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氣候峰會|減排是經濟問題 美國盯上新疆太陽能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主持白宮氣候峰會之際,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引述美國政府和清潔能源行業內人士的話,繼續聚焦中國新能源產業,尤其是美國所依賴的太陽能產業。這和年初彭博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宣揚所謂的「新疆強迫勞動」一脈相承。

在4月22日至23日的白宮氣候峰會上,拜登公布了美國新的減排目標,即在203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水準低50%至52%;在2050年美國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而為了推動新能源就業,拜登政府也希望加大太陽能、風能等電力供應。但要推行這一無碳能源計劃,就少不了和中國合作,因為中國在太陽能產業佔領優勢。

事實上,氣候變化根本上還是個經濟問題,中美合作是難免的。現在,低碳經濟、綠色就業、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主題,也是中美博弈的新領域。拜登推動減排目標,投資綠色經濟,都能體現這一點。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氣候演講中解釋應對氣候變化不是「自縛手腳」,提醒美國人抓緊創造綠色經濟的新機會。

+4

根據瑞再研究院(Swiss Re Institute)4月22日發出的報告,如果世界不能控制氣候變化,到2050年全球經濟產出可能減少近五分之一,亞洲經濟將受到最嚴重衝擊,最嚴重情境下中國可能損失近24%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美國可能損失近10%,歐洲近11%。

所以,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各國算是還是經濟賬。這也就意味着中美在傳統經貿領域引發的地緣政治博弈,在氣候問題上也會呈現。

對於中國的減排立場,美國始終抱有不滿。為了施壓,不排除美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裝置加徵關稅,並加大對中國一帶一路海外煤炭項目投資的抵制。《紐約時報》4月21日的一篇報導再次盯上新疆生產的太陽能電板。

2018年9月20日,無人機拍攝的新疆哈密石城子光伏發電站。這是中國「疆電外送」的組成部分。(新華社)

這篇報導提到,中國在太陽能全球供應鏈中佔主導地位,是潔淨能源所依賴的絕大部分太陽能電池板材料和零件的出口國。中國還提供了太陽能電池板的許多關鍵部件,包括世界上逾80%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板用來吸收太陽光能量的原料)。2019年,全球只有不到5%的多晶矽來自美國公司。

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太陽能工業協會已經開始藉所謂的「新疆強迫勞動」,推動太陽能企業將供應鏈從新疆撤出。

拜登政府借新疆議題審核的產品也包括太陽能產品。即便拜登不採取具體行動,國會也會加大施壓。今年,國會《維吾爾人強迫勞動預防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以及參議院外委會剛通過的《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都提到禁止從新疆進口「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

但中國能夠掌控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的優勢,和中國十年前的投資是分不開的。這背後依然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美歐太陽能企業倒閉和西方國內投資不足有關,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現在美國就是想藉氣候議題推動太陽能產業鏈的去中國化,打壓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工業化,為自己推廣新能源革命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