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保守派總統大熱人選  文在寅兵行險著恐起反作用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距離韓國明年大選僅剩9個月,雖然各派候選人未定,但朝野競爭戰早已打響。讓進步派緊張的是,曾一度被認為毫無戰力的保守派藉助文在寅政府的執政失誤而贏面上漲,不僅4月奪下首爾釜山兩市市長寶座,其支持的前檢察總長尹錫悅的民調也一直力壓進步派候選人。
而正當尹錫悅開啟政治活動之際,突然驚傳當局剛成立的調查機構對其進行調查,引發韓國政治圈震動,同時再度掀起關於司法改革正當性的大辯論,而這正是文在寅的一大減分項。外界不僅擔心青瓦台這步棋可能引火上身,反而為保守派做嫁衣。

由於韓國保守派缺乏有號召力的候選人,所有保守派支持者都湧向了無黨派、抵制文在寅司法改革的前檢察總長尹錫悅。但尹錫悅沒有任何執政經驗,且其主導了清算前保守派總統李明博和朴槿惠的司法調查,與保守陣營殘餘的親李派和親朴派陣營素有齟齬,因此是否參選一直是未定之數。不過,尹錫悅從本月起兩度參加公眾活動,對外界表示「要建設一個沒有怨恨的國家」、「請關注我走的路」,被認為是最終下定決心出戰。

這自然讓進步派倍感威脅,根據韓國最大民調機構Realmeter於6月10日公布的數據,尹錫悅支持度高達35.1%,超過隸屬進步派的兩大候選人——京畿道知事李在明(23.1%)和前國務總理李洛淵(9.7%),且這已是尹錫悅連續四個月民調蟬聯第一。

在此背景下,韓媒6月10日報道文在寅政府新成立的「高級公職者犯罪調查處」(下文簡稱「公調處」)開始立案調查尹錫悅,就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不僅僅單純是選前調查政敵,要想釐清個中利害關係以及韓國選民觀感,則必須要追溯到文在寅主導的司法改革。

尹錫悅(左)是目前韓國總統大選支持度最高的候選人。(美聯社)

遏制檢方權力的使命

韓國檢察系統一直因權力過大、滋生腐敗、試圖影響政治而令人詬病。該系統壟斷了起訴權、立案和結案權、嫌犯逮捕權和釋放權等,對上獨立於法務部長(即司法部長)作業,對下領導警察偵查,權力之大可謂全球獨一份。這固然能賦予檢察官不畏政府壓力獨立調查的空間,但亦滋生了與政商勾結的腐敗行為,甚至出現檢察官狙擊改革派政客、窒礙司法改革的濫權之舉,這也是韓國「檢察共和國」別名的由來。

在進步派選民看來,檢察系統對主張司法改革的進步總統盧武炫在任內和卸任後都死咬不放、最後逼得其跳崖謝罪,卻對保守派總統李明博在競選時期涉嫌參與的「BKK股價操控案」輕舉輕放,都體現了檢察系統偏愛保守派的政治化傾向。

試圖推動「檢警分權」而不得的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則認為檢察系統是政治投機者,他曾批評道「目前韓國最嚴重的癌症是檢察院……它在現任總統的全盛時期通常過度服從,但在最後階段卻猛烈地咬住他。」這在檢察系統在金泳三、金大中和朴槿惠的任期末尾發起猛烈進攻,將前兩人直系金屬和朴本人送入監獄都有所體現,確實有見風使舵、向未來政府投誠之嫌。

總之,在長年民怨積累下,再加上朴槿惠的閨蜜幹政門被曝出早在2014年就有跡象、但檢察機關彼時未有深究而引發眾怒時,文在寅清算積弊、司法改革的主張就自然深得民心,助其登上總統大位。

前總統盧武炫在任內和任下被檢察系統追纏至死,是進步派堅決主張收緊檢方權力的一大動因。(wiki commons)

兩次大鬥爭傷及政府民意

不過,由於文在寅必須依賴檢察系統徹查朴槿惠等,因此任內前兩年未向檢方動刀,與其任命的檢察總長尹錫悅也算得上合作愉快。但等到朴槿惠等被投入大牢,司法改革提上日程後,昔日戰友就不可避免地轉為敵手,並爆發「曹國事件」和「法檢之爭」,最後以文在寅折損兩任法務部長、損失巨大民意但改革落地,尹錫悅憤而辭職卻累積大量人氣做結。

為何文在寅推行正義事業卻失去了民意?這可能是因為在選舉體制中,看似正義比實際正義更為重要,而檢方恰好較成功地將自己包裝為看似正義的一方。先是尹錫悅本人在韓國口碑良好。他曾在2013年調查國家情報院前一年干預大選、抹黑文在寅一事,並因為主張立刻逮捕時任國家情報院院長元世勛而遭到停職和排擠,彼時就樹立起清廉正直的形象。他此後在擔任檢察總長期間又將朴槿惠和李明博送入監獄,進一步加深了自身民望。

