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為何在會晤普京前重磅制裁俄羅斯?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4月15日,美國總統(Joe Biden)拜登發表講話,稱美俄兩國應緩和局勢,他因此已提議與俄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2021年夏於歐洲舉行峯會。在此之前,拜登剛剛簽署有關對俄羅斯新制裁的行政令,以「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為由,驅逐10名俄羅斯外交官。

同日,美國財政部也發布指令,稱自6月14日起禁止美國金融機構參與以盧布或非盧布計價的俄羅斯主權債券一級市場。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亦指出,華盛頓保留對俄、歐修建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實施額外制裁的可能性。

考慮到就在4月13日,拜登和普京兩人還剛剛通過電話,談及了首腦峯會的事宜。加之在3月27日時,拜登還拿出姿態,邀請普京參加4月22日的氣候峯會視頻會議,後者隨後也決定應約出席。這種打壓和懷柔並行,制裁和首腦會晤同時展開的極度矛盾的局面,似乎已成了美國對俄外交的實態。

美國目前對俄羅斯的制裁是在預料之中的。首先,相對於尚能因產業(如鋁業)等原因對俄羅斯網開一面的共和黨陣營,民主黨陣營維持着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包括「馬格尼茨基法案」等美國對俄「制裁」工具均出自民主黨人之手。

拜登上位後,美俄關係又被定義為歐洲及跨大西洋地區與俄羅斯的傳統衝突,在「通俄門」一案與民主黨夾纏之際,對俄強硬已成為民主黨的一種共識。它也成了驅使拜登當局對俄強硬的原動力。

就在拜登3月16日發表演講,強調普京要為「干預美國大選」的行為付出代價,並稱後者是「殺手」(killer)之後,美國前駐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代表、民主黨人羅賓斯(Jeff Robbins)還投書《波士頓先驅報》盛讚拜登此舉。

其次,美國對俄羅斯施壓的目的還包括穩住歐洲,拜登試圖彌合同歐洲北約體系內盟友的分歧,要重整在特朗普時期離心的體系,展現美國尚有大國氣象。

的確,美方暫時拿不出超過「北溪二號」的利好,烏克蘭當局在東烏問題上的盲動也讓德、法等國不快。但隨着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便可以提上歐盟的議事日程,歐洲國家對北約的重視,以及對美國保護傘作用的依賴都有所增加。對俄羅斯的任何行動都有助於維護這一形象。

目前,俄羅斯也利用了東烏克蘭問題,通過延邊境分散部署約一個軍的兵力,對支援基輔當局的拜登陣營施加壓力。對此,拜登有必要對俄羅斯這種讓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沃爾特斯 (Tod Wolters)將軍驚呼「very, very large」(軍力極盛)的攻勢做點回擊。

當然,美俄終究需要合作,美國需要同各大國合作來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阿富汗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美國並不希望跟俄羅斯維持僵化的局面。拜登當局確立之後,就在1月27日和俄方談及了反導條約的細節。目前的拜登政府還希望俄羅斯能與之在氣候變化、阿富汗撤軍等問題繼續合作。

但在美國國內的政治正確前提下,在「俄羅斯駭客」的「威脅」持續籠罩在華盛頓上空時,對「敵人」的想象雖不至於主導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關係,但美國民間對俄羅斯的敵意仍將繼續。

對於以反俄為號召的拜登陣營,更必須為自己與普京的接觸營造一種並非妥協的氛圍。在美國的內部環境仍未改善之際,他更也有必要以一種進兩步、退一步的態度與俄羅斯接洽並試圖達成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