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上:以色列葬送難得的外交收穫?|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葉侃
出版:更新:

5月份持續11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大規模流血衝突已畫上休止符,曾經猛烈交火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軍隊於5月21日簽訂停火協議,但以巴局勢並未完全平息,停火協議簽訂後,以色列仍對東耶路撒冷謝赫傑拉地區持續包圍,以色列警方也與巴勒斯坦民眾在阿克薩清真寺發生過沖突。
回看剛剛過去的這一輪以巴衝突,針對其中值得總結與反思之處,《香港01》記者採訪了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員李興剛博士,分上下兩篇刊布。

01:從5月上旬的耶路撒冷街頭騷亂,到開齋節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武裝衝突,再到5月21日雙方簽訂停火協議,如何總結此次以巴衝突?
近期正值巴勒斯坦大選,以色列也處於中左翼能否組閣取替利庫德集團(Likud)的關鍵時刻,如何看待衝突爆發的政治操作因素?

李興剛:事實上,每次巴以衝突升級都是比較快的。雙方的矛盾和憤懣積鬱的時間長,就會像火山噴發。一直在噴發的火山,一般規模不會太大,往往突然噴發的都要猛烈些。從技術上講,這些年哈馬斯掌握的武器技術進步,導致其與以色列相互逞兇鬥狠顯得更快一些。

最關鍵的是,雙方在這一時間節點上都有政治上的考量,都涉及國內選舉。曾經通過巴勒斯坦國內大選在2006年上台執政的哈馬斯,對阿巴斯(Mahmoud Abbas)政府一味推遲預定的大選顯然頗為不滿,因為這事實上終結了哈馬斯在投票箱中與法塔赫進行正面對決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對以色列逞兇鬥狠就成為其奪取和展現權力的主要手段。通過對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遭襲擊事件的迅速反應,對巴勒斯坦民眾抗議行動的支持,哈馬斯無疑進一步積累了威望。

以色列方面,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也面臨着關鍵節點。此次巴以衝突爆發之前,內塔尼亞胡再度遭遇選舉失利,利庫德集團未能拿下多數席位,組閣失敗。關鍵時刻,以色列中間派聯合反內塔尼亞胡力量,即將達成新政治聯盟,並有望完成組閣。這意味着「以色列凱撒」很快就將與總理大位失之交臂。

此時巴以衝突的突然爆發,無疑給了總理之位岌岌可危的內塔尼亞胡再次獲得了領導全國、處理危機的機會。其實在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中,巴以問題助其登上總理大位此前已有先例。

+39

01:的確,內塔尼亞胡需要這樣一場危機,在拖延政府組閣的過程中繼續尋找機會。外界也因此多有討論,以色列會否將軍事打擊力度升級,比如出動地面部隊。此前外界有消息稱雙方會於5月20日達成停火協議,哈馬斯一度出面否認,但21日雙方即印證了傳言。

李興剛:我一直認為以色列的軍事打擊不太可能進一步升級。一方面,以色列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即定點清除哈馬斯武裝派別卡桑旅的核心軍事指揮力量,讓哈馬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再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而以色列若想畢其功於一役,一勞永逸地解決哈馬斯,又顯然不太可能。

另一方面,將軍事打擊力度再升級,甚至派地面部隊進攻加沙,會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國際輿論壓力也會更大,以色列必然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更何況,重新佔領和控制的加沙地帶必然是一個高成本低收益的行為,不然為什麼2005年時任以色列總理沙龍(Ariel Sharon)會選擇單邊撤離呢?以色列的行為一定會遵循成本收益的最佳平衡點。

01:特朗普政府期間,美國持續推動以色列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和解與建交。這是否受此次以巴衝突影響?

李興剛:2020年9月以來,特朗普政府促成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美國民主黨也承認這是一個重大的外交成就,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拜登今後應該會繼續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特別是勸説沙特採取「大膽行動」,但不會投入像特朗普時期那麼大的資源和精力,更不會採取魯莽、離經叛道的方式方法。

現在看來,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發生新的建交潮在短時間內已不太可能。如果以色列重新佔領和控制加沙地帶,完全有可能徹底葬送對以色列來説來之不易且難能可貴的外交突破。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建交,事實上只不過是把本國的利益和整個阿拉伯民族的利益脱鈎。與以色列建交並推進經濟合作,的確有利於海灣阿拉伯國家,但是這些國家也要面對國內的民意壓力。

在這次巴以衝突期間,以色列在巴以問題上這麼強勢,對加沙進行瘋狂轟炸,阿拉伯國家的民眾都看在眼裏。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民眾是有傾向的,普遍在情感上支持巴勒斯坦,這些阿拉伯國家的政府不可能不考慮這個問題,不能因為要與以色列建交而影響到自己國內的政治穩定。

以色列與哈馬斯都需要通過一次軍事衝突來撬動國內危機。(AP)

01:部分評論認為,此次以巴衝突暗藏以色列與法塔赫之間不能言明的默契。剛才已經説到,內塔尼亞胡想藉軍事行動扭轉自身國內危局,而法塔赫也希望藉以色列之手來削弱哈馬斯。也會有觀點認為,這樣的説法有陰謀論的嫌疑。

李興剛:我覺得也不能叫「陰謀論」。二戰以來,每當一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發生衝突紛爭,就會有另外一些阿拉伯國家私下和以色列達成默契。就法塔赫而言,其在自己的國內政治利益考量上確實與以色列有利益契合點,從這個意義上説,(法塔赫與以色列存在默契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01:社會層面,這一輪以巴衝突引發了以色列境內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族群衝突,甚至被喚作幾十年所積攢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譬如有以色列民眾對媒體表示,以色列猶太人與約旦河西岸阿拉伯人的民間交流曾經很頻繁,但2000年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義爆發後,以色列開始修建著名的「隔離牆」,後隔離牆時代長大的以色列90後和00後兩代人,幾乎沒有機會前往約旦河西岸,在此基礎上,近年來內塔尼亞胡等人不斷妖魔化境內阿拉伯公民,加上極端言論在網路上的大量散播,讓族群間的敵意加劇。

李興剛:以色列當初以西方式的民主國家立國,開始的時候,境內的阿拉伯人尚且可以作為二等公民生存和發展。再加上之後的幾十年,以色列的經濟狀況遠遠比巴勒斯坦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要好,所以相比同胞,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似乎情況要更好一點。

但是最近這些年,內塔尼亞胡一直在推進以色列的猶太化進程,希望從宗教上把以色列打造成一個猶太國,這必然會擠壓以色列境內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本就是二等公民,如今境遇只會越來越糟糕。

這種政策歧視(比如猶太家庭可以享有的補助,阿拉伯人沒有)顯然會導致境內的阿拉伯人越來越不滿,積鬱的憤懣到一定程度自然要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