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國防部的認可將小米放在尷尬位置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5月13日前後的美國電子產業界掀起了一場近乎諸侯會盟的風波,來自台北、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的台積電、思科、AMD、ARM、英偉達、高通、三星等64家企業宣佈成立美國半導體聯盟(SIAC)。一條由美國等國打造,旨在就「半導體等關鍵產品和技術領域打造脱離中國的產業鏈」似已呼之欲出。

此前,美國國會參議院的外交關係委員會已幾乎一致通過了旨在「協助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市場、分散供應鏈」的《戰略性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此趨向顯示出華盛頓對北京的行動很可能將延續特朗普時期「中美貿易戰」的對抗態勢。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國防部也維持了對華為、大疆、海康威視、大華等35家中國企業、研究機構、產業實體的「實體清單」與制裁措施。

中國產業界戲稱這種制裁為「美國認證」,是當事企業具備國際先進專利、技術的標誌。一家中國企業從這一榜單上的除名就令人啞然失笑,這家公司就是以智能家電和通訊設備著稱,由美國高通公司協助創辦的小米公司。

圖為4月28日時發佈的小米集團和美國國防部聯合狀態報告,該報告也成為小米此後被移出黑名單的重要依據。(微博@雪球)

美國認證的無用企業

小米集團已在5月12日和美國國防部達成協議,被移出前任政府於2021年1月時設置的涉軍黑名單。此前,小米公司已在華盛頓贏得了訴訟,法官認為,「被告方(即美國國防部)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説明小米公司令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面臨重大風險」。

在彭博社等權威財經媒體看來,小米與美國國防部達成和解協議,標誌着中國科技企業在與美國政府的交鋒中獲得了「罕見的勝利」(rare victory)。

但是,這種罕見的勝利背後總透出一種詭異的色彩,它較之華為公司與美國司法部、聯邦調查局、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等機構曠日持久的徒勞較量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華為公司的辯護律師甚至還被取消辯護資格。

孟晚舟案只是華為在北美遭遇不公正待遇的一個縮影:

+1

《華爾街日報》指出,小米公司被特朗普政府制裁的理由可能只是其總裁雷軍於2019年受過中國政府表彰,以及在2019年推出了總價值500億人民幣的人工智能及「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研究計劃。

由於前者與「中國技術軍民融合」無關,後者暫時只是小米公司的「五年規劃」。加之小米未參與電信基礎設備領域的研發,且高通公司也在與小米的交易中獲利,這使得小米擺脱美國黑名單相對容易。

對小米而言,這一現狀是尷尬的,一方面,被美國移出黑名單讓該公司股價在5月12日後上漲了6%,有望在6月被納入英國FTSE指數,其在歐美的「聲譽」亦得以恢復。但另一方面,這場訴訟展示了小米研發的5G和AI技術尚不至於被提升至「重要的現代軍事技術」的層面,也未達到國家級的高度,其產業現狀也讓小米在中文社交媒體上瞬間成為「美國認證的無用企業」。

作為小米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高通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路透社)

明察秋毫的新貿易戰

畢竟,目前停留並被添加進美國「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大都有領先全球的絕活。華為公司在電信設備、通信標準上的領先地位自不待言,海康威視、大華的監控設備,大疆的無人機也有壓倒性的研發優勢。在技術與生產上剛剛形成突破的中芯國際、中國商飛等企業也因此忝列美國黑名單。即便是在中國國內有「騙子」惡名的「天驕航空」,也是因為其對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專利收購而被美國有所提防的。

拜登當局對於中國企業的黑名單似乎更為「明察秋毫」。相對於仇視信息科技、與硅谷關係不佳的特朗普當局,拜登政府在新技術層面上更為警惕。譬如拜登政府雖在2021年2月暫停了中國字節跳動公司旗下「抖音」海外版Tik Tok的交割與出售進程,但這並不代表拜登當局推翻了前朝的決定。

中國科學家近年來雖然在第三類存儲技術等領域有所突破,但目前半導體技術的很多基礎研究及相關專利仍在美國一側。美方的公告中限定了限制華為公司獲取「美國軟件和技術」,這種限制其實事出有因。(新華社)

拜登政府還把制裁的目光投向了電子競技及遊戲等產業上。到5月6日,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已派員與中國騰訊公司談判。該委員會稱「自2020年下半年起有權命令騰訊剝離在美國持有的資產」。

此外,拜登當局還希望以不損害美國投資者的方式採取「制裁」。5月4日,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指出,拜登政府正在考慮修改特朗普時代的禁止與所謂「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進行股票交易的規定。到7日,被列入美國「涉軍黑名單」、一度被納斯達克威脅摘牌退市的中國科技企業「籮筐科技」就被撤銷了「退市令」,得以繼續交易。

在拜登的幕僚中,希望中美妥協、各退一步的政界、財經界人士不在少數。以坎貝爾(Kurt Campbell)為首的新一批美國政要一度認為,拜登治下的美國需要醖釀一種「競爭與和平共存」的對華環境。華盛頓亦會一改此前擠壓中國生存空間的做法,轉向「勒索買路錢」。

遺憾的是,經濟問題終究不因高層態度而轉移。拜登當局也已用直觀的方式展示了中美之間的哪些企業是具備潛力,哪些企業不存在威脅。小米公司的遭遇,也許將是該公司最為尷尬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