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聯合制定北極捕撈業規制 中美俄邁出關鍵一步

撰文:張鑫媛
出版:更新:

《日經》8月1日報道,10個國家和地區計劃於2022年上半年在韓國舉辦會議,共同商討北極捕撈業國際規則的制定,與會國家包括中美俄三國。面對日益增多的爭端和博弈,中美俄在北極規則制定上的合作能走多遠,還是未知數。

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北極冰蓋融化使得該地區開展人類活動的難度下降,北極戰略地位相應提升。目前,中美俄三國均表現出積極參與北極事務的意願。中國在2018年出台《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明確提出中國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將以「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維護各國和國際社會在北極的共同利益,推動北極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北極政策目標。

此外,中國也極力主張與各國共同建設「冰上絲綢之路」,以中俄北極航道合作為依託,聯通「一帶一路」。美俄兩國則憑藉其北極國家的地緣優勢持續加強軍事部署。俄羅斯先發制人,現已擁有全世界動力最足的核動力破冰船,並在北極地區完成了「匕首」超高音速導彈首次試射。而美國則處於北極戰略較為初始的時期,持續加碼北極軍事建設和軍事演習力度。

中美俄各自在北極的利益需求引發了三大國之間的利益爭端與博弈。2017年,中俄明確提出合作開通北極航道。2021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發布推特表示在北極「我們必須首先關注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認為中俄北極活動對美國安全的威脅更甚於氣候變化,並指中國對自身「近北極國家」的判定為幻想,實則與北極遠隔900英里。5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向國際社會呼籲北極去軍事化,矛頭直指俄羅斯。

2021年3月26日,俄羅斯海軍歷史上首次進行三艘核潛艇同時打破北極冰層浮出水面訓練。(AP)

基於大國博弈的背景,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完善成為利益相關國家的共同訴求。今年6月,包括中美俄、歐盟在內的10個與會國家和地區簽署的《預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漁業協定》正式生效,為明年北極捕撈業規制相關會議的籌辦奠定了合作基礎。海洋保護協會評論人員表示,管制不受規制的捕撈業符合包括美俄在內的北冰洋沿岸國家的共同利益,各國有望擱置其他爭議,在這一領域建立長期合作。出於環境問題、北極航道建設和未來經濟安全的考慮,參與該規制的制定也將有利於中國提升北極治理參與度,同時奠定北極經濟參與的基礎。

大國合作有望在北極地緣政治與安全領域推進。今年5月20日舉辦的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通過了《雷克雅未克共同宣言》,發布了北極理事會歷史上首份長達10年期的戰略發展計劃,並提出強化北極理事會作用的目標。北極理事會是以8個擁有北極圈內領土的國家為成員國,以中國、德國等13個國家為觀察員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是中美俄三國在北極問題上少有的合作平台之一。理事會現有工作內容主要集中於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等領域,北極戰略地位的提升也為該組織提出了地緣政治與安全方面的新要求。《宣言》的提出意味着大國在北極的合作邁出了新的一步,不過美國對俄國軍事部署和中俄建設「冰上絲綢之路」的強烈負面態度也反映了中美俄在北極地緣政治層面存在較大分歧,為三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和對話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