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訪美|深化美韓合作之際仍在中美間逢源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周五(5月21日),文在寅到訪白宮,繼日本首相菅義偉之後成為拜登上任以來第二位在白宮迎接的外國領袖。如此重視韓國,當然有與華「極端競爭」的外交考慮。兩人會面後,在朝鮮、疫苗、科技、中國相關等議題的着墨,都可以看出拜登有意修整美韓相關的性質,而韓國在中美之間的中立態度始終難為美國所動。

離卸任不足一年之期,文在寅對於美國的最大政治訴求就是其協助重啟朝韓和平進程,當中的一大要點就是美朝重啟談判。目前,文在寅民望低落,上月底更一度跌穿30%,與2018年朝美、朝韓關係大幅解凍時的80%高位差距極遠。如果拜登能在此施以援手,文在寅除了有望將朝韓和解作為其政治遺產之外,也可助力其黨候選人來年3月的總統選舉。

對於拜登而言,能將韓國進一步推向以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為核心的抗華聯盟,迫使其與日本一般在台灣、香港、新疆人權等議題上發聲,當然也是最理想的峰會政治目標。不過,外交往往是一個各方朝中線靠攏的過程,極少有任何一方可以達成自己心中完美的結果。

韓國總統文在寅5月21日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美聯社)

不完美的結果

在朝鮮問題上,拜登當局在文在寅對訪前已完成了其朝鮮政策檢討,改變了特朗普時代一刀切以完全廢核換取撤銷制裁的做法,改以廢核為最終目標、個別進展換取個別寬免的循序漸進方式,符合了文在寅政府的願望。在雙方的共同聲明中,文在寅也特別對此表示歡迎。

同時,拜登也確認了美國將會以朝韓板門店宣言,以及2018年特朗普與金正恩新加坡首會後的共同宣言作為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永久和平的外交和對話基礎,無疑是對文在寅於特朗普執政期間的對朝政治路線的背書。而且,拜登亦趁文在寅訪問白宮之際,正式任命了前美國駐韓大使金星容(Sung Kim)為美國對朝特使,而拜登自己也表示如果金正恩對討論棄核展示出前期談判可確認的認真承諾,將願意與之會面。配合拜登當局執政以來已對朝尋求對話的背景,這些表態似乎為美朝重啟談判提供了一些動力。

可是,正如美國願意與伊朗重啟協議協談判一般,問題不在美朝願不願意對話,而在於哪一方願意為重啟對話而作出一些讓步動作。在美國而言,這可以是發表朝鮮戰爭的終戰宣言,或者減免朝韓經濟合作項目相關的制裁等。這明顯是「時日無多」的文在寅之所願,但拜登卻沒有提出任何的具體讓步動作。一方面,這顯示出朝鮮問題終究不在拜登首要外交任務之列,另一方面,也可見曾稱金正恩是「好謀殺的獨裁者」的拜登此刻並不願意為拉攏文在寅而冒上前路不明的政治風險。

同樣地,在中國相關的問題上,文在寅雖然願意在雙方的共同聲明中加入「強調台灣海峽維持和平穩定的重要」一語,卻沒有像此前的美日首腦共同聲明般配以「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議題」,更加沒有提及香港和新疆的人權狀況。同時,文在寅也明顯無意靠近Quad的框架,全篇聲明中提及Quad的一句只牽涉太平洋島國。由此可見,對華貿易額比對美日的總貿易額還要高的韓國,此刻仍然是堅守其外交中道,沒有達至拜登心中所願的結果。

美國駐韓國大使館外,有示威者抗議,要求美國結束對朝鮮的戰爭行為並撤出駐韓美軍。(美聯社)

更全面的關係

雖然文在寅和拜登都沒有達成其所樂見的政治目標,此次峰會卻至少有兩個實際可見的成果。其一,美國同意韓國終止前者自1979年起實然加諸韓國身上的導彈發展限制指引,使韓國能夠發展射程達800公里以上的彈導導彈。其二,美國決定向55萬的韓國軍隊提供疫苗接種。

上述的導彈限制,起初限於射程180公里,隨後經多次放寬至800公里,使韓國導彈射程已可覆蓋朝鮮全境。這一次完全撤銷限制,實際上是對韓國在與美國協調下發展成區內強權開了大門,也免除了韓國在其太空科技發展上的技術規限。在這次美韓峰會中,韓國就同意加入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主導的外層太空行為守則,即《阿提密斯協定》(Artemis Accords),而美國也對韓國發展其衛星定位系統表示支持,並表明會提升其與全球定位系統的配合。

一位韓國前國防高層就對韓聯社表示,此決定讓韓國重新獲得其導彈自決權,而長程導彈將提升韓國的國防能力和外交力量。可見此舉強化了韓國在區內安全領域上的自主性之外,也強化了其在美國區內部署的重要性,是美國安全關係的微妙轉變。

