關個人和實體的制裁舉措,稱這些國家之前對中國的制裁完全基於謊言和虛假信息。
3月28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發佈聲明,再次強調會和盟友及合作伙伴協調施壓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美國、英國、加拿大的堅持,同屬「五眼聯盟」、同樣以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為社會主體的澳洲和新西蘭,則表現得尤為奇特。

針對3月23日以來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歐盟宣布對華相關制裁舉措,澳新兩國政府只對「新疆人權狀況」表達「嚴重關切」,以「外長聯合聲明」的方式稱充足證據顯示人權問題,包括絕育和信仰自由等,且對美加英歐的對華制裁表達歡迎——可是,兩國卻並未發起針對中國的制裁。

應當説,自從拜登(Joe Biden)就職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在加大同盟友的立場協調,以便共同採取行動,加大對華施壓。澳新兩國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國和以白人為主的英文國家,為何在此時選擇了更為謹慎的取態?

在新疆問題上發聲並被中國予以制裁的美歐人物:

+5

新西蘭:現實世界的夏爾哈比屯

事實上,新西蘭多年來一直很少在涉及大國博弈等敏感問題上取態。就中美而言,新西蘭的確和中國在價值觀和話語權等領域存在分歧,但無論是台灣、香港、南海,還是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中國提議,新西蘭都並未加入西方對華施壓的陣營,反而更專注於在經貿領域強化同中國的關係。

這與新西蘭傳統國際觀相關。

一方面,新西蘭地處「世界邊緣」,且人口僅為四百餘萬,地理面積也不到27萬平方公里,僅略大於英國,且安於「偏安一隅」,似《魔戒》世界中土大陸的哈比人故鄉夏爾一樣,很少受國際地緣角力牽連。

另一方面,或許也恰因如此,新西蘭一直努力保持其地緣獨立性,除了長期與澳洲以及斐濟、薩摩亞等太平洋島國保持緊密聯繫以外,新西蘭在地緣方面向來保持獨立,乃至一再就此向大國發難,譬如多次就南太平洋核試驗刁難法國,又或是就捕鯨問題譴責日本。

在中美貿易戰期間,新西蘭總理阿德恩曾訪華強化兩國經貿關係(點擊瀏覽大圖):

+2

所以,在此民意背景下,新西蘭政府大可以尊重民意,一面保持外交獨立,一面為國民拓展經貿、文化、政治合作。這既包括維繫新西蘭與美國的傳統協作,亦包括積極發展與中國的往來。

目前,中國是新西蘭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今年1月26日,新西蘭與中國更新了兩國2008年達成的自貿協定(FTA)。升級後的中新FTA將致力拓展投資、科研、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更全面的產業鏈合作,不再局限於向中國出口奶粉和肉製品。英國路透社引述的經濟分析稱,新西蘭和澳洲對華出口品類趨同,中國升級同新西蘭的FTA,將使得新西蘭商品在中國比澳洲商品更具競爭力優勢。

澳洲的選擇:長期抗戰?更弦易轍?

和新西蘭不同,澳洲在外交、軍事、地緣政治等方面,多次捲入中美博弈。從2018年澳洲跟隨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企業華為開始,它和中國的雙邊關係一直處於低水平。

尤其是2020年疫情年,澳洲政府配合美國右翼政府,在華為5G、香港、台灣、南海和貿易等議題層面對華施壓。無獨有偶,中國海關也隨後加大了對澳洲商品之審查,以商品質量問題和反傾銷現象,向澳洲牛肉、葡萄酒、大麥等一系列商品發起了限制性措施。

2020年12月11日,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出席記者會。在其任內,澳洲以人權、民主、國安為由,對中國企業利益、中澳政治文化往來、以及中國在香港、新疆等事務發起諸多批評。(Reuters)

近月以來,澳洲總理莫里森和外長佩恩(Marise Payne)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提及,一直試圖和中方官員取得聯繫而未果。很明顯,中國不接受澳洲「既要中國市場,又頻頻惡化兩國關係」,亦不妥如今澳洲「口惠而實不至」的現況。

甚至可以說,一如美國為維護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而制裁伊朗數十年,中國如今也在為維護自身區域利益「懲戒」澳洲。如果澳洲不願更弦易轍,那麼或許也就需展現出類同於伊朗一般數十年不折腰的「骨氣」。

相較於新西蘭,澳洲既自視為區域大國,不甘於「偏安一隅」,又更趨向於和美國英國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站隊;同時又面臨着地處西太平洋,無法不面對中國的現實,致使其近年的地緣戰略定位持續錯亂。尤其是在美國未能對該地區提供足夠戰略資源、而中國影響力又逐步提升的情況下,澳洲在中美之間把握好安全利益與經貿利益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如今圍繞「新疆人權」議題,澳洲並未加入制裁中國的行列,或許也是考慮避免同中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也説明,相對於「長期抗爭」,澳洲更傾向於更弦易轍,在澳中關係中尋找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