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下全球能源版圖變局及對中國的影響|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俄羅斯發起的烏克蘭戰爭以及引發的西方對俄全面制裁,是終結全球化的最後一捆稻草,是雪上加霜。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後果,是此前高度市場化的能源自由貿易被終結。

自上個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之後,近半個世紀以來,石油和天然氣大體上相對自由地在市場上流動。不過,當烏克蘭戰爭引發美歐對俄實施全方位制裁後,這樣的局面戛然而止。顯而易見的是,俄烏衝突正在重繪世界能源供應版圖,戰爭開啟了新的地緣政治對立。近日,歐盟同意對俄羅斯實施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此外,歐盟還阻撓保險公司承保俄羅斯的原油貨物。而俄羅斯也對部分歐洲國家發起反擊,中斷了對它們的石油或天然氣供應。全球地緣政治的新動盪,對化石燃料流動的影響之大,不亞於開創了一個能源供求關係的新時代。

《華爾街日報》日前載文分析,未來幾年,世界會出現什麼新的能源秩序尚不明朗,不過交易商、外交官及能源地緣政治領域的其他專家普遍認為,與冷戰結束以來的狀況相比,此次地緣衝突導致的能源市場割裂程度會更加嚴重,能源市場的自由流動性會顯著降低。

從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在全球能源領域,正在形成有影響力的三大能源軸心:(1)以自身龐大的經濟實力和購買力作為政治武器的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其中一些國家也是重要的能源生產國,如美國、挪威、澳洲。(2)不理會西方施壓、繼續與俄羅斯做能源生意的亞洲新興大國,如中國和印度。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印度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都顯著增加,這種勢頭將會延續到未來相當長的時間。(3)試圖保持中立、未來幾年可能贏得市場份額的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中東產油國。

在烏克蘭戰爭之後,歐洲再也不能放心地把俄羅斯作為首要的能源供應方。最典型的是德國,默克爾過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達成的能源合作關係,正在德國迅速而堅決地被清算。為了解決未來的能源危機,歐洲各國正提議新建耗資不菲的能源基礎設施,並支持簽署替代俄羅斯能源的其他長期供應合同。在地緣政治主導下的世界,即便未來戰爭結束,西方解除對俄製裁,全球能源供應版圖發生變化也將成為定局。

德國為制裁侵烏的俄羅斯,雖已預期影響本國企業及消費者,亦決定逐步減少進口俄羅斯能源。圖為2022年4月19日,鏡頭下位於漢堡的生物燃氣庫。(AP)

過去的能源秩序是在全球化進程中逐步構建和達成的,它以全球化的根本主旨和效用為目標——合作共贏,互通有無,自由貿易,成本最低。但在新的能源秩序下,遊戲規則有了很大改變。地緣政治因素開始起主導作用,市場規律和價格機制的作用反而會弱化,能源貿易的效率將會降低,能源使用的成本將會大大提高。

在今後的全球能源版圖中,我們很可能看到這樣不可思議的情景:俄羅斯生產的石油不是經過一兩周的運輸後抵達德國漢堡,而是要花費數月時間運到亞洲,銷售給中國、印度這樣的客户。中東出產的石油則相反,歐洲對俄羅斯的石油禁運將重構供需關係,中東原油不是就近運往亞洲市場,而是捨近求遠地輸送到歐洲市場。這種在全球化時代不可思議的石油供需格局,將會比較顯著地提升能源成本。

新的能源版圖之下,能源利益將會重新分配。過去作為能源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的俄羅斯,今後將會承受重大的打擊,正如標普全球公司副董事長耶金(Daniel Yergin)稱:「俄羅斯作為能源超級大國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在新形成的能源供應版圖上,與西方國家關係更近的中東產油國,有望成為大贏家。最近就有沙特官員表示:「俄羅斯的『入侵』讓全世界明白了一件事:我們需要沙特提供更多石油。」除了中東產油國,受益者可能還有美國、澳洲、挪威等國。

在新的能源版圖下,中國面臨的形勢將會如何?能源新版圖對中國是有利還是不利?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地緣政治主導下的世界經濟格局與能源格局,可能對中國都會帶來整體不利的影響。未來,在失去大部分歐洲市場之後,俄羅斯將會加大向中國出口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能源,中俄能源貿易將會大大加強,從好的方面看,中國從俄羅斯獲得的能源供應會增加而且趨於穩定,俄羅斯甚至還可能給中國市場折扣。不過,這也會加強中國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更大的問題則來自地緣政治,中俄密切的能源貿易及其他經濟合作關係,會使得中國在西方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對立中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是,中國對國際市場的需求不只是化石能源供應,中國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技術、資本、能源、市場、設備、知識等多個方面,中國都對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國際市場有很大的需求。對目前的中國來說,有利於全球化進程的事,對中國基本上都是有利的;凡是逆全球化的事情,對中國基本上都是不利的。

最終分析結論:

烏克蘭戰爭從根本上會改變全球能源版圖,全球化時代的能源供需格局將發生結構性的改變。中國作為能源進口大國將會受到不小的間接影響,在強化與俄羅斯能源關係的同時,中國也會面臨來自西方國家更大的地緣政治壓力。中國最終的能源安全戰略,可能還是需要走出一條獨立、平衡的道路。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6月8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