而另一邊廂,因受到檢察系統和反對派巨大阻力、不得不以雷霆手段推行改革的文在寅,則被反襯得「獨斷專行」。先是在2019年9月,文在寅在親信曹國女兒走後門上名校的醜聞爆發時,仍堅持任命其為法務部長主導司法改革,引發大規模抗議。大量痛恨權貴的年輕人失望地指摘文在寅「雙重標準」、「表裡不一」,致其支持度首次跌破40%。檢方則立刻跳出來「伸張正義」,迅速搜查曹國私宅、起訴其妻等,最終曹國在上任一個月匆匆留下改革方案後便辭職。

韓國2019年9月數萬示威者到光化門一帶集會,要求法務部長曹國下台。三年前,數百萬民眾在同一地方集會,要求前總統朴槿惠下台。(美聯社)

這是文在寅政府和檢方的首次大對決,政府一方主張曹國本人並未犯錯,且對檢方明裡暗裡挑戰人事權感到憤怒而拒絕退讓——有調查顯示,關於曹國家人特權醜聞的報道多引用「檢察院內部人士」為源,因此當局視之為檢方故意放黑料阻礙司法改革。但問題是,特權醜聞向來是韓國輿論易燃易爆點,朴槿惠閨蜜幹政門的導火索正是類似事件,無論文在寅政府如何怒斥檢方幹政都無法抵禦輿論對於特權階級的怒火,這便導致青瓦台在首場交鋒中栽了跟頭。

但這並未折損文在寅改革決心,他此後任命有鐵娘子之稱的進步派大老秋美愛接手法務部長,並在2020年11月激發了「法檢之爭」。先是秋美愛當月24日以尹錫悅違反中立原則、與保守派媒體《中央日報》社長見面等事為由,勒令其停職,為韓國憲政史上首見。尹錫悅立刻上訴,指責當局否定民主和法治,當時不僅檢察系統和在野黨聯名上書批評執政黨干涉司法獨立,就連法務部自身的監察委員會也指秋美愛行事違反程序,法院也在12月4日裁定暫停停職處分效令,讓尹錫悅立刻復職。但文在寅政府在12月17日繞過法院再度批准停職處分,最後以秋尹兩人前後雙雙辭職了結。而摻雜期間的秋美愛助兒子減少服役時間(韓國輿論另一個爆點)爭議,更激化了社會的負面觀感。

當時韓國社會認為,文在寅為除掉尹錫悅而不惜犧牲秋美愛,且鑒於法務部違反原則、證據不足在先,因此從始至終主張法治精神的尹錫悅佔據了道德高地,就連進步派內也有聲音批判文在寅政府從進步的「燭光集會」演變為「軟性獨裁」,文在寅支持度也錄得彼時新低。可以說,在與檢察部門的兩次大鬥爭中,政府民意都出現了顯著流失。

與曹國事件類似,去年11月底的法檢之爭也導致文在寅支持度出現顯著下降。(Realmeter)

調查政敵恐助其獲迫害光環

而文在寅政府在架空尹錫悅期間完成的前所未有的司法改革成就,包括將偵查高級公職人士及其親屬的重要權力從檢察系統抽走並交給新成立的「公調處」、將部分偵查權和結案權移交給警察部門,也因籠罩在「法檢之爭」的硝煙之中而失焦。保守派更大肆鞭撻「公調處」或會淪為文在寅調查政敵的「錦衣衛」,並非清廉的中立機構。同時,聲稱因「無法眼睜睜看文在寅破壞憲法精神與法治制度」而辭職的尹錫悅,也迅速躥紅為保守派的正義鬥士,吸引了諸多對當局程序不正義而感到失望的進步派年輕人。

不過,從未有執政經驗的尹錫悅現時只是凝聚了社會對執政黨的普遍不滿,一旦選戰真正打響,選民在認真權衡利弊後,在地方經濟治理有方的進步派候選人李在明、或風格穩健經驗豐富的李洛淵都有一定優勢。

但在雙方蓄勢的當下,剛成立的「公調處」突然在尹錫悅即將宣告參選之際啟動司法調查,無論這是單純司法舉動還是受到政府指示,都不可避免地給外界予政治鬥爭之感,似是坐實了保守派對於「公調處」的指控。許多保守派媒體詰問道,文在寅過往義正言辭批判檢察系統為政治工具,但「公調處」此舉與其批判對象何異?再一次,保守派佔據了看似正義的高地,並將輿論焦點轉至文在寅政府民意多次折戟的司法改革上,尹錫悅更可能因此獲得政治迫害的光環。

客觀而言,司法改革不通過高壓手段也抵不過檢方強大阻力,但架不住保守派擅長利用相關輿論痛點來吸引憤怒、渴望變革、自認為被文在寅辜負的年輕人。在4月的首爾釜山市市長補選中,就出現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男性)大量轉移至保守陣營的趨勢。而最大保守派在野黨「國民之力」近日選出36歲黨魁李俊錫,其主張打破文在寅代表的「586」民運一代(即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學參與光州運動、現年50多歲)的政治壟斷的主張,也幫助保守派以李俊錫代表的革新、尹錫悅代表的正義來改頭換面。

而在保守派千方百計修補因朴槿惠而拖累的聲譽之時,與當局關聯甚密的「公調處」作風卻有保守派政檢勾結的遺風,令人擔憂此舉最後反而會助長保守派選情,危及其連任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