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軍演針鋒相對 美俄底線角逐會擦槍走火嗎?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近日,當由美國主導的多國黑海聯合軍演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莫斯科方面也「恰如其時」地在黑海展開了「例行」海空協同演練。美俄雙方同時在相近海域舉行針鋒相對的軍事演習,這在此前的美俄對峙中較為少見。而如果細究相關演習安排的話,雙方之間的一些微妙差異更加耐人尋味。

由美國與烏克蘭聯合主辦的「海上微風2021」黑海聯合軍演,從表面看來聲勢極為浩大。據悉,共有來自六大洲32國參加了此次軍演。參演總兵力達5,000人,另有32艘軍艦,40架戰機及18支特戰分隊加入。

考慮到黑海並非外洋的事實,如此體量的演習規模不僅不容小覷,還超過了以往歷次黑海例行軍演。更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習參演國所涉之廣已經遠遠超出了北約的既定框架:日本、韓國、澳洲乃至遠在拉美的巴西都加入了此番由華府坐莊的「黑海盛宴」。

因此,美國主流媒體幾乎一致將焦點集中在對盛會規模之宏大以及象徵意味之深遠的稱頌上。

諸如「如此數量的成員加入聯合軍演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那就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自宣稱對黑海水域的掌控權」以及「如此規模空前的軍演是對此前莫斯科方面在黑海公共水域野蠻驅逐英國與荷蘭艦艇的強力回應」之類的措辭充斥着美國輿論場。

+3

與對「黑海盛宴」規制的讚歎相比,美國輿論場對軍演科目與實際演習情況的關注卻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的報道均以多科目海事聯合演練這種大而化之的措辭概括之,只有美國海軍官網略微提及了終末階段的,有關兩棲登陸突擊主題的多國協同演練,但對相關細節也未予充分展開。

相比於美國方面的大張旗鼓,俄羅斯方面對自身在黑海地區同時展開的「反制軍演」之報道卻顯得頗為低調。

截止目前,僅有俄羅斯國防部直屬的紅星電台對此進行了簡要報道。但與美國輿論大張旗鼓的「盛世陣容」宣傳相比,莫斯科方面的宣傳顯得淡然卻直擊要害,重點強調了俄軍進行實彈演練的「亮眼戰績」。

比如紅星電台在相關報道中就以平實有力的措辭描述了俄黑海艦隊出動由蘇-27、蘇-24、蘇-30與蘇-34四種機型共同組成的空中力量編隊出其不意地挫敗「敵軍」企圖登陸突襲塞瓦斯托波爾港的「生動故事」。

兩相比較不難看出,對此次黑海軍演,華府重在營造某種「美國陣營大團結」的氛圍。由此,一方面可以展示與基輔方面「同仇敵愾」的形象;另一方面,則藉此向普京(Vladimir Putin)當局展示「美國實力」與「華府底線」,使後者在烏克蘭問題上不至於太過冒進。換言之,對於拜登當局來說,此番「黑海盛會」政治渲染意味遠大於軍事實戰意味。

而對於普京當局來說,由於黑海地緣利益已然關涉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紅線」,政治渲染已無多少必要。反之,只有實打實的軍事威懾方才是應對美國陣營挑戰的「治本之策」。因此,對於俄軍來說,針鋒相對的「反制軍演」必須以實戰為根本,以強勁的防禦威懾力向敵方展示挑戰俄羅斯安全利益所要付出的「高昂代價」。

俄羅斯在黑海地區保持對北約保持軍事威懾的策略實施已久,圖為2021年4月22日,俄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沿岸舉行登陸作戰演練。(Getty Images)

事實上,直到目前,雖然拜登(Joe Biden)當局在外交辭令上對俄羅斯愈發強硬,但並未改變華府長期以來默認的不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軍事碰撞的「戰略信條」。

其中的根本原因乃在於一個華府軍事精英幾乎人所共知,卻又因種種外在環境限制而諱莫如深的共識——即雖然北約軍事力量就紙面水平而言明顯優於俄羅斯,但他們自身對於北約聯軍的協同作戰能力缺乏足夠信心。

而在直面俄羅斯這種巔峰已過,卻實力猶存的軍事強權時,五角大樓方面的底氣只會更弱——這一點從此次「海上微風2021」軍演刻意淡化實戰色彩上可見一斑。

因此,在俄 「戰略後院」以某種臨近「擦槍走火」的底線試探策略測試普京當局的「反制紅線」就成了當下美國軍方所能運用的,性價比最為合適的「抗俄威懾」模式。對於俄羅斯來說,放在之前如此針鋒相對的「同時反制」並非優先選項。

但在新版國安戰略高度強調「西方威脅」的背景之下,莫斯科方面也拋開了此前的絕大多數「對美戰略顧忌」,而毫不猶豫地在黑海地區上演了一場與美國針尖對麥芒式的「海上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