另一方面,目前韓國國內疫苗接種緩慢,該國雖然超購疫苗,卻似乎面臨供應不足,美國在此確可提供助力。雖然拜登沒有如預期般以「借出」疫苗的方式去支援韓國,不過向韓國軍人提供疫苗可算是第一步。相信當美國國內達至群體免疫,其對盟友的疫苗輸出將更為直接。在峰會後一天,美國疫苗製造商莫德納(Moderna)和諾瓦瓦克斯(Novavax)就與韓國政府敲定協議,同意在韓國生產疫苗。

更值得留意的是,相較於美韓過去集中在安全議題、因時際會着及朝鮮的外交關係,雙方的共同聲明卻特別強調兩國關係的未來在於「全面夥伴關係」,當中科技層面的合作是重中之重的項目。

雙方將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層面進行合作,並成為合作工作小組,在技術投資審批方面互相配合。同時,雙方將發展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在新世代電池、氫能源、碳回收和儲存、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項目進行合作。

韓國SK公司在美國佐治亞州的電池工廠。(SK官網)

在通訊技術上,雙方更特別提到會在5G及6G的網絡基建之上推動「OpenRAN」技術,以增進通訊安全和行業競爭。

與由華為、愛立信、諾基亞領導的傳統通訊設備不同,OpenRAN將硬件與軟件分離,與傳統設備的比較就正如家用拉線電話與智能電話一般,前者的功能由硬體定義,後者的硬體卻有較普遍的用途,由軟件控制,使通訊服務供應商可使用不同的硬體供應者。目前,這套技術的實際應用由日本樂天集團(Rakuten)領先推行,歐洲多家主要流動網絡公司也開展了研究。

此OpenRAN的提法,正正突顯出拜登面對在中美間謀求中立的國家,採取了與特朗普時代不同的態度:與後者禁用華為的呼籲不同,OpenRAN對硬件供應商而言,將是一套來者不拒的開放制度,符合了類似韓國此等國家的願望。

科技層面的合作也進一步強化了兩國的經濟關係。拜登在記者會上就點名提到三星、現代汽車、SK及LG在美國高達數百億美元的投資。

韓國重要性不容忽視

拜登當局之所以會謀求將以往基於安全合作的聯盟,發展成更為全面、包攬科技和經濟的美韓夥伴關係,根本上是因為韓國的科技實力已到了美國不得不尋求其協助的境地。

一方面,此刻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對「以車為命」的美國人及其汽車產業打擊尤甚,突顯出晶片製造業的重要性。由於美國英特爾的技術挫敗,今天的尖瑞晶片製造和製造產能都集中在亞洲,擁有三星的韓國,以及擁有台積電的台灣,近來更開始被形容為21世紀「新OPEC」(即石油輸出國組織,意指晶片是可供國家壟斷供應的新石油)。文在寅在訪美前就宣布了與各大企業合作投資超過510萬億韓元(折合約3.51萬億港元),用以發展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

對此,美國除了要與韓國政府合作保障其企業的晶片供應之外,還需積極吸引韓國企業在美國設廠。三星據報就正計劃投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德州奧斯汀設廠。

韓國5月13日公布半導體戰略,預計在未來十年投入4,500 億美元在韓國建立世界最大的晶片工廠。(青瓦台官網)

另一方面,韓國的科技實力也不限於晶片。例如在電動車電池方面,最近就有美國政府被迫安撫韓企以保投資的例子。事源LG於2019年投標落敗於SK之手後,就商業機密問題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控訴,ITC到本年2月認同SK不當使用商業機密,對之發出10年進口禁令,SK馬上要脅如果ITC決定不被推翻,將不再繼續其佐治亞州26億美元電池廠房的投資。爭議引起業界對美國電動車發展的擔心,佐治亞州共和黨州長與兩位民主黨聯邦參議員都馬上向拜登進行遊說。最終,拜登政府介入周旋,讓LG接受18億美元賠償了事,確保了拜登兩萬億美元基建大計中的美國電動車供應鏈不會失去關鍵節點。

由此可見,韓國因其科技實力,對美國的重要性已遠遠超越了過去的安全合作、對朝交涉,也不再是美國印太政策中「日本旁邊的軍事駐地」。此等美韓關係的發展,雖然與對華政策不無相關,卻主要建基於美國對韓國地位的新認知,也意味着在韓國堅持外交中道的背景下,美韓關係也不會只是美國對華外交或印太戰略的一環。美韓關係本身對於美國國內利益而言已有了其獨立的重要性。

上文刊登於第266期《香港01》周報(2021年5月24日)《文在寅首訪美國新政府 韓國外交中道未為拜登所動》。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6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即將面臨嚴格規管 加密貨幣狂潮到頭了嗎?

五天假期拖足十年 政府懶理基層處境

台灣疫情「新常態」: 重新學習如何防疫

體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 「非精英」運動不值得推廣嗎?

對照內地「房住不炒」 香港深陷「房炒不住